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武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于寺鎮農科農機服務中心
阜新地區玉米抗旱節水高產技術集成模式
李艷武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于寺鎮農科農機服務中心
針對阜新地區水資源緊缺、農業用水損失較大導致玉米產量較低的問題,在阜新地區開展了玉米抗旱節水高產技術集成模式的研究。結果表明,該技術模式的產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均比常規種植顯著提高,適宜于該地區推廣應用,能夠為阜新地區玉米的抗旱高產提供技術支撐。
阜新地區玉米抗旱高產模式
農業是阜新地區的主要支柱產業,人均耕地面積居遼寧省前列。該地區總耕地面積37.6萬公頃,其中玉米的種植面積為20萬公頃,占耕地面積的53%。玉米產量的提高對于阜新地區糧食豐產具有保障作用,而水資源短缺與農業用水損失較大的雙重危機嚴重地制約著阜新玉米產量和效益提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開展理論和技術研究工作,通過集成其關鍵技術模式,增加玉米產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目前,在我國不同的農業生態區、不同的作物上已經有了一些抗旱節水技術模式研究,我們通過多年的單項關鍵技術研究,并借鑒相關科研同行的研究成果,集成了阜新地區玉米抗旱節水高產技術集成模式,以期為該地區玉米大面積高產豐產提供科技支撐。
1.播前整地
選擇能夠實現統一整地、施肥、供種、播種和田間管理的連片種植地塊,前茬應該選擇種植過大豆、馬鈴薯或者施肥基礎好的玉米茬。結合秋翻整地施入有機肥,并進行耙壓,使地表平整。三年秋深翻一次,耕深18~25厘米,做到無漏耕、無大坷垃,土壤細碎、土層疏松,及時鎮壓。
2.優質節水品種選用及處理
根據東北半干旱區的生態環境條件,選用已審定推廣的優質、抗旱、抗病、高產的優良玉米品種,如鄭單958、遼單565、東單90等。種子質量要求達到含水量不高于16%,發芽率不低于90%,純度不低于95%,凈度不低于98%。
播種前,種子應該除去病斑粒、霉變粒、蟲食粒、雜質等,使種子純度不低于98%,發芽率不低于85%,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播前將種子晾曬2~3天,并進行包衣。
3.水肥耦合
(1)施肥時期和施肥量。基肥:以節水豐產為目標,肥力中等以下的地塊,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 3000千克;肥力較高的地塊,每畝施1000~2000千克,與化肥充分混拌后施用。化肥用量為N:15~17.5千克/畝、P2O5:3~3.75千克/畝、K2O:3~3.75千克/畝,復合肥20~25千克/畝。
追肥:拔節期根際追施尿素30~40千克/畝,二銨10千克/畝;地膜覆蓋種植還需在灌漿期根際追施尿素10~15千克/畝,鉀肥5~10千克/畝。追肥位置在壟向兩植株中間,穴施。
(2)灌溉時期和灌溉量。灌溉定額為60~90立方厘米/畝,灌溉時期為:播種后、拔節期、灌漿前期、灌漿后期。
4.播種
(1)直接播種。在4月上旬~中旬5厘米深地溫穩定通過8℃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如果土壤墑情較好,0~40厘米土層質量含水率的下限值:壤土12%、粘土14%、砂土10%時,采用等行距直接種植,行距50厘米,播種深度5~7厘米。
(2)坐水播種。如果土壤墑情較差,0~40厘米土層質量含水率范圍:壤土9%~12%、粘土11%~14%、砂土7%~10%時進行大壟雙行坐水種植,大壟60厘米,小壟40厘米,播種深度5~7厘米,坐水播種的坐水量為2~3立方厘米/畝。
(3)灌溉造墑播種。如果播種期土壤特別干旱,0~ 40厘米土層質量含水率上限值為:壤土9%、粘土11%、砂土7%時,進行溝灌或噴灌造墑,然后播種,溝灌灌水30~40立方厘米/畝,噴灌20~30立方厘米/畝。畝保苗和播種量因品種而異。
5.中耕深松蓄水
該技術的原理是在作物營養生長的前期(一般為苗期-拔節期),采用深松農機具作業,全方位疏松深層土壤,增大土壤孔隙度,既促進作物根系向橫向和縱深生長,又阻止地面徑流,最大限度將天然降水蓄積到土層中,滿足作物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提高作物對降水的高效利用。
6.有限補灌
春旱是該區的最常見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補充灌溉是抗御春旱的有效措施,視水資源狀況和春旱發生程度,除了播種期灌水造墑外,還需進行以下補水措施:
(1)苗期灌水。當春旱連夏旱,導致苗期干旱嚴重時,需要進行苗期灌溉。灌水方式用隔溝灌或噴灌,灌溉量隔溝灌20~30立方厘米/畝,噴灌30~40立方厘米/畝。
(2)孕穗期灌水。孕穗期(拔節至抽雄)需水量大,是玉米的需水關鍵期。遇到伏旱時需要灌溉。灌溉方式采用溝灌,灌水量30~40立方厘米/畝。
(3)灌漿期灌水。灌漿期為玉米生育期需水最多的階段,結合自然降雨和土壤墑情狀況進行灌溉。當降水量少,出現嚴重“秋吊”天氣時須進行灌溉,灌水方式為溝灌和隔溝灌,每次灌水量溝灌水30~40立方厘米/畝,隔溝灌20~30立方厘米/畝。
玉米補充灌溉技術須緊密結合生育期降水、土壤墑情和作物生長情況,恰當合理地運用,以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7.病蟲害防治
用粉銹寧拌種,預防絲黑穗病;用50%井崗霉素5萬倍液噴灑莖葉,防治紋枯病和大小斑病。發現絲黑穗病株,立即拔除,帶出田外銷毀;苗期用50%甲胺磷乳油500倍藥液配置毒餌撒在未覆膜前的地面上,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辛硫酸乳油,甲六粉合伙呋喃丹等制成顆粒粉劑,撒于心葉防治玉米螟。
8.收獲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苞葉完全枯黃并松開,果穗頂部籽粒手摸光滑,果穗中部籽粒的基部與穗軸聯接處出現“黑層”,即可收獲。
9.收獲后土地整理
10月下旬旋耕滅茬,為來年種植做準備。
通過兩年田間示范應用驗證,針對阜新地區的自然和經濟條件,組裝集成的抗旱節水高產技術模式,其節水增產效果顯著。模式應用的產量分別比常規種植對照增加了4650.4千克/公頃,增產幅度達48.5%,增產效果極顯著。模式的應用能夠實現高產高效益與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統一,適宜于阜新地區推廣應用。
通過幾年在阜新地區對該模式的大面積推廣,玉米抗旱節水高產技術模式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套技術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玉米種植模式,為玉米生產提供了規范化的操作方法,是一項先進適用、可操作性強的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操作技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