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璐
建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建平縣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對比試驗
司璐
建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近年來,建平縣馬鈴薯發展面積逐年增加,脫毒馬鈴薯種薯應用面積也在逐年攀升,經過農技人員的努力,廣大馬鈴薯種植戶采用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種植馬鈴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得到了薯農的認可,為了促進馬鈴薯品種的更新換代,滿足廣大農民對優良品種的迫切需求,建平縣農業中心對新引進的11個馬鈴薯品種進行對比試驗,從中篩選出適宜推廣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的優良品種,并探索其生育特征特性,為以后引進推廣,提供科學的栽培依據。
1.試驗地點及面積
楊樹嶺鄉德吉勿素村10畝。
2.試驗材料
中薯9號、中薯10號、中薯11號、中薯13號、N108克新1號、克新1號,克新1號為對照。
試驗地地形:平地;土壤類型:褐土;土壤質地:壤土。
前茬作物名稱:玉米;前茬作物產量:650千克/畝。
前茬作物施肥量(千克/畝):N:19.05、P2O5:5.25、k2O:5.25。
土壤分析結果:有機質10.25克/千克;堿解氮58克/千克;有效磷7.6毫克/千克;速效鉀102毫克/千克;pH值8.2。
春季人工翻地深度20厘米左右,5月17日播種,覆膜栽培。小區順序排列,不設重復。栽培密度為50厘米×30厘米(畝保苗約4500株),種薯浴光催芽25天,畝施農家肥2立方米,栽培管理均按當地大田生產習慣。
1.品質調查
今年建平縣伏旱嚴重,產量和品質受到一定的影響,經田間調查,中薯11號薯型圓形,畸形薯較少,病爛薯少;中薯9號出現畸形薯,但數量不多;中薯10號、中薯13號畸形薯較多,中薯13號因生育期短,病爛薯較多。
2.產量分析
通過測產得知:對照品種克新1號產量仍然最高,平均畝產2722.4千克,其次中薯18號產量較高2689千克,中薯9號平均畝產2629.8千克,中薯19號平均畝產2163.1千克。這為一年試驗結果,建議2015年調整栽培密度等措施,繼續試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