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緯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農業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溫室大棚番茄常見病害的誘因及防治措施
李經緯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農業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總結出阜新地區大棚番茄作物常見病害誘因及防治措施,提出了臍腐病、裂果病、葉霉病發病特征,利于辨別、發現,為棚戶提供參考。從2011年起作者與同事走訪棚戶,參加技術培訓,結合外地生產經驗,總結出一套番茄病害的防治方法。
溫室大棚番茄臍腐病裂果病葉霉病
溫室大棚番茄常見病害有臍腐病、裂果病、葉霉病,這三種病害屬于生理性病害,對番茄的生長、收獲有很大的影響,直接影響了棚戶的經濟收益。
臍腐病又稱蒂腐病、頂腐病,幼果易感病,病果喪失商品價值,發病時損失很大。由于棚內偏施氮肥、土壤有機質少、土壤干燥、土壤含鹽量高的田塊發病重。發病癥狀:病斑多發生于果實臍部,初呈水浸狀,暗綠色,病斑直徑1~2厘米,嚴重時擴展到半個果實,后變為暗褐色或黑色,病部呈扁平狀,果肉變黑褐色,表面皺折凹陷,有時龜裂,病果提前變紅,且多發生在1、2果穗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實幾乎同時發病,在干燥時病部為革質,遇潮濕時具有白色、墨綠色或粉紅色霉狀物。這些霉層均為腐生真菌,而不是該病的病原。
發病原因:番茄發生臍腐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土壤干旱,植株果實部位缺鈣。因鈣在植株內是不易移動的,受土壤N元素量多、營養過旺,水分失調,地溫過高,堿性土地,銨態肥或鉀肥施用過多氮磷鉀比例失調等皆宜造成缺鈣。
防治方法:1.種植番茄地塊,要深耕、細耙,增施腐熟有機肥,氮、磷、鉀肥配合使用,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是速效氮素化肥,更應防止一次性大量施用,否則會阻礙鈣的吸收。2.精細播種育壯苗,適時定植,避免土溫低時過早定植。定植后增溫、保濕、通氣,促進根系發育。3.做到適時灌水,均勻灌水。土壤干旱時及時灌水。灌水間隔天數要適當,不可使土壤忽干忽濕,特別注意防止土壤過干。4.覆蓋地膜保持水分相對穩定,能減少土壤中鈣質養分的流失。番茄坐果后1個月內,可噴灑1%的過磷酸鈣或0.5%氯化鈣加5毫克/千克荼乙酸,從初花期開始,隔15天一次,連續噴灑2次。5.及時疏花疏果,減少果實間對鈣的爭奪。摘除枯死花蒂和病果,疏掉失去功能的老葉,減少水分消耗。
番茄裂果病是一種常見的危害番茄果實的生理性病害,容易發生在果實的轉色期。根據發生的部位和形態,可分為3種:一是放射狀裂果,它以果蒂為中心呈放射狀,一般裂口較深;二是環狀裂果,以果蒂為圓心,呈環狀淺裂;三是條狀裂果,即在果頂部位呈不規則的條狀裂口。裂果發生以后,果實品質下降,病菌易侵入,以致腐爛。
發病原因:1.是由于畸形花所致;2.是由于在果實發育后期或轉色期遇到強光照射,高溫干旱,特別是久旱后灌大水,容易導致果皮生長與果肉組織的膨大速度不同步,膨壓增大而出現裂果;3.是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不當,使用時濃度過大,水肥跟不上,引起生理失調而產生裂果;4.是摘心過早,造成養分集中供應到果實而造成裂果;5.冬季寒冷,保護地栽培棚室內晝夜溫差太大,亦可導致裂果。
防治方法:1.育苗期,特別是花芽分化期溫度不要過高或者過低,白天溫度保持在2~4℃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5~17℃,夜溫不能長期低于8℃。2.防止強光直射在果皮上。在秋延晚和春提早栽培后期時,不要過早打掉底部葉,可起到為果實遮陰作用。3.防止土壤過干或過濕,保持土壤相對濕度在80%左右。4.增施有機肥和質量好的生物肥,改善土壤結構,為根系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葉面應經常補充鈣、硼等微量元素。5.正確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使用激素噴花時,濃度不易過大,要針對品種、溫度合理確定使用濃度。
1.癥狀識別
為害葉片為主。葉背面在病斑部出現白色霉層,后變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絨狀。條件適宜時,葉面也可長出黑色霉層,隨著病情擴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卷曲,植株呈黃褐色干枯狀。該病病原菌多在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翌年春遇到適宜的條件,借氣流傳播。發病條件要求相對濕度不低于90%,溫度22℃左右,因此遇連陰雨天,大棚通風不良,棚內濕度大或光照弱,葉霉病發展迅速。
2.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用45%白菌清煙劑,每畝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噴灑7%葉霉凈粉塵;5%百菌清粉塵,每畝次1千克,8~10天一次;58%甲霜靈(瑞毒霉、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注意交替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