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家旺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宗教工作
文 羅家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強調,要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習總書記一系列講話精神,切實落實市委《關于全面推進法治孝感建設的實施意見》,宗教工作也不例外。宗教具有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的特點,“我們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滅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發(fā)展宗教”。適應新常態(tài),把握新要求,展現新作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宗教工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宗教工作的重大任務。
增強法治意識。加強宗教政策法規(guī)學習是做好新常態(tài)下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宗教工作干部要自覺加強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guī)學習,進入狀態(tài),做到真學。通過學習,努力掌握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yǎng),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宗教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樹立法律權威觀念,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堅定法律信仰,進入思想,做到真信。世界著名法學家哈羅德·伯爾曼,在其《法律與宗教》一書中寫到,“所有的文化都包含有法律和宗教——并且,法律和宗教又具有四個共同的要素:儀式、傳統、權威和普遍性”。他同時認為,“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一個黨員干部,無論官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首先是社會自然人,是國家公民,是人民公仆,其一切言行必須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所以,要牢固樹立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發(fā)自內心地敬畏法律,一絲不茍地遵守法律。樹立職權法定和權責統一的觀念,切實做到“有權不能任性,法定職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切實規(guī)范行政行為。保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嚴格實施,切實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為行而不返”。不違法行使權力,增強責任意識,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自覺接受監(jiān)督。樹立依程序行政的觀念,熟悉掌握執(zhí)法程序,改變重實體輕程序的做法,自覺主動和善于按照法律規(guī)定管理宗教事務,堅決杜絕宗教工作中出現知法犯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等現象。
嚴格規(guī)范行政行為。健全宗教工作依法決策機制,建立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和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健全專家意見征詢制度,使決策更加科學、民主。宗教工作“主體在縣,延伸到鄉(xiāng),規(guī)范到村,落實到點”,要加強縣市區(qū)“三單一主”的執(zhí)法主體建設,建立和健全宗教工作三級網絡機制。建立宗教工作權力清單制度,切實做到法定職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堅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完善宗教事務執(zhí)法程序,明確具體操作流程,規(guī)范行政裁量權的行使。繼續(xù)精減宗教事務方面的行政審批事項,優(yōu)化審批程序,細化管理職責,完善事中事后監(jiān)督機制。建立宗教工作部門權力行使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為宗教工作 “脫敏”(宗教工作敏感性強),自覺接受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的監(jiān)督,使管理宗教事務的行政行為更加規(guī)范有效。
深入貫徹《宗教事務條例》等法規(guī)規(guī)章。《宗教事務條例》等法規(guī)規(guī)章是我國《憲法》統領下的宗教大法,組織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在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中廣泛宣傳、擴大影響,讓《宗教事務條例》等法規(guī)規(guī)章進機關、進企業(yè)、進社區(qū)、進鄉(xiāng)鎮(zhèn)、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提高知曉率。同時,繼續(xù)解決好宗教工作怎么看、怎么辦的問題,切實解決好少數基層干部對宗教“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不去管”的問題。牢牢抓住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和宗教活動這些關鍵環(huán)節(jié),推進《宗教事務條例》的深入貫徹實施。重點推進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和諧寺觀教堂和十佳平安宗教活動場所主題創(chuàng)建活動、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開設單位銀行結算賬戶、制止和處理亂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治理基督教私設聚會點等重點工作,督促落實常態(tài)化管理的各項舉措,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充分發(fā)揮宗教界在法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積極力量。要以 “國法與教規(guī)的關系”為主題,持續(xù)開展“宗教政策法規(guī)學習月”活動,組織開展多層次、多角度、多方式的研討、學習、培訓,切實增強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憲法意識、法律意識,提高學習法律法規(guī)的自覺性,牢固樹立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觀念,引導他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既做好教徒,又做好公民,既享受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也要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要認真組織開展“宗教慈善周”活動,貫徹落實落實國宗發(fā)﹝2012﹞6號《關于鼓勵和規(guī)范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引導宗教界開展社會公益慈善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要鼓勵宗教界人士深入挖掘宗教教規(guī)教義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其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闡釋,把法治精神融入到講經講道中去。引導宗教界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自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宗教活動,依法表達合理訴求,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自覺抵制利用宗教進行非法違法活動,充分發(fā)揮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作者:湖北孝感市民宗局)
紀念謝宗信方丈誕辰100周年道學研討會在武漢長春觀舉行
2015年10月22日,紀念謝宗信方丈誕辰100周年道學研討會在武漢長春觀舉行。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中共湖北省委統戰(zhàn)部副部長、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道教協會會長、武漢長春觀方丈吳誠真道長致開幕詞。
謝宗信是中國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白云觀23代方丈。他 1914年生于武漢市,1927年木蘭山祈嗣頂出家,拜李理清道長為師。入道后,謝宗信學道教經典,悟道德真義,誦道經,習科儀,鉆研道教傳統醫(yī)藥和養(yǎng)生法,以道教為事,為人正直。
柳望春在講話中說,謝宗信方丈是中國道教界享有崇高威望的愛國宗教人士,他的一生,從學道到傳道,從正己到度人,無不彰顯出齊同慈愛的可貴品質。在謝方丈誕辰100周年之際,舉辦這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對道教“尊道貴德、順應自然、慈愛寬容、行善勸善、崇儉抑奢”的思想理念進行符合時代要求的探討和詮釋,必將推進中國道教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fā)揮更加積極作用。
(張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