姜正榮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連云港市中醫院腦病科,江蘇連云港222004)
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胃腸道并發癥68例預見性護理干預
姜正榮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連云港市中醫院腦病科,江蘇連云港222004)
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的胃腸道并發癥護理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入住該科的68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十二指腸營養管置于胃內,給予鼻飼飲食,針對高危因素進行預見性護理干預,早期發現病情變化,預防并積極處理鼻飼后嘔吐、反流、誤吸、腹瀉、胃潴留等胃腸道并發癥。結果68例患者中胃腸道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2.1%(15/68),其中分別為嘔吐2.9%(2/68)、反流1.5%(1/68)、誤吸1.5%(1/68)、腹瀉10.3%(7/68)、胃潴留5.9%(4/68)。結論對腦卒中患者腸內營養的胃腸道并發癥產生的潛在因素提前干預,及早采取有效防治護理措施,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卒中;腸道營養;胃腸道;預見性護理
腦卒中是中老年患者常見疾病,因其涉及延髓或大腦等病變從而會引起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發音障礙,甚至出現意識模糊、嗜睡、昏迷,導致患者無法通過經口飲食來獲得營養供給,營養失調而引起各種胃腸道并發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正確、及時地給予腸內營養,糾正腸內營養失調,對減少并發癥,減輕繼發性損害有著重要臨床意義[1-2]。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減少腸內營養并發癥,減低病死率[3-4]。本研究對腦卒中腸內營養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旨在降低患者的胃腸道并發癥,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入住本科的腦卒中患者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齡43~82歲,平均(63.5±6.1)歲。腦卒中診斷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卒中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和分類標準[5],經CT和(或)MRI檢查確診,其中腦出血23例,腦梗死25例,腦血栓形成20例。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6~8分42例,3~5分26例。營養液配方:牛奶、豆漿、魚或肉、蔬菜、適量糖、鹽、食用油。加工方法:將固體成分按一定數量稱質量,并用電動打漿機打碎成糊狀,加熱沸騰5 min,加入調味品。其能量密度約0.7 kcal/mL,每份220~250 mL,含熱量280 kal,蛋白質11 g,脂肪6 g,碳水化合物45 g。每天輸注量根據病情和體質量需要約1 500~2 500 mL。本組患者全部使用十二指腸營養管置入胃內,用60 mL一次性沖洗器抽取腸內營養液注入胃內,每次200~300 mL,每天4~6次,每次間隔2~3 h,每次灌注前后注入溫開水,給予鼻飼飲食。鼻飼時間最短的7 d,最長32 d,平均(16.3±1.2)d。
1.2 預見性護理方法
1.2.1 嘔吐、反流、誤吸和胃潴留的護理因胃腸道蠕動緩慢、食物或胃液潴留、過快注射營養液、腹壓增加和營養液溫度低于體溫而刺激胃腸道痙攣發生嘔吐、反流,以及營養液刺激性氣味過重引起中樞性嘔吐,而嘔吐和反流都可導致誤吸。患者在應激、胃蠕動和排空速度減慢情況下可導致胃潴留發生。為減少嘔吐、反流、誤吸和胃潴留發生采取以下護理措施:鼻飼時將床頭升至30°~45°,病情許可者可采取半臥位或坐位。護理人員首先要做好心理護理和營養液注射時嚴密觀察患者有無不適。配制營養液時要保持溫度在38~40℃,每次注射前先將胃內容物抽出,殘留量應少于100 mL,若殘留量大于150 mL,可能存在胃潴留,則暫停6 h后再予以注射[6-7]。若連續2次殘余量大于200 mL,則予以甲氧氯普胺肌內注射,每次10 mg,每天3次。當營養灌注量遞增過快,超出患者胃腸道耐受限度,可引起胃潴留。鼻飼時先向管內注射溫開水10~20 mL,如有咳嗽、嘔吐,可能是十二指腸營養管脫出,要將營養管再插入10cm。如無咳嗽、嘔吐,再注射營養液。鼻飼時要遵守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原則,每次注射量控制在200~300 mL,也可少量多次鼻飼。在鼻飼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誤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后果嚴重[8-9]。一旦發生嘔吐、反流引起誤吸,立即停止營養液注射,迅速抽吸胃內容物,接負壓吸引器,進一步排出胃內容物。危重昏迷患者給予吸痰,清醒患者鼓勵并幫助咳痰,應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需要吸痰的患者,宜在鼻飼前進行,鼻飼后1 h內不能吸痰,以免引起嗆咳、反流和誤吸。
1.2.2 腹瀉的護理腹瀉也是腸內營養很常見的并發癥[10-11],雖然在鼻飼方法上做了改進,但腹瀉發生率仍達25.0%~41.4%[12-13]。腹瀉可造成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腸內營養失調。為減少腹瀉發生采取以下護理措施:鼻飼時,營養液要隨時配制,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的配方科學合理,營養液配方標準熱量為25 kcal/(kg·d),氮攝入量0.2 g/(kg·d)。本組營養配方合理,現用現配,煮沸后再喂養,減少了細菌污染。鼻飼過程中注意無菌操作,鼻飼后用溫開水沖凈十二指腸營養管。注意鼻飼應遵循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的原則。注射速度要緩慢,一般10 mL/min。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避免腸道菌群失調。
68例腦卒中患者成功實施鼻飼飲食,胃腸道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2.1%(15/68),其中嘔吐2.9%(2/68)、反流1.5%(1/68)、誤吸1.5%(1/68)、腹瀉10.3%(7/68)、胃潴留5.9%(4/68),無死亡病例。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通過臨床觀察,依據護理知識和臨床護理經驗以及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根據疾病發生發展的變化規律,及時準確的判斷、處理可能存在的問題,減少甚至避免疾病相關并發癥發生。存在意識或吞咽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常常無法通過自主攝入食物來獲得營養,長期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引起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便秘等并發癥,致使原有病情加重,延緩神經功能恢復甚至導致死亡。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不但可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而且還可避免長期應用腸外營養導致的腸道菌群失調、代謝紊亂等并發癥[1-2]。我國目前有62.5%的腦卒中患者需要腸內營養支持[14]。嘔吐、反流、胃潴留都可導致誤吸而引起致命性肺部感染,以及腹瀉導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等嚴重并發癥,因此預防腸內營養的胃腸道并發癥的發生就顯得非常重要。護理人員在臨床中應當密切注意給予腸內營養的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表現,例如神志清楚,但語言功能受損患者惡心嘔吐前有張口嘆氣樣表現;營養管插入過淺,患者會出現劍突下胸骨后異物刺激樣不適,患者往往用手指撫摸胸前;患者用手上下撫摸按摩上腹部,視診時可見劍突下隆起,叩診為濁音是胃潴留的表現;若排便次數大于或等于3次/天,或排便量大于或等于1 000 mL/d,應視為腹瀉。及時地發現并處理患者存在的各種問題,不僅要求護理人員要夯實專業知識基礎、豐富臨床經驗,還要細致地進行臨床觀察。通過不斷地強化臨床思維能力,積極地運用到實踐中去,提高、深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護理知識水平,強化獨立思維,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從而圓滿地完成護理任務。
胃腸道并發癥是腸內營養最為常見的并發癥,綜合發生率高達60%,惡心、嘔吐發生率達20%[15]。鼻飼時,要嚴格掌握腸內營養鼻飼的“一要三不要”原則:即營養要全面,注射速度不要快,濃度不宜高,溫度不能低。通過長期的臨床學習和經驗總結,作者總結出以下幾點。(1)對神志清楚患者,首先要進行充分地溝通交流,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獲得患者配合,保證腸內營養的順利實施。(2)選擇較細的十二指腸硅膠管,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減少患者的痛苦。對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采取經結腸鏡活檢孔道鼻膽管輔助放置鼻空腸營養管技術放置鼻飼管,可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防止細菌易位,是解決腸內營養支持的一種值得推廣方法[16]。(3)營養液要根據患者需要選擇材料,如合并糖尿病,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用量;現用現配,打磨成糊狀,煮沸5 min,加調味品調制成可口的味道,溫度降至38~40℃。如營養液過于稠厚,加溫開水稀釋。每次鼻飼前后,先注射50~100 mL、38℃左右的開水,觀察患者無不適反應后再鼻飼喂養。如患者出現咳嗽、嘔吐等不適反應時要及時停止鼻飼,可能是營養管插入過淺所致,要調整營養管至合適深度。鼻飼時將床頭升至30°以上,以10~15 mL/min的速度緩慢注射營養液。每次鼻飼后如病情允許可繼續半臥位1 h,或予以拍背加快胃的排空,減少胃內容物反流概率。
對給予腸內營養的腦卒中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有利于降低患者胃腸道內營養的胃腸道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由于采取預見性護理,本研究68例腦卒中腸內營養患者的胃腸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相關報道[10-11,15,17],無一例中途停止腸內營養,無患者出現嚴重的致死性并發癥。因此作者認為,預見性護理干預不失為減少腸道內營養胃腸道并發癥的有效措施。
[1]柳繼,談莉君,桑征,等.腸內營養不同灌注方式的效果評價[J].上海護理,2012,12(4):44-45.
[2]李琴福.腸內營養支持對老年重癥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療效評估[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4(1):206-207.
[3]尚旭麗.預見性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的作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1,10(1):37-39.
[4]韓巧靈,錢素賢,楊軼明.顱腦損傷昏迷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6(6):738-739.
[5]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1):37.
[6]盧國英.氣管切開患者留置胃管鼻飼的護理[J].華夏醫學,2004,17(5):818-819.
[7]夏彥平,胡茗薇,宋亞紅,等.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行經皮內鏡下胃造瘺的護理[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2):182.
[8]孫紅.335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并發吸入性肺炎的病因探討及護理對策[J].北方藥學,2014,11(2):153.
[9]胡亮華.腸內營養泵用于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學:江西,2012,13(10):53-54.
[10]翟慎曄,孫新博.33例重癥顱腦挫傷患者鼻飼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2013,23(3):210-211.
[11]劉少錄.鼻飼腸內營養混懸液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腹瀉原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7):4382-4383.
[12]彭瑞英,李青霞.腦卒中患者鼻飼喂養腹瀉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127.
[13]翁霞,汪紅兵,何華英.高齡老年患者腸內營養并發腹瀉的護理干預[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0,16(2):111-112.
[14]韓萍,楊慧清,殷曉明.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腦卒中病人鼻飼并發癥中的作用[J].護理研究,2010,24(12):1081-1082.
[15]唱榮艷,張青.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病人早期腸內營養的應用及護理[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9,30(2):155-156.
[16]滕進波,張麗紅,張文君,等.經結腸鏡活檢孔道鼻膽管輔助快速放置鼻空腸營養管技術探討[J].臨床醫學,2014,34(1):74-75.
[17]蓋冬梅.鼻腸管在外腸內營養中的應用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08,29(23):2279-22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44
:B
:1009-5519(2015)05-0746-02
2014-9-26)
姜正榮(1972-),女,江蘇興化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E-mail:13772851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