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新
建平縣農機學校
談談加強現代農業教育現狀和對策
白立新
建平縣農機學校
作為長期在縣鄉從事農機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發現農機科技教育的發展相對于當前新農村建設來說推廣滯后、農業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有待于提高的問題,制約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快速轉變,筆者對加強現代農業教育談談一點看法。
農業機械是農業科技進步的載體,也就是所說的“良種要有良法”,這就要求現代農民要掌握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在從事農機科技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前農民文化素質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頸。
1.土地難以適度集中
實現農業機械化,其要素之一是必須具備適度的土地規模。由于我國長期以來農村居高不下的人口數量,農民不愿選擇投資大的先進農業機械技術,這就人為地阻礙了生產力的變革。
2.農意識根深蒂固,機械重復投資導致農村有限資源嚴重浪費
我國農機具保有量很大,且每年呈上升趨勢,顯示了農業機械化在逐步地發展,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方面,農民所擁有的農機具大部分是小型機械,而且老化的居多,難以與農藝結合并高質量的完成農業生產作業;另一方面,由于小農意識根深蒂固,“自家地自家犁”,家家有農機、戶戶小而全的不良狀況長期存在,從整體上來說,這樣重復地投資購置農業機械造成了農民手中有限的資金浪費;其三,本來就存在農民人均耕地面積過小的問題,農民重復投資更造成了農機具利用率的低下,致使其閑置期長、浪費嚴重。這種自給自足、自耕自作、缺乏組織性的小農意識在農村還相當普遍,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革新。當前農民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提高思想素質,突破小農意識的束縛。
農機推廣是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農業機械和農業機械化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是直接針對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農機專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多年的農機化推廣實踐,我們發現當前農民教育培訓難度大、效果差強。
1.農機生產的季節性,導致農機培訓時間短促、培訓方式單一
農民既辛苦收入又低,和城市的差距很大,因此他們對農業生產新技術的采納是保守的,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沒有萬無一失的保險,他們是很難下決心變更長期積累的生產模式的。目前主要是采取田間試驗示范、現場操作的辦法進行培訓,并且要等到作物收獲后,與過去的生產模式相比收益有所提高,農民才能接受和采納新技術,而諸如其他文字圖片宣傳、室內理論培訓、技術講座只能作為輔助培訓方式,在農閑時到各鄉鎮村組開展。由于農作物的收獲、種植的時效性很強,因而現場培訓時間相當緊張,同時農忙期間農民又難以召集。
2.農村從事農田生產的老弱婦孺是被基礎教育邊緣化的群體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農村中堅力量的年輕一代大多脫離了土地,轉向非農產業。農業機械化技術教育培訓的對象只能集中到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和留守的婦女老人,這部分農民文化底子薄、基礎差、接受能力差,對新事物缺乏熱情,畏縮不前,總是抱著觀望態度,很難適應現代農業技術更新的需要,這無疑給農業生產力的進步增加了難度。
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機遇和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度低、農村城鎮化進程慢、農村資源匱乏、人均耕地少、土地產出率低、農民收入低和文化素質低的現狀,提高農民素質和增加農民收入也就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成為進一步促進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農機科技推廣是現代農業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直接針對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的一種教育培訓工作,我們認為當前的農民思想文化素質與新時期對農民的要求是有差距的,折射出當前農業教育有必要進行改進:
1.通過最近幾年國家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很多農機專業人士就已經提出購機補貼政策要向種田大戶、農機大戶、農業合作組織傾斜,保障農民教育的健康發展。國家有必要對農民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進行立法,明確政府在農業教育上的義務和責任,通過立法來確定農民教育資金、設施、師資隊伍建設等保障條件以及制定相應的激勵、獎勵措施。
2.現代農業教育要努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技術管理、組織管理水平。農機科技推廣作為現代農業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畢竟只是農業專業技術教育的范疇,僅局限在農機技術和機械的使用上,而農業生產是集現代技術、現代管理、信息分析等眾多系統知識于一體的,在當前農民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指導農民提高土地產出率是現代農業的當務之急。我國現代農業正是缺少農業生產一線上的科學管理方面的人才,現代農業教育要在現代農業生產管理上加大對農民的教育力度。
3.現代農業教育必須以義務教育的方式,把全體農民納入范圍內,以提高整個農業勞動者、經營者的文化素質為目標。因此對占農業教育對象比例最大的農民來說,國家的農業教育政策有必要向他們傾斜,實行普惠制義務教育,以提高全體農民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