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臧一平
綠水青山繪就建德“三江兩岸”生態美景
□撰文/臧一平
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是世代永續發展的源泉。浙江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賦予這片綠水青山以新的生機和活力,裝扮出“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地更凈、空氣更清新”的新家園,描繪出“人在岸上走、魚在水中游”的新圖景,打造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升級版。
近年來,建德市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戰略思想,因地制宜,推陳出新,傾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逐步把生態文明理念滲透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走出了一條綠色崛起、科學發展的特色之路。
2011年6月,杭州市正式啟動“三江兩岸”生態景觀保護與建設工程,其中建德段改造林相2300余畝,建設道路景觀綠化帶96萬平方米,提升沿江景觀道路51公里,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經濟加快發展、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的三大目標。
驅車行駛綠道中,如游綠色畫廊,滿目皆綠。烏石灘林場負責人介紹,他們保護生態環境,走生態發展之路。林場安排人員有步驟地開展林相改造升級,首先是將主要游步道、綠道兩側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改造為常綠闊葉林景觀帶。其次是結合旅游規劃選擇多處合適的地點打造櫻花、桂花、楓香等觀葉、賞花基地;還植入一些具有隨著季節變化產生多彩的闊葉樹,讓綠道既是一個休閑的天然氧吧,又能使民眾欣賞色彩斑斕的景觀林。再次是對封山育林的山地進行科學地定向撫育,培育出更多的常綠闊葉樹種。
騎行在綠道的途中,還見到了“珍稀樹種繁育示范點”的牌子。自2011年,建德市先后投入資金約合4500萬元,采用工程造林、大苗造林方式,在“三江兩岸”沿線適宜造林地改造和新建各類珍貴樹種示范林和示范基地3000余畝基礎上,借助“三江兩岸”良好的生態環境繁育珍稀樹種。
“未來計劃把綠道打造成超大型綠色生態旅游景區,通過綠道建設,串聯節點資源,引導農民就業創業,推動綠色產業。如此一來,當地農民可以開設農家旅館、農特產品商店,提高自身收入。同時,綠道建設還能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設施等基礎建設?!睋椖控撠熑私榻B。
杭州綠道建設源于“三江兩岸”生態景觀保護與建設工程。“三江兩岸”綠道全程起自杭州市區錢塘江兩岸最東端(北岸下沙開發區與海寧接壤附近,南岸與紹興接壤處附近)向西沿江一直延伸到上游淳安千島湖。在杭州雙浦、富陽、桐廬、建德等地,都已建有綠道。環千島湖綠道,則是杭州綠道建設中的精品。環千島湖精品綠道主要是由南線(淳楊綠道)、北線(千汾綠道)及千島湖鎮城區環湖綠道組成,綠道規劃全長140余公里,是杭州市“三江兩岸”綠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往許多游客到淳安千島湖,都是坐船或駕車游覽,現在多了一項選擇:騎自行車沿環湖綠道慢賞風景。這條綠道上種植著各種各樣的鮮花,不但五顏六色,而且搭配得錯落有致,形成花帶、花環、花海、花圖、花泉的形狀,加上沿線青山中盛開的野花,山花爛漫,芳香撲鼻,而隨著季節的變化,開花的景色也同樣變化。如四月份的時候,這里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把沿線裝扮得格外秀美,而五月份山上那成片成片的千年桐又開出了潔白的花朵,給人清純秀美之感。隨著氣候季節的變化,這里的湖光山色也同樣在變。于是就出現了游客們贊譽環千島湖綠道是一季一景、一段一景、一天一景、一步一景,景色迷人、步步生情的說法。因此,環千島湖綠道成了一條色彩斑斕的花道,也成了觀景賞花人的首選之道。
騎行途中風景很美,而且一路上還隨處可見文化底蘊深厚之地。有朱元璋親題的“金雞涼亭”和“王室宗祠”,還有芹川村古民居等歷史文化景觀。一路上青山相伴,碧水相依,百花盛開,百鳥飛鳴,如畫中穿行,看著溫柔的湖水,感受習習的湖風,很是愜意。
在下涯鎮春秋村,村民口中的“小花園”格外引人注目。過去村民洗澡、洗衣和做飯的生活污水隨地亂倒,房前屋后積滿污水,污水順著附近的渠道、溪坑直接排往村邊的大洲溪。
“這就是處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可別小瞧這個‘污水處理廠’,它可以消納全村的生活污水。”村管理員方麗娟說,附近上百戶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輸送到滴濾設備中的處理池,污水經處理池生化處理后,流經一旁的人工濕地。人工濕地上種植了黃菖蒲、水生美人蕉、矮蒲葦、香蒲等植物。
“一開始我們也不相信這小花園有如此神奇,污水進去,出來就變成了干凈的水?,F在不僅自家的環境好了,下游河道的水質也變清澈了?!贝迕耖_心地說道。站在人工濕地邊,筆者看到處理過的水經過水渠流向附近農田,聞不到異味。據了解,該工程主要采用人工濕地為主的污水處理方式。所謂“人工濕地”,實際上就是模仿自然濕地的生態功能。處理池根據地勢選址,利用高低梯度產生動力。池底鋪設防滲漏隔水層,然后通過砂石填料構成生物膜濾床結構,其上種植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模仿自然濕地的生態功能,既有景觀效果,又能凈化空氣,最重要的是能對水質進行凈化。這些植物的根系發達,能有效吸收降解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質。
據悉,村中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在管道引導下進行污水收集,經過格柵渠、厭氧水解池流入人工濕地,然后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
目前,建德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這抹“綠色”讓建德市變得更清新,生態文明使這座古老而又青春的山水城市披上了生機盎然的新裝。
太湖源鎮一帶農家樂發展迅速,去年共接待住客59萬人次。農家樂的發展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收入,卻也給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壓力。臨安地處太湖和錢塘江水系的源頭,這里的水治理好了,下游杭州等地就受益匪淺。臨安也多用植物來凈水,治水的方法堪稱節能、生態。
位于臨安城區的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幾乎是一個占地225畝的大型濕地。負責人王如水介紹,生活污水首先會進入一個強化生物膜系統,在4米多深的污水池里,生長著聚草、金錢草等植物,它們的根系如同一張過濾網,吸附掉污水中的氨氮等有機物質。除此以外,可以吸附重金屬的埃及莎草,可以吸收氮、磷的鳶尾和象草,還有水蔥、梭魚草等水生植物。這一污水處理廠,不需要任何動力,利用植物就將污水處理到地表水一級A的標準,比其他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質更好。
綠色,是浙江大地最美的底色?!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浙江已走過十年,并將謹記總書記的囑托繼續走下去。浙江歷屆省委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抓,從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到建設生態浙江、美麗浙江,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堅信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好,真正讓浙江大地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潑墨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麗長卷,彰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圖景。
綠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