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蘭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農牧業經營管理站
關于發展巴林左旗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的對策研究
張永蘭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農牧業經營管理站
近年來,隨著專業大戶、農牧業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等為代表的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的涌現,為創新發展新型農牧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牧業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強農業家庭經營的市場競爭力,為今后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巴林左旗不斷創新思路、完善機制,積極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與改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首先從專業大戶來看。全旗現有種養殖大戶4762戶,其中種植大戶2196戶,養殖大戶2566戶。二是從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方面看。全旗現有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951家,其中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家,自治區級示范社7家,市級示范社10家。涉及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形成了覆蓋農村牧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專業合作組織網絡。三是在家庭農牧場方面。全旗現有家庭農牧場29個,其中家庭農場23個、家庭牧場6個,獲自治區級示范家庭牧場的有5個。四是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力也不斷增強。全旗現有固定資產投資10萬元以上涉農涉牧加工企業128家,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45家,獲得自治區級龍頭企業9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
盡管巴林左旗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但也面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1.土地規模化流轉難
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必須以集中連片的土地供應為前提,而各農牧戶情況千差萬別,加之部分群眾對土地流轉政策方面的不了解,導致土地規模化流轉難度加大。
2.資金籌措難
就巴林左旗目前實行的“杠桿式”扶貧項目來看,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要想獲得較大規模的信貸支持,也需有房產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才能獲得,而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大多位于農村牧區,根本沒有抵押物,資金來源受限制約了經營規模的擴大,部分經營主體因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3.缺乏規范有效的管理
盡管國家已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合作社法》《關于促進家庭農場指導意見》等法律法規,但就目前巴林左旗實際情況看,由于受個別激勵政策影響,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在主體準入、登記備案等方面存在多而亂的現象。
此外,發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還存在思想認識、技術人才、內部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還需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1.高度重視,加強對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引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提高認識,切實把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作為當前農牧業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出臺扶持政策,真正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作為推進傳統農牧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牧業的新型經營主體來扶持。同時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同合作,形成強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落實。
2.創新方式,充分發揮各生產要素的帶動作用
一是加快做好土地流轉工作。按照“穩定集體所有權、維護家庭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的總體思路,加快土地確權頒證及土地糾紛仲裁機構作用的發揮,促進土地健康有序流轉;二是進一步提高融資能力和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各銀信部門要創新金融理念,降低貸款門檻,盡快建立適應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特點的多種形式的抵押、質押辦法,確保各經營主體不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難以為繼。同時各部門要積極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工作,突出培養重點,優化培養方式,著重抓好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培養,使其真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3.強化管理,確保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規范運作
加快發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既要注重發展數量,更要注重規范化建設,并著力培育成為“產權清晰、機制靈活、運行規范、管理民主”的市場主體。明確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的法人地位,確保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擁有合法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明晰的產權關系。積極引導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朝著產業基地化、生產標準化、銷售市場化、產銷效益化方向發展。同時建立統一的品牌包裝和市場營銷,統一技術標準和技術培訓,統一農產品和基地認證,統一農資采購供應的四統一制度,確保資源共享,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