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彬
黑龍江省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淺談富錦市大豆落花落莢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姜秀彬
黑龍江省富錦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富錦市大豆產業是農業生產的傳統產業,農民有著傳統的種植習慣和較高的栽培水平。富錦市位于優質大豆生產優勢產業帶上,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良,生態條件優越,決定了富錦大豆品質不可復制,是享譽全國的“中國大豆之鄉”。富錦每年種植大豆面積在200萬畝左右,占整個播種面積的40%左右。近年來,隨著大豆種植比較效益降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種豆的積極性,從栽培角度看,大豆落花落莢是當前影響大豆產量的主要因素。
大豆落花落莢是影響大豆產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交替進行。大豆落花落莢是大豆在生長發育中調節自身代謝平衡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情況下,一株大豆能開100朵花,但最終成莢的只有20~30朵。脫落率50%~60%,有時高的70%~80%。在開花后3~5天落花最多,開花后10~15天落莢最多。
1.密度過大造成郁閉
大豆因品種和地力的水平不同,種植密度也不同,株形較大、無限結莢習性、地塊水肥條件好的要稀,反之要密。如種植密度過大,過早封壟形成郁閉,造成中下部的葉片透光不良,致使葉片黃化脫落,影響所在部位花莢正常生長所需營養提供,使花莢不能正常鼓粒成熟或脫落或形成癟莢。
2.土壤水分供應不合理
水分臨界期遇旱或積水造成落花落莢或秕莢。大豆是需水量較大的作物,開花到鼓粒期是大豆的需水臨界期,需水量約占全生育期的45%,在此期間受旱會嚴重影響植株生殖生長,造成花莢脫落。因此結莢期至鼓粒期應保持充足的水分,一般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70%~80%為宜;進入鼓粒期后,如水分過多排水不良造成積水,土壤的濕度大,透氣性差,至使葉片卷曲發黃、豆根霉爛也會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引起花莢脫落或秕莢。
3.養分供應失調
首先是氮肥施用量過多,氮肥使用量適當能促進大豆根瘤菌的發育增加固氮量,對提高大豆產量是有益的。如果盲目過量施用氮肥,不僅抑制固氮作用,而且往往造成大豆營養過度,植株徒長、郁閉和倒伏,至使落花落莢或秕莢。
其次是養分失調。大豆在生長期間缺少任何一種營養元素都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影響結實。大豆生長中所需重要養分有大量元素氮、磷、鉀,中量元素鈣、鎂、硫等及微量元素硼、鉬、鋅等,不同的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其不同的生理功能,少了哪一種以上大豆所需元素,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對于作物的生育來講各種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的,這就是“李比希”所確立的同等重要律。
4.病蟲危害葉片
花莢期葉部病害如紫斑病和蟲害如豆莢螟及其它蟲害破壞植株葉片,降低光合強度,減少養分的制造和分配造成花莢脫落。
5.不利的氣候條件
大豆開花結莢期如果出現大風、大雨、高溫干旱、陰雨連綿等氣候異常現象,也會出現大豆落花落莢現象。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協調植株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獲得大豆高產的中心環節。合理密植能使單位面積上的群體充分發育,達到對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的最高程度,由于單位面積內莢數、粒數和粒重的增加,而獲得高產。
2.適時排灌
開花、結莢期,正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需水的關鍵時期。水分不足,嚴重影響蒸騰和光合作用,會造成幼莢大量脫落。
3.合理施肥
增施有機肥,有機肥料不但有大量元素,還有微量元素,可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要,有機肥中有機質含量高并有培肥地力作用。施足基肥。要采取配方平衡施肥,不但要根據化驗數據,施以氮、磷、鉀,還要施以含硼和鉬等微量元素肥料,以滿足大豆對營養元素的需要。巧施花肥,開花結莢,需要大量的養分,光靠施用的基肥和種肥,往往不能滿足要求。花期應進行追肥,由于大豆從施用到吸收需要一定時間,而研究結果表明,在大豆開花前兩周左右施用氮肥效果最好,產量較高。因此在分枝期對幼苗發育弱的不能及時封壟的田塊及時追肥,在出現5~6片復葉時根際追尿素每畝5~7千克,在初花期噴施葉面肥或磷酸二氫鉀,在大豆鼓粒期再噴一次。
4.深耕整地
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進根系生長,培育壯苗。
5.減少重迎茬面積,實行合理輪作
減少重迎茬面積使地力得到恢復是最好的預防措施。
6.及時防治病蟲害
大豆花莢期常見病害主要有灰斑病和紫斑病,病蟲害主要有蚜蟲、豆莢螟等,這一時期必須勤加檢查及時施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