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610021 成都,解放軍452醫院骨科
髖關節置換術中常見失誤原因分析及補救措施
作者單位:610021 成都,解放軍452醫院骨科
汪丙昂,檀臻煒,唐杰,王斌,譚鋼,婁延舉,李興鑫,姚一民
[摘要]目的探討髖關節置換術中常見失誤原因及補救措施。方法總結分析12例髖關節置換術中失誤原因及其采取的補救措施,根據手術效果評價補救措施的得失。結果12例髖關節置換術中失誤患者,經過及時補救,術后手術效果良好,無并發癥發生。結論髖關節置換術中及時發現失誤、及時分析原因,并針對失誤原因采取有效補救措施,可以保證術后手術效果,避免并發癥及醫療糾紛發生。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失誤;原因;措施
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已在國內外廣泛開展。有研究報道, 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經過10年以上隨訪發現,手術成功率可達95%以上[1]。但由于患者病情差異、髖關節畸形程度、軟組織攣縮程度、手術技術、假體設計等多種原因,髖關節置換術中出現失誤在所難免。而術中及時發現、及時補救可以避免手術失敗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對髖關節置換術中常見失誤原因及補救措施進行總結分析,以供臨床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我院2008年3月~ 2011年3月開展髖關節置換術376例,術中出現失誤12例,其原發疾病為:股骨頸骨折4例(33.3%),股骨頭壞死伴髖關節半脫位6例(50.0%),髖關節發育不良1例(8.3%),骨關節炎1例(8.3%)。本組12例出現失誤的部位:髖臼側出現失誤9例,股骨側出現失誤3例,髖臼側出現問題明顯高于股骨側。
1.2術中失誤原因及補救措施術中髖臼側刨銼后發現中心偏后1例,分析原因:主要是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松解不到位,在刨銼髖臼時不能保持銼與髖臼中心匹配,造成中心向后偏移。補救措施:徹底松解髖關節周圍攣縮的軟組織,遠端切口適當延長,髖臼前方Hofman拉鉤適當用力充分暴露髖臼,重新定位髖臼中心。髖臼銼由小號依次加大沿髖臼中心刨銼,適當向髖臼前柱用力,不能盲目擴大髖臼,以免造成髖臼后壁缺損。重新刨銼后按照標準位置置入生物型髖臼,壓配牢固、位置良好。
術中發現刨銼后髖臼過深、內壁破裂2例,分析原因:術者刨銼時方向不固定,造成髖臼周緣不規則,放置髖臼試模不能達到壓配牢固而盲目加深刨銼髖臼。補救措施:將取下的股骨頭制成碎骨塊填入髖臼內,用合適大小的髖臼銼逆時針刨銼髖臼,使碎骨塊嵌壓結實,檢查髖臼壁完整,適當加大一號髖臼銼,保持準確方向順時針擴大髖臼,安裝髖臼假體壓配牢固、位置良好。
術中髖臼刨銼后發現髖臼試模壓配不牢、松動2例,分析原因:由于髖關節半脫位形成假臼,真臼卵圓窩被增生的骨贅完全覆蓋,刨銼髖臼時在假臼內刨銼,刨銼出的髖臼位置、深度均不符合髖臼生理要求。補救措施:仔細閱讀、分析術前X線片,用弧形骨鑿小心鑿開覆蓋在真臼卵圓窩上的硬化骨贅,準確找到真臼卵圓窩底部。一般鑿開骨贅后在卵圓窩底部都有少許脂肪肉芽組織,逐步擴大、充分顯露卵圓窩。以卵圓窩為標志,髖臼銼由小號依次加大、適當加深刨銼髖臼,試模壓配滿意后安裝髖臼假體,壓配牢固、位置良好。髖臼假體安裝牢固后,在假體上緣有少許骨缺損,一般不需植骨,缺損范圍大時可以局部植骨用螺釘固定。在安裝完髖臼假體后發現假性髖臼周緣增生骨贅較多,以安裝好后的髖臼假體邊緣為標志,鑿除增生的骨贅,防止術后撞擊、影響術后關節功能。
術中假體安裝后屈髖90°內收后脫位3例,其中2例髖臼外展角度過大,分析原因:1例患者肥胖,在擺放體位時腋下墊過大,造成患者側臥位狀態下頭側事實上的向上傾斜;1例患者術中麻醉師調節麻醉平面升高手術床頭側。安裝髖臼假體時,外展角度參照地面呈45°,安裝后的實際外展角度增大。補救措施:調整髖臼外展角度,安裝假體后檢查無脫位。另外1例屈髖90°內收后脫位,檢查髖臼安裝位置良好,仔細檢查發現患者前方側臥位體位夾未完全頂實在恥骨聯合部位,而是偏恥骨聯合下方,髖關節屈曲90°內收時在股骨上段內側形成支點造成股骨頭后脫位。臺下護士去除前方支架,再次檢查髖關節位置良好,無脫位,不需特殊處理。
術中假體安裝后檢查前脫位1例,分析原因:髖臼假體前傾角度過大造成,重新調整前傾角度。
術中生物柄安裝后松動1例,分析原因:術中髓腔銼把持方向不穩,造成銼出的髓腔呈橢圓形,假體植入后有微動。補救措施:改為骨水泥固定。
術中股骨假體柄置入時股骨劈裂2例,分析原因:假體置入時用力過大,擊入時有突然落空感或阻力突然減小,提示股骨有劈裂可能,兩例劈裂均發生在股骨前側。1例劈裂骨縫較大,檢查假體不穩,取出假體用鋼絲捆扎股骨上段后重新置入假體柄;另1例裂紋骨折,骨裂縫不明顯,檢查假體柄穩定性良好,未作處理。兩例均術后6 w下地活動,隨訪無松動、下沉等并發癥發生。
2結果
本組12例經過術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補救措施處理,術后均順利康復,隨訪1~4年,平均隨訪2年,無松動、感染、脫位等并發癥,關節功能良好。
3討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要求選擇合適型號髖臼假體(生物型髖臼假體),按外展角(40±10)°、前傾角(15±10)°植入髖臼假體[2],牢固植入后安裝聚乙烯髖臼內襯。然后處理股骨端,屈髖90°,髖關節極度內收位,助手維持小腿于床面保持垂直,骨刀開口后髓腔挫擴髓,保持股骨假體前傾角15~20°;擴髓完成后,選擇合適型號假體柄植入(生物型假體),關節復位后檢查假體穩定性及活動度。
近年來很多文獻報道表明,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失敗翻修病例增多,且手術失敗的原因不盡相同[ 3-4]。結合筆者自身的經驗認為,細節決定成敗。髖關節置換手術前須認真閱讀X片,了解髖臼的厚度、有無髖臼發育不良、真臼的具體位置、髖關節周圍增生及畸形的程度、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程度。術前充分的評估是保證手術成功、減少失誤的前提。
對于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股骨頭、髖臼變形嚴重的患者,手術難度明顯增大,在松解暴露不徹底、局部解剖結構不清晰的情況下,術中出現失誤的幾率增大。要求臨床醫生提高手術技能以減少術中失誤,避免手術失敗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髖關節置換術中發現異常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有效補救措施、避免把問題留到術后,導致手術失敗。
【參考文獻】
[1]Slif D, Thorsten M, Ronald E, et al.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revision[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008, 32: 597-604.
[2]Kim YH ,Oh SH ,Kim JS,et al.Contempor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and without cement in patients with osteanecrosis of the fenoral head [J].J Bone Joint Surg(Am),2003,85(4):675.
[3]Bozic KJ, Kurtz SM , Lau E,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m), 2009,91:128-133.
[4]Moon KH, Kang JS, Lee SH,et al. 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failure[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0, 468: 2046-2051.
(收稿日期:2015-02-02)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4-0414-02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4.025
中圖分類號R 687.4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姚一民,E-mail:2795494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