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彬(武漢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武漢430081)
電信專業計算機類選修課程教學探討
陳彬
(武漢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武漢430081)
培養學生扎實的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一項重要培養目標,因此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在該專業本科教育階段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注重提高學生實際綜合應用能力為出發點,從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的選取,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以及實踐教學等方面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類選修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深入的探討。
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教學改革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個借助計算機、電子電路等現代化技術進行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的綜合性專業,其本科教育旨在培養面向電子電路設計、計算機、網絡以及自動控制等領域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學生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力成為本專業本科教育階段的一項重要目標。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已成為我校“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和省級品牌專業。以切實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計算機相關技術為目標,結合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特點,以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為指導,本文總結了多年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經驗,對本專業計算機類選修課程的教學進行了分析,并對深化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計算機類選修課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可視化程序設計》等。這些計算機類選修課程的先修課程為《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等公共基礎課。計算機系列課程實施改革時,要求既要與實用型本科教育教學相適應,又要與現階段學生的實際水平相適應[1]。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考慮到選修課程的課時較少的實際情況,計算機類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側重點應區別于其他專業基礎課,應有所取舍,有所偏向。教學內容及重點的選取應考慮以下原則:
(1)依據授課對象選擇教學內容和重點。
選修課不同于必修課,它面對的授課對象并不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所有學生。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選修計算機類課程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相對較為扎實,且對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計算機語言編程抱有濃厚的興趣,故而教師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應注重提高性知識點的講授,對應一些基礎性知識特別是在先修課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可盡量簡略。
此外,通過與選修學生的交流和討論中得知大部分學生希望通過計算類選修課程的學習提高他們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將講授重點側重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術綜合應用能力,簡化理論推導、公式計算等環節。
(2)依據專業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和重點。
專業選修課的教學應密切聯系本專業的方向和特點,這點在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中尤為重要。不考慮專業特點,一味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式的教學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特點,在計算類選修課程的課堂講授及后續的實踐環節應著重介紹計算機技術在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傳輸、圖像處理及系統仿真領域的應用,并引導學生利用具體課程知識動手實現相關系統,如此即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高實際動手能力亦可加深對本專業核心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其綜合素質。
(3)依據就業特色選擇教學內容和重點。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計算類選修課程大多安排在本科階段的最后兩年,這個階段的學生大多面臨一個實際問題即就業走上工作崗位。為此,教學過程中應多與學生展開交流,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在具體課程教學過程中穿插介紹、講解一些與實際工作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更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獲得學習信息,如何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2]。針對計算機類選修課程實用性強的特點,結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點,有必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類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
(1)改變傳統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對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思考和實踐。教條的概念表述、原理說明及公式計算往往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迷失了學以致用的學習方向。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自發學習意愿,獨立思考、探索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提高其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2)靈活運用板書、多媒體課件、動畫以及實際操作演示等各種教學手段。計算機類選修課程中有眾多知識點,如系統狀態遷移、數據結構、算法流程、存儲器狀態變化等通過文字表述往往難以清晰明了地表述清楚,而借助多媒體手段或操作演示則較為直觀,便于理解,被證明是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效補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精心安排講授內容,廣泛收集素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最終的教學效果。
(3)設置研討環節,鼓勵學生查閱圖書資料或通過網絡收集、學習知識,以改變學生在面對難點和未知領域時“等”、“靠”的惰性,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同時為日后的工作和更高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類選修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能力,著眼于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故而實踐教學環節在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具體課程教學安排時必須在學時上對實踐教學環節有所傾斜。以我校“可視化編程技術”課程為例,該課程總的課時數為36課時,其中實踐教學環節,即課程實驗部分的課時占到了12學時,占到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分配較多時間,讓學生在實驗室,在計算機前實際動手操作,獨立解決實驗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通過對實驗程序的設計、調試以及分析實驗結果,不僅能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實際動手能力,教學效果明顯。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時,應避免直接回答學生的疑問,而應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點,如此才能更好地發揮實驗課程的作用。
另一方面,應減少驗證性實驗內容,適量增加開放式、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內容。通過分組的方式將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工作小組,而后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一些綜合性較強且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實驗課題,鼓勵學生課余時間相互討論,分工并加以實現,并組織分組匯報。綜合性實驗必然會增加單個實驗的學時,從而減少實驗個數,但實踐表明一個開放式、綜合性的創新性實驗的效果往往比多個簡單、驗證性實驗的效果要好。
大學計算機教育應是以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4],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計算機類選修課程的教學應該緊緊圍繞加強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這一主線展開,結合本專業特點,注重實踐教學,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方式、方法切實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將繼續總結經驗、革新教學方法,為培養高素質電子通信人才繼續努力。
[1]熊慶國,陳和平,吳謹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武漢科技大學校報(社會科學版),2008:4~10(2):69~72
[2]王威,張世星.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武警學院學報,2008:7~27(7):71~72
[3]強小利.淺談計算機教學改革[J].教學文匯,2011,10:95~96
[4]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中國鐵道出版社.關于新一輪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J].計算機教育, 2013(20)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Courses for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CHEN B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
Confirming students'computer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students'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are aims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 education,so the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ge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Focus on improving the actual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discusses serval effective measures of computer courses education reformation for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ajor,such as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tools and so on.
Computer;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Education Reformation
1007-1423(2015)11-0094-03
10.3969/j.issn.1007-1423.2015.11.019
陳彬(1981-),男,湖北黃梅人,博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
2015-03-10
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