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昆明醫科大學、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神經內科
降纖酶聯合抗凝治療51例頻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療效分析
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昆明醫科大學、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神經內科
白永杰,劉詩翔
[摘要]目的了解降纖酶聯合抗凝聯合治療頻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1例頻發TIA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予以降纖酶靜脈滴注聯合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治療,對照組予以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治療,此外,兩組均給予相應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改善循環。入院及治療結束時分別檢測患者的血流變學、纖維蛋白原(Fg)和D-二聚體(DD)濃度,并按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進行測評,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88.2%)顯著高于對照組(52.0%)(P<0.05)。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有2例低分子肝素鈣注射處局部紫斑,無鼻腔、消化道出血等相關不良反應;對照組1例出現進展性腦卒中死亡。余未見明顯出血等相關不良反應。結論降纖酶聯合抗凝治療頻發TIA效果明顯,不良反應小,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降纖酶;抗凝;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療效分析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指局灶性腦、脊髓或視網膜缺血造成的短暫的神經功能缺損,臨床癥狀常不超過1 h,且無腦梗死證據[1]。臨床癥狀一般持續10~20 min,大多1 h內緩解,最長不超過24 h。無神經功能缺損癥狀,CT、MRI等影像學檢查無明顯責任病灶[2],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不明。頻發TIA常致腦梗死,而對于TIA的診療雖然不斷有新的指南出現,但在診治過程中仍有部分患者出現進展性卒中、出血轉化及TIA反復發作,不少患者對于現有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為了能使患者取得更好治療效果,更多獲益,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降纖酶聯合抗凝治療51例TIA,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標準入選標準:(1)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TIA診斷標準[3];(2)經詳詢病史并行神經系統查體和顱腦CT或MRI檢查,除外大灶腦梗死或腦出血;(3)入組前10 d有2次以上發作;(4)年齡<75歲。
排除標準:(1)有出血性疾病、出血傾向及過敏體質;(2)近期外傷及手術史;(3)有嚴重高血壓、心肝肺等臟器功能障礙者;(4)拒絕參加本研究者。
1.2病例資料共納入101例入住我科的患者,按照住院序號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組前已患者家屬或其監護人告知相關獲益及風險,并取得其書面同意;本研究已取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51例,男30例,女21例;前循環(頸內動脈系統)TIA 29例,后循環(椎基底動系統)TIA 22例;年齡40~70(58±4.3)歲。對照組50例,男33例,女17例;前循環TIA 30例,后循環TIA 20例;年齡38~65(53±3.9)歲。兩組間年齡、性別、病變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奧扎格雷鈉80 mg + 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滴,1次/d,連續7 d;針對并發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予以相應的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000 IU皮下注射,1次/d,連續7 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入院后予以降纖酶(北京賽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927)治療,第1次10 U +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0.5~1 h滴完,1次/2 d;以后每次5 U,連用3次。7 d 后了解兩組臨床療效。
1.4觀察指標分別檢測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肝腎功、出凝血時間、血液流變學、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DD)濃度變化及相關不良反應等。
1.5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參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惡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死亡??傆行?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51例中,基本痊愈30例(58.82%),顯著進步7例(13.73%),進步8例(15.69%),無變化6例(11.76%),惡化0例(0.00%),死亡0例(0.00%); 對照組50例中,基本痊愈11例(22.00%),顯著進步7例(14.00%),進步11例(22.00%),無變化15例(30.00%),惡化5例(10.00%),死亡1例(2.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全部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常規、肝腎功、凝血指標變化不明顯;治療后觀察組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1),且明顯優于治療后對照組(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治療后均檢查頭顱CT,無腦出血征象。治療過程中,觀察組2例出現低分子肝素鈣注射處局部紫斑,無鼻腔、消化道等出血及其他不良反應;對照組1例出現進展性腦卒中死亡。
3討論
近來研究證實,TIA患者如果癥狀超過1 h,大多神經影像檢查可發現對應的腦部小梗死灶[5]。目前TIA發病機制大致有:微栓子[6]、血流動力學變化、血管痙攣、頸部血管壓迫、血液成分改變等學說,但尚未達成共識。有研究提示,早期抗凝治療可降低頻發TIA患者發生完全性腦卒中的風險[7],其結論與文獻報道的早期抗凝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完全腦卒中的發生率一致[8]。低分子肝素可通過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促進血流、降低血黏度、增加細胞表面電荷,發揮抗凝抗栓效應,改善血液高凝狀態[9]。降低纖維蛋白原(Fg)水平是改善TIA短期預后的關鍵措施。降纖酶主要作用機理[10]是:降低血液中Fg濃度,并使纖維蛋白多聚體降解為單體,抑制血栓形成;促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釋放,減低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的活性,增加纖維蛋白溶酶活性,增強纖溶活性;減低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沉降受限,使紅細胞通透性及變形能力提高;消耗血栓形成的底物而發揮抗凝作用。
目前對TIA發作的治療仍以內科藥物治療為主,基于此,本研究對頻發TIA患者采取降纖酶結合抗凝治療。結果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88.2%)顯著高于對照組(58.0%),且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從血液流變學指標分析,治療后觀察組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1),且明顯優于治療后對照組(P<0.05),表明降纖酶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頻發TIA,可顯著改善血流變學指標,增強抗凝抗血栓效能,增加治療的有效率。
綜上所述,應用降纖酶聯合抗凝治療頻發TIA可明顯提高療效,改善血黏度及抗凝抗栓,且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治療后對照組比較,②P<0.05
【參考文獻】
[1]Albers GW, Caplan LR, Easton JD, et 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roposal for a new definition[J].N Eng1 J Med, 2002,347:1713-1716.
[2]賈建平.神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3.
[3]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279-380.
[4]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5]賈建平.神經病學[M]. 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72.
[6]連佛彥,石正洪.低分子肝素對照阿司匹林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 2(5):41-42.
[7]洪曉軍,王愛明,周旸,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發生早期腦卒中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13, 21(3): 321-325.
[8]Schwammenthal Y,Bornstein N,Schwammenthal E, et al.Relation of effective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o stroke severity and survival (from the National Acute Stroke Israeli Survey[NASIS])[J]. Am J Cardiol,2010,105:411-416.
[9]侯春香.阿司匹林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頻發性TIA臨床觀察[J].交通醫學,2011,1:62-63.
[10]袁麗.降纖酶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1(21):15-16.
(收稿日期:2015-01-13)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4-0410-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4.023
中圖分類號R 743.31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劉詩翔,E-mail:shixiang22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