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遼寧省建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建平縣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張蕊
遼寧省建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自1979年引入我國后,發展迅速,成為提高糧食產量,解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一項“溫飽工程”,應用作物也由玉米發展到花生、棉花、小麥、蔬菜等。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不僅具有增溫保墑,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與養料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加田間光照強度,抑制雜草,減少病蟲害等生態效應;并且還可使植株根葉生長速度加快,幼穗分化和灌漿時間提前,葉面積系數增大,光合效率提高。而且增產幅度大、經濟效益高、適應范圍廣,有效的促進了地溫冷涼和干旱半干旱地區玉米生產的發展,對提高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揮著巨大作用,成為傳統精細農藝與現在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典范。
建平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屬于北溫帶半干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區內絕大部分耕地屬于雨養型農業。春旱、伏旱、秋吊時有發生,干旱始終困擾和制約著建平縣農業的發展。常因春旱土墑不足不能及時播種或因伏旱、秋吊造成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收。干旱、缺水、無霜期短已成為限制建平縣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玉米是建平縣第一大糧食作物,在糧食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引進,解決了全縣無霜期短,墑情不足,由于干旱造成的減產問題。為建平縣糧食產量大幅度提升和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覆膜玉米要選擇土層深厚,結構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好,具有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塊種植,不要選用低洼地、沙土地和過分貧瘠的地塊。對整地的要求是:秋翻地,秋施肥,秋耙地,及時保墑,精細整地,壟面要平、凈、勻,耕層要深、松、細。隨整地起壟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努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旱作保墑能力和節水保苗效率。
覆膜玉米要選擇比當地正常播種成熟的生育期稍長的雜交種,從生育期來看要比正常播種的長7~10天。從品種特性方面講,覆膜玉米要選用增產潛力大、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抗逆性強、適合密植的豐產性品種。例如:遼單565,浚單20等。
在不影響覆膜效果的前提下,要盡量選用橫、縱拉力好、透明度好,不易老化的薄膜或超薄膜,以降低成本。一般選擇厚度為0.008毫米,寬幅90厘米的地膜,每畝需要4~5千克。覆膜方法有兩種:一是先覆膜后播種;二是隨播種隨覆膜。
種子進行精選,種子包衣,藥劑拌種,以提高種子質量和防治地下害蟲。
一般在當地5厘米耕層的地溫穩定在4~6℃,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時即可播種。如遇干旱,播種前應進行灌溉或抗旱坐水播種,以利于出全苗。全縣一般地膜玉米播種時間在4月15日~4月25日。播種深度以4~5厘米為好。種植方式主要采用大壟雙行覆膜形式,其中大壟行距70~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耐密玉米保苗可達4500~5000株。蓋膜時一定要把好質量關,蓋膜一定要嚴密。
一般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做基肥。在化肥施用上,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在搞好土壤養分測定的基礎上,根據土壤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即氮、磷、鉀配合,適量施用微肥(尤其是鋅肥),從而達到各種養分平衡。隨播種畝施氮、磷、鉀復合肥或玉米專用肥30~40千克,尿素7.5~10千克,硫酸鋅1~1.5千克做種肥,一次性深施入,一般不再追肥。注意種肥隔離,防止燒種牙。
播種后切實加強田間管理,發現地膜破損或被風揭膜要及時覆土封閉,以提高增溫保墑效果。及時放苗。膜內長草的要及時壓土。先播種后覆膜的,在幼苗2~3葉時,一次性人工破膜引苗,并用潮土封好苗眼。結合定苗,對缺苗采用坐水移栽或雨天移栽補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要根據長勢采取扎眼追施氮肥,以防后期脫肥。
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病蟲預測預報,結合田間調查,及時防治二代粘蟲、玉米螟、玉米矮花葉病、頂腐病、粗縮病等病蟲害。對于地膜覆蓋的地塊在覆膜前或播種后覆膜前用阿特拉津、2,4—D丁酯等除草劑控制雜草危害。
地膜玉米多是活稈成熟,要適期收獲。收獲后結合整地把廢舊膜撿到地外,統一處理,防止污染土壤。適時收獲,收獲后要徹清除廢舊膜地膜,凈化土壤,保護農田生態環境。較好地防止農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綜上所述,根據建平縣的自然氣候特點,地膜覆蓋技術比較適合玉米種植,為建平縣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