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榮奎 董妍 趙春蓮
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
龍頭企業和農牧戶利益聯結的調查研究
董榮奎 董妍 趙春蓮
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
1.訂單合作型
這是企業和農牧戶合作的普遍模式,就是通常所涚的公司加農戶模式,是一種松散型合作關系。這種模式的缺陷是訂單履約率低,當所訂產品緊缺時,農牧民惜售,加工企業因原料不足而吃不飽。
訂單履約率高低因產品、地域、年份、企業而不同。銷售半徑短、不耐儲藏的產品履約率較高,而銷售半徑長、較耐儲藏的產品履約率較低。
2.股份合作制
加工企業吸收專業合作社、農牧場或農牧戶入股成為股東,股東不僅獲得出售原料的收入,還可以從企業的利潤中獲得紅利,這是比訂單合作更加緊密的聯結模式,如呼倫貝爾肉業集團、通遼市正達公司、牧谷養道公司。但是股份合作模式需要企業有規范的分配制度作保證。
好魯庫德美羊業公司和養殖合作社有兩種合作方式,一種是企業投資基礎設施、種羊及服務,合作社組織社員飼養向企業出售成品。另一種方式是企業以種羊作價入股合作社,雙方按照約定交易產品。內蒙古小尾羊公司也在嘗試股份合作模式;內蒙古民豐薯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生產資料入股、轉移就業等形式吸收農戶參與產業化經營分配。
3.公司+基地+農戶
企業投資建設種養基地,提供技術、生產資料、金融等服務,吸引農牧戶到基地承包經營,如巴彥淖爾富川飼料公司、巴美肉羊集團、扎蘭屯奇佳兔業、興安盟北雁米業、萬佳食品等。這種模式便于管理與服務,適于中小型養殖企業。赤峰翁牛特旗“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占到企業總數的75%。
4.科技服務聯結型
這類企業直接為農牧戶提供良種、技術等服務,是聯系緊密型模式。如包頭華鹿公司培育蔬菜種苗滿足周邊菜農需求,民豐薯業生產馬鈴薯脫毒種薯,賽諾羊業、好魯庫德美羊業提供種羊及技術服務。這類企業能夠為農牧戶提供優良品種和技術,和農牧戶的利益聯系比較密切,因此在收購農畜產品時也比較便利。
5.公司+合作社+農牧戶
內蒙古賽諾牧業公司通過專業合作社和牧戶密切合作,牧戶為企業提供草場、棚圈、受體母羊、勞動力及合格產品,公司為牧戶提供種羊、移植胚胎、雜交羔羊、飼養管理技術等服務,企業和牧戶實現資源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公司+合作社+農牧戶”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模式。規模較大的企業更適合這種模式。由于種養殖戶經營規模小而分散,企業管理成本大,而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彌補公司缺陷,成為企業和農牧戶之間的紐帶。
6.公司+經紀人+農戶
糧食、油料、牲畜等大宗產品一般采取“企業+經紀人+農戶”的模式,企業根據產能確定訂單面積,由經紀人落實到農牧戶,同時出臺收購產品最低保護價,到加工期企業按合同收購。經紀人從價差獲利或從企業得到收益;如通遼市白音太來市場、雨天農畜交易市場、赤峰路路通商貿公司、飛翔商貿公司。
7.“企業+小貸公司+農牧戶”
企業與農戶簽約,為農戶貸款擔保,農戶出售產品給企業,如通遼市余糧畜業、正達公司、赤峰利源肉類公司等。這種模式保證了企業訂單產品不外流、解決了養殖戶資金需求、避免了小貸公司的資金風險,做到了企業、農戶、金融合作共贏。
8.公司+基地+合作社+農牧戶+貸款擔保
蒙都羊業公司與合作社簽訂飼草種植協議,合作社以土地作飼草料生產基地,公司到現場收割按保底價收購;公司與合作社簽訂肉羊養殖協議并提供種羊、飼草料,收購羔羊;公司為農牧戶提供貸款擔保,回收羔羊或牧草時抵扣貸款及利息;類似模式還有扎魯特旗邦杰公司肉牛養殖“6合一”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保證農牧民、企業、金融機構、金融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各方利益。
9.復合模式
大部分企業都采取幾種不同模式聯系農戶。如公司加農戶的訂單模式,有企業和農戶簽訂的,也有企業和合作社簽訂的,還有企業、經紀人、農戶三方簽訂的,也是因地因時因企業性質不同而異。
內蒙古好魯庫德美羊業有限公司聯合草原金峰、好魯庫昭烏達等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組建的“羊聯社”就是一種聯系農牧戶的復合模式。至2014年,“羊聯社”已發展合作社25家,帶動農牧民11500戶,養殖肉羊100多萬只。“羊聯社”和農民有承包合作、訂單合作、農牧戶參股三種合作形式。
1.龍頭企業和農牧戶利益聯結有多種模式,因時因地、因產業和產品不同而不同
肉牛、肉羊、奶牛、設施農業等投入較多,多數合作社和農戶資金不足,需要金融服務業的支持;雜糧雜豆、大田蔬菜、食用葵花等零散種植的作物所需資金較少,企業可以直接到市場購買;牛奶、糖料等受銷售半徑限制,加工企業資金充足,容易和農戶建立密切聯系;大型龍頭企業采用多種模式和農牧戶建立聯系,既有“公司+合作社+農牧戶”、“公司+農牧戶”、“公司+經紀人+農戶”等。
2.目前多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牧戶”訂單農業模式,這種模式形不成緊密型聯結機制
在農畜產品產量和價格波動較大的年份和季節,市場的作用會抵消訂單約束力。
3.“公司+合作社+農牧戶+金融+保險”的模式
比較好的解決了企業、農牧戶、金融機構的利益協調機制,保證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
4.由公司、合作社、農牧戶組成的股份制
是比較好的模式,合作社、農戶可以從企業經營利潤中獲得紅利、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原料,而且有利于指導農戶生產質量更好的產品。
1.產業問題
農牧業產業化的總體狀況是加工業發展快于種養業;糧食產業投入較少;地區間差距明顯,偏遠旗縣加工業滯后;種養業規?;藴驶a基地建設滯后;土地流轉不穩定影響企業投資積極性;多數產業的產業鏈條不完整:良種繁育、社會化服務、基礎設施、基地建設存在缺陷。
2.市場環境
在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形下,企業和農戶可以做到互利共贏。但在供求失衡、價格不穩的情形下,企業和農戶可能互損。在不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缺乏契約意識和契約精神,企業和農戶的利益沖突就是不可避免的。農畜產品訂單履約率低,不僅是市場問題,也有企業問題、農戶問題、還有合作社和經紀人問題,總而言之是市場缺乏法制環境、社會缺乏誠信。
3.企業問題
多數涉農企業生產規模小,資金回籠慢,流動資金不足,因此在原料漲價幅度過大時陷于被動,或不能及時收購所需原料,或不能兌付現金,因拖欠貨款而喪失信用。一些企業管理體制落后,經營決策不科學、不熟悉資本運作、不善于危機處理,在企業庫存較多,產品積壓時,拒收或延遲收購產品,或對合格產品壓等壓價;在資金鏈斷裂時打白條或長期拖欠貨款,因損害農民利益而喪失企業信用。
4.農牧民問題
目前農畜產品生產主體還是成千上萬的分散農牧戶,真正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戶占比不多,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仍然很低。農戶普遍缺乏契約精神,缺乏法制觀念,出售產品質量不一,常有以次充好甚至混雜異物。
5.合作社問題
目前全區專業合作社已經有3.7萬個,但就整體而言,合作社作用發揮的很不夠,注冊登記的多,起主導作用的少,“研究”政策的多,研究生產銷售的少。
6.經紀人問題
經紀人熟悉農民也熟悉企業,熟悉農畜產品也熟悉市場行情。企業通過經紀人收購產品提高了效率、節省了成本。但是經紀人分散性、流動性大,缺乏組織,如果監管不到位,可能摻假摻雜、可能截留貨款,從而損害企業、農戶雙方利益。
在農畜產品供求失衡、價格不穩的情形下,企業和農戶利益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研究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問題,就需要分析造成沖突的原因,進而探討農企利益聯系的管理體制缺陷和運行機制障礙,找出解決沖突的辦法。創新體制和機制,是涉農企業轉變經營方式的需要、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需要、也是政府轉變職能、加強服務的需要。企農利益聯結機制就要形成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農牧民都自覺遵守契約合同、并且為違背契約付出高昂代價的機制。
1.管理體制缺陷
目前的農畜產品市場管理體制,存在機構重迭、職責不清、部門分割、監管缺位等弊病。對農畜產品加工生產環節、流通銷售環節,有工商、質檢部門監管,而對企業收購原料打白條、拖欠農民貨款、壓等壓價等現象卻難以監管,是為監管不到位。對農牧民合作社、經紀人、農民的違約行為應該由那些部門監管?似乎尚無法律依據,是為監管缺陷。對經紀人、農牧民的違約行為也沒有信用評價辦法。對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農戶在農畜產品交易中的監管缺位或缺失,是企業和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必須要解決的體制障礙。
2.聯結機制障礙
監管體制的缺位,監管職能的缺失是造成企業和農牧民利益聯結的體制性障礙。這種障礙,使企業——合作社(或經紀人)---農戶之間的現金流、物質流、信息流運行缺乏有效監管,當某個環節出現梗阻(拒收或拒售)時不能夠及時排除,因而使整個產業鏈條斷裂。就如同人們得了血管梗阻或腸梗阻一樣。要把企業和農戶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必須解決機制問題,就是形成企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企業盈利農民也能分享,農戶發展才有企業發展這樣一種內在機制。
1.政府要有所作為
要建立建全對產業化鏈條的監管體制,明確對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農民的管理機構、管理權限、管理職責、管理法規,才能實施有效監管。
政府監管機構要制定規則,約束企業、合作社和個體戶誠信守約,提高訂單履約率。政府監管機構要公正執法,不能在企業和農戶沖突中有偏向。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讓全社會監管政府、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農戶。監管內容應包括:出售農產品的質量、數量、合同兌現情況、企業支付情況。
由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機構組成信用評價組織,或聘用社會中介組織對企業、合作社、個體農戶作信用等級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布,讓不守誠信的老賴們曝光。
2.企業要有所改革
現代種養企業要明晰產權、實行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升經濟硬實力和管理軟實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復雜環境。在企業從家族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上市企業的發展轉換時期,為農牧戶提供更多服務、處理好和農牧民利益聯結非常重要。聯結好了,企業與農牧民共贏。聯結不好,農牧民利益受損,企業也難以生存。
因此政府要引導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規范企業行為;鼓勵發展企業和農牧民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扶持科技服務型企業,為農牧民提供更多服務,理順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除了吸收合作社、農牧戶入股企業外,也可以選擇利潤較高的行業、管理比較規范的企業進行直接融資試點。試點企業把全部資產評估作價,向其他企業、農牧民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定向發行債券。政府鼓勵支持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購買企業債券,分享企業利潤,分擔企業風險。農牧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入股企業或購買企業債券,使原先的單純交易關系轉換成股份合作關系,企業不單經營產品也在經營資產,農牧民不僅有勞動報酬,也會有財產性收入。農牧民客觀上為企業提供原料,主觀上希望看到企業發展,從而密切了企業和農戶的聯系。
3.合作社要有所規范
現已登記注冊的農牧民合作社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合作社法》進行評估清理整頓,使之規范化、法人化。規范后的農牧民合作社按照地域或行業組建合作社聯社。合作社聯社可以在更大空間獲得市場交易的話語權、對產品的定價權,保障農牧民的權益。由合作社或聯社統一負責出售農畜產品的免稅發票,解決企業購貨無發票、企業下賬難、質量難追溯等問題。規范化的合作社或聯社也可以通過銀行轉賬方式,便利農牧戶結算、通過金融體系監控企業資金情況。
4.經紀人要有所組織
盡快建立經紀人組織,實施經紀人注冊制、經紀人資格證制度,規范經紀人行為,疏通企——合作社——農牧戶利益聯結的這一通道。
5.農牧戶要有所約束
6.政府職能要有所轉變
政府綜合部門、農牧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注意研究農產品市場,為企業提供產業投資指南,防控企業投資風險;為農牧戶提供市場需求、產品價格信息,平衡市場供求關系,降低農畜產品市場風險,當某種農畜產品價格波動過大時,政府及時出臺財政補貼措施,實行稅費減免或以獎代補,減少企業和農牧戶損失,特別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時,政府及時出手補貼企業或農牧民。
科技部門要制定可操作的措施,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重大科研項目、成果轉化項目、豐收計劃項目等向生產一線傾斜,引導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到農牧業科技園區、示范基地、科技型企業去開展科研和推廣活動,加快成果轉化速度,加速企業技術進步,創新產業、打造名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政府通過宣傳、培訓、監管,倡導契約精神,懲處違約行為,培育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