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橋
遼寧省開原市農職辦
鐵粳10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孫橋
遼寧省開原市農職辦
鐵粳10號是鐵嶺市農科院與遼寧萬孚種業有限公司于1999年以超產1號為母本,遼粳135為父本經人工雜交選育而成。
生育期148天,屬中早熟品種。苗期葉色淡綠,葉片直立。株高100.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主莖14~15片葉,穗型散,穗長18~20厘米,平均穗粒數107.0粒,結實率86.3%,千粒重27.6克,穎殼黃色,有稀芒。
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糙米率83.7%,精米率76.1%,整精米率73.7%,粒長4.9毫米,籽粒長寬比1.6,堊白粒率6%,堊白度0.5%,透明度1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66毫米,直鏈淀粉17.1%,蛋白質7.9%,米質優。
經2008~2009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抗穗頸瘟。
平均畝產550~600千克。
1.培育壯秧
(1)種子處理。要求種子芽率達到95%以上。曬種。選種前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把種子放在背風向陽處晾曬2~3天。選種。采用鹽水選種方法,50千克水加鹽10~11千克,濃度以新鮮雞蛋放入后露出5分錢硬幣大小為準,將種子放入鹽水中,撈出空癟粒后,將成粒種子用清水沖洗2~3次再放入清水中浸種5~7天。種子消毒。用浸種靈、咪鮮胺、施??说人巹?,結合集中對種子進行消毒,有效防治惡苗病。種子包衣。浸好的種子撈出控干水后,用40%苗病清或40%立枯寧拌種,悶2~3小時后播種,防治苗期立枯病的發生。
(2)育苗技術。苗床地選擇。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無鹽堿、土質肥沃、無病蟲雜草、靠近水源的田塊做苗床地。育苗形式。采用無紡布或通風開閉式園田或旱田育苗,有條件的可以采取工廠化大棚集中育苗。營養土配制。育苗前準備足夠的營養土,要求pH值4.5~5.5。營養土配比:無鹽堿無草籽的園田或旱田土55%;優質腐熟的農家肥40%;優質草炭營養土5%;水稻壯秧劑0.5%。播期及播量。一般在外界氣溫穩定通過5℃時播種,播種后覆蓋營養土0.5~1厘米,然后用藥劑進行封閉滅草。
拋秧盤育苗播量為60~70克/盤;隔離層育苗播量200~250克/平方米;工廠化盤育機插育苗播量110~120克/盤。秧田管理。播種后至出苗前,做好保溫、保濕工作,出苗后苗床內溫度要控制在25℃左右,超過30℃要通風煉苗,隨著通風口的加大,床土水分蒸發加快,應適時澆水,原則是在不影響秧苗正常生長前提下,盡量減少澆水次數。
插秧前3~5天追施送嫁肥、噴灑藥劑防病防蟲,送嫁肥可選用硫酸銨追施50~100克/m2或噴灑1%的硫酸銨水1.5~2.5千克/平方米,然后用清水洗苗。
2.插秧
根據地塊不同,插秧要遵循“肥田靠發,痩田靠插”的原則。插秧形式為9×4~5寸,每穴2~4苗。插秧時間在5月15~25日。
3.科學配方施肥
產量指標700~750千克/畝,需畝施純氮14千克。
(1)基肥。水稻復合肥(15-15-15)每畝30~35千克。
(2)分蘗肥。施用時間:緩苗后立即施用,越早越好。施肥量:總氮的25%~35%。調整肥:5千克以內。
(3)穗肥。在目前基、蘗肥充足情況下,穗肥不宜在穗分化始期施用(助長基部節間和上部葉片伸長,群體過大,惡化光照,引起倒伏和病害)。
施用時間:抽穗前15~18天,拔節后一周左右。用量:總氮的5%~8%,5~10千克的硫銨。注意:長勢過旺時不施。
(4)粒肥。適用于后期有早衰和脫肥現象,安全齊穗期前抽穗的田塊。施用時間:齊穗至齊穗后10天內。肥量宜小。施用時注意錯開水稻開花時間。
4.節水灌溉
(1)耕作用水。指在耕作整地、施肥、化學除草、移栽等環節的用水,由過去的水整地為主改為旱整旱平為主,邊放水邊整平邊移栽的方法,不僅縮短了泡田整地時間,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
(2)生育用水。實行淺、濕、干相結合的灌水方法。帶水移栽。插秧時,一般水層3~5厘米,插秧后地面保持2~3厘米水層,拋秧時水層要淺,水層2~3厘米,田面保持汪水汪泥狀態。淺水返青。水層一般達到2~3厘米,決不能干田無水。淺濕分蘗。分蘗期間,采取淺水灌溉為主,淺濕交替,間歇灌溉,后水不見前水。夠苗曬田,過旺烤田。分蘗末至幼穗分化前,時間6月25~7月1日。要適時適當進行烤田、晾田,但絕對不能一次重烤田。寸水開花。進入拔節坐胎時,要逐漸建立水層,以淺濕灌溉為主,不能干田。后期水的管理。要淺濕干相結合,適當晾田,維持根的活力,延長功能葉壽命。出穗開花時建立淺水層;灌漿成熟階段要淺濕干交替進行。斷水過早會使米質下降,可在收獲前10~15天斷水。
5.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1)雜草防除。雜草防除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拔草為輔?;瘜W除草要采用復合配方防除禾本科雜草和莎草科雜草的地塊,每畝用60%的“丁草胺”75~125毫升加10%的“草克星”15克制成毒土撒施,于緩苗后施用,保持水層5~7天;防除禾本科雜草和闊葉型雜草的地塊,每畝用60%的“丁草胺”75~125毫升加10%的“農得時”15克制成毒土撒施,于緩苗后施用,保持水層5~7天。
(2)蟲害防治。稻水象甲。稻水象甲幼蟲在土中咬食稻根,使植株變黃甚至死亡,成蟲咬食近水面的稻苗心葉,遇風受害葉片易折斷。栽培措施上可在移栽后10天落干田間水層,保持濕潤狀態,過7~10天后正常灌溉,能有效減少產卵量?;瘜W防治可于6月上旬每畝用20%的“三唑磷”乳油100~150毫升或20%的象甲凈50毫升對水噴霧。二化螟。分蘗期受害出現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抽穗期受害出現枯穗、白穗;灌漿、乳熟期受害,出現半枯穗和蟲傷株,秕粒多,遇大風易倒折。防治方法:6月下旬畝用20%的“三唑磷”乳油100~150毫升或25%的“殺蟲雙”水劑250克對水噴霧。
(3)病害防治。水稻干尖線蟲病。受害植株矮小,穗小、粒少,加工后的稻米易碎,且米粒有深褐色斑點,影響產量和品質。防治方法:重視種子消毒,可用浸種靈浸種72小時,中間不用水洗,一浸到底。稻曲病。稻曲病侵染稻粒后,使稻粒變成綠絨狀球,比正常稻粒大3~4倍,一般減產5%~10%,嚴重影響產量,而且碎米增多,米質變差。越是在高產栽培條件下越易發病,被稱為“豐收病”。主要在抽穗開花期發病。
在栽培上應通過前期多施基肥,后期少施穗肥,合理稀植,節水灌溉等措施來加以防治。藥劑防治方法:可用30%的“DT殺菌劑”畝用量100克,于抽穗前7~10天將要破口期噴霧;5%井岡霉素水劑100~150毫升或10%粉劑50克或14的絡氨銅水劑35~40克。稻瘟病。是水稻生產上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水稻從發芽到收獲,從幼苗到籽粒都可受害。輕者會使粒重下降,秕粒增加,碎米增多;重者造成谷粒不飽滿。防治重點是穗莖瘟。
在栽培上可通過配方施肥、避免氮肥用量過多和施用過晚、增施有機肥和硅肥、控制灌水量等措施來加以防治。
化學藥劑防治方法:于初穗期每畝用40%的“富士一號”乳油50~100毫升或75%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5克對水噴霧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