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萍
建平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
田間試驗常見問題的表現及對策
師萍
建平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
田間試驗工作是可靠性、真實性、科學性的高度統一。田間試驗過程是驗證新品種的環境適應性的過程,特別是對特定土壤、肥料、環境、特殊氣候的適應性,需要進一步確定新品種的生產利用價值。因此,田間試驗工作的承擔者必須堅持客觀公正性、科學嚴謹性和試驗的準確性,必須恪守職業道德,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然而,在試驗過程中,總有一些試驗承擔者不能夠嚴格執行田間試驗方案,不能夠熟練掌握各環節操作技術,試驗系統誤差較大,試驗精確度較差,影響到試驗工作的客觀、公正、準確,主要表現在:
試驗承擔者在田間設計時片面理解試驗工作內容,忽視對實驗地科學規劃,認為執行試驗方案規定的行數、面積就算完成了種植任務,在試驗設計上出現了隨意性強,執行試驗方案不認真的現象,行距寬窄不均、株距大小不勻,保護行、田間觀察道設置不規范,試驗地布局不合理,這種不規范的操作,顯然偏離科學、規范的原則,會對試驗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田間試驗的承擔者要秉公,真正熱愛試驗工作,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進取精神,同時有高度的責任精神,對待試驗工作要一絲不茍、兢兢業業。
試驗地常見問題主要發生在:試驗地選址不合理,因為周圍環境問題形成小氣候對品種試驗結果造成影響;土地肥力不勻,造成試驗各小區差異較大,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地勢高低不平導致灌溉時造成土壤墑情不一致,出苗期造成大小苗,生長發育期易形成弱苗。因此,合理布局,選好試驗地也比較重要,試驗地要有代表性能夠代表當地的自然條件與農業條件。同時也要求地勢開闊或集中連片、肥力均勻、能灌能排、交通便利。
在種子準備時容易發生的問題是不對試驗種子進行精心檢查。雖然參試單位提供的試驗種子大都進行過挑選,但也不能排除個別單位對種子處理時比較粗糙,或者個別單位的種子質量較差,還有個別單位供種量不足的情況。如果不進行檢查就播種,容易造成缺苗現象。要根據每項田間作業的勞動量合理安排勞動力,確保同一組試驗,同一種作業在同一天完成。試驗保苗是關鍵,為了確保試驗地不缺苗,應在播種的同時在旁邊播種備用苗,以備在試驗缺苗時進行移栽,因此,試驗承擔者的責任相當重大,首先要求供種單位按要求足量準時郵寄種子,種子收齊后,統一分裝,在確認品種來源,名稱和參試組別情況下,按照事先編好的號碼填好標簽,按試驗點數、抗病鑒定、真實性鑒定的分類分發種子。整個過程要做到萬無一失。為保證出苗率,播種量應是留苗數的3倍,多數試點,采用人工點播,試驗人員親自監督,實施精細播種,播種深度要適宜,深淺一致。
試驗田田間管理方面極易出現的問題是在管理上重視程度不夠,達不到方案的要求,例如在田間除草方面,不及時除草會使雜草與試驗品種爭奪營養,對試驗的影響非常大。在化學除草失敗的情況下,必須進行人工除草,在除草期間如遭遇連陰雨,必須在除草時將雜草揀出,運出試驗田。在防治蟲害時,我們也一定要慎重選擇農藥,避免因為藥害而對試驗造成損失。田間管理要科學規范,避免造成化肥、農藥、人力、水資源的浪費,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田間管理力求操作質量一致,每項措施要求當天完成,整個試驗不能當天完成的,要按重復進行,決不可以同一重復的農事作業隔天完成。
田間調查記載內容分為氣候條件觀察記載、田間農事操作管理記載、作物生長發育動態記載、非正常現象記載。田間調查比較常見的問題是:粗心大意,隨意性強,田間調查時走馬觀花,不能踏實地進行認真觀察,僅粗略的進行估計,如:測量株高穗位時不按照規定的株數去操作;生育期調查時標準不一;對病蟲害的調查標準掌握不準等。因此,觀察記載必須按統一的標準和方法,觀察的樣本要有代表性,同一觀察記錄,工作要由同一試驗人員來完成。
收獲前要對試驗田進行全方位檢查,按照方案要求調查應進行的項目,特別是小區株數、空稈率、倒伏率、考種所需樣品的采集等項目,然后確定收獲期。田間試驗收獲時間的確定,應該在保證試驗品種達到成熟標準的情況下進行,而有些試驗承擔者收獲時比較著急,還沒等試驗品種完成成熟就開始收獲,這對試驗結果影響極大。收獲時的漏收是存在的,應該在收獲時派專人進行跟蹤調查,確保每個小區不漏收、不錯收,收獲后待果穗晾曬風干后及時進行考種,考種項目有穗長、穗粗、禿尖、穗行數,行粒數、粒型、粒色、出籽率、穗粒重,百粒重等。
田間試驗結論統計上報是試驗過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需要試驗承擔者以科學負責的態度來完成對參試品種的真實評價。有的承擔者會以現在的品種類型很單一、形狀雷同點太多、不好做出評價為借口,人為地進行簡單評價,失去試驗工作的嚴肅性和試驗結果的權威性,這主要是沒有抓住關鍵環節,首先要從氣候條件對品種的影響入手,不同品種對環境反應敏感程度不同,對不良環境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其次抓住品種的特異性,如植株高矮、株型緊湊還是松散,代表通風透光好壞,抗倒伏能力強弱,功能葉時間長短,綜合抗逆性、抗病能力強弱,代表品種能否穩產,看形成產量的器官構成,穗型大小長短、穗粒數、千粒重,直接決定產量高低。總之抓住以上關鍵環節,進行結論描述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每一個品種的真實表現。
總之田間試驗是新品種走向生產的橋梁,是連接科研、生產、市場的紐帶,全過程必須做到嚴謹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肅的學風。只有進一步加大試驗工作的管理力度,強化技術培訓,增加業務學習,試驗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