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良川 崔明堂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
論西部地區現代農業的創新與發展
——以寧夏吳忠孫家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例
狄良川 崔明堂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
文章以寧夏吳忠孫家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多年來的創新實踐和發展模式為例,探討了西部地區在發展現代農業經濟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經驗,以期能為本地政府在解決農民就業、生態移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開辟現代農業綜合體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和示范作用。
現代農業創新與發展西部地區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實施,西部地區的現代農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由于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困擾,其發展規模、發展速度都遠遠落后于中東部地區。因此,如何高效利用西部地區廣闊的未開發土地優勢,集中資金投入,優先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建設以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樣板的創新發展模式,就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孫家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多年來的創新實踐和發展模式,就為貫徹政府生態移民、解決本地農民就業、開辟以旅游業為主的農業綜合體等,提供了必要的借鑒和示范作用。
1.園區創辦背景
現代農業是指,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增強農業市場競爭能力,通過引進新的生產要素和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應用現代的科技、產品、組織制度和管理方法來經營的科學化、集約化、市場化、社會化和生態化的農業,是保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它既有綜合生產能力的創新,又有現代農業制度的創新。而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以下簡稱“園區”),則是在特定的區域內,通過資金的集中投入,以現代農業理念為指導,進行以農業高新技術的展示示范、精品農產品生產、種苗繁育、技術培訓及旅游觀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經濟示范區域。
寧夏地處中國西部黃土高原地區,是全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自古以來就得黃河灌溉之利,農業一直就是傳統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長期以來,寧夏政府始終把發展生態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振興寧夏經濟作為首要任務。但由于受特殊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限制,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與中東部地區相比有明顯差距。為了落實黨中央和國家領導關于加快西部干旱地區經濟發展要求,寧夏區黨委、吳忠市結合本地區實際,充分發揮孫家灘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高起點、高標準,因地制宜,全面規劃,保護生態,合理利用,逐步把孫家灘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級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示范區、吳忠的“飼草生產車間”、山清水秀的生態保護基地。
2.自然優勢
吳忠市孫家灘位于中國西北中部黃土丘陵地區,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從傳統意義上來講,黃土高原、干旱地帶,在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上都談不上什么優越,其社會經濟發展也很緩慢。但相對而言,孫家灘在發展某些特定的產業上卻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優勢。首先是氣候條件;“園區”所處地區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征,冬寒長、夏暑短、春暖快、秋涼早;干旱少雨、蒸發強烈;日照充足、光熱豐富、無霜期較短、春季多風沙。平均氣溫8.8℃,晝夜溫差11~16℃;年均降水量202.8毫米,蒸發量1583.9毫米;年日照2932小時,年均無霜期170天,>10℃有效積溫3300℃,適合各種高糖農作物生長,有利于此類經濟作物的種植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是地形地貌及土壤。“園區”處于黃土丘陵與緩坡丘陵之間的過渡地帶,地形較平坦,海拔在1122~1130米之間,坡度1/50~1/120。地勢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地貌為緩坡丘陵地貌。植被類型包括中溫帶干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濕地植被、人工植被、人工林等,多為矮生草本植物,以耐旱的沙生植被為主。土壤類型主要為灰鈣土、風沙土、新積土。土壤質地多為粉質壤土和沙壤土。土壤PH值7.5~8.0,土壤含鹽量為0.3~0.85克/千克,速效磷4~6毫克/千克,水解氮20毫克/千克,速效鉀165毫克/千克,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適宜優質抗旱牧草的種植,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第三,土地資源;根據國家土地局的最近資料統計,目前孫家灘擁有可供園區開發利用的土地總面積達84.3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426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8%;園地和林地面積各7558畝,占土地總面積的比重均為0.9%;草地面積57698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8.4%;交通用地227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259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0%;其他用地147145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7.4%;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456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2%。這些土地基本都是未開墾的國有荒地,面積大,無糾紛,有利于園區基礎設施、各類農業綜合體的建設。
3.區位優勢
寧夏是“國家內陸開放區”的試點之一,而吳忠市又是本區最著名的回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發展民族經濟意義重大;作為重點優先發展的孫家灘農業示范園區,其區位優勢也非常明顯;第一是地理位置;園區距首府銀川市65公里,距吳忠市區約30公里,距紅寺堡開發區約10公里,距銀川河東機場50公里,項目區附近有中太銀鐵路、中太銀、石中、鹽中高速公路,109國道、307省級公路。黃同公路、滾泉至孫家灘公路從園區通過,臨近鄉村已全部實現通水、通電、通公路。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交通運輸條件便利;第二,園區的人口相對單一;除了部分原住農民外,主要為移民;孫家灘集中了吳忠市利通區境內的全部生態移民,現已建設生態民居519套,搬遷移民288戶、1500人;人口居住相對集中,便于統一管理;第三是文化及旅游資源。“園區”地處黃河東岸,位于銀川平原黃土丘陵地區交界處,吳忠市開發規劃區中心位置。區域內有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寺口子風景名勝區、董府、水洞溝、漢墓等歷史遺跡。有大漠、黃河濱河風景區及河灘濕地相依存的自然景觀;有水庫、大面積魚塘、生態移民新村、大型黃河揚水工程、生態經濟林果等人文資源;有利于開展觀光農業、農家休閑、旅游業等,從而帶動其他第三產業的發展。第四是基礎設施;園區內建有環園區主干道路,生產路與防護林框架已基本形成;寧夏扶貧揚黃工程三干渠灌溉渠系和鹽環定揚水工程配套完善,可保證種植灌溉和養殖用水。經過農網二期改造工程建設,整個園區電力基礎設施條件較好,電力供應充足。程控電話,InterNet互聯網、GSM數字移動通訊信號覆蓋整個地區;園區內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數字化建設比較完善,項目對外信息交流,溝通便捷。
“園區”從2007年開始破土動工,發展至今只有短短的七年時間,但園區搶抓機遇、大膽創新,充分利用政策、資金、土地、人員等優勢,總結經驗,勇于實踐,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開拓性的實踐經驗;
1.對內積極上爭資金,對外加大招商力度,力促項目建設投產
根據園區規劃建設方案,園區管委會緊緊圍繞節水灌溉、設施農業和優質牧草種植、標準化牧場建設、農民創業園、園區道路硬化等項目上爭資金,目前已順利實施前期規劃項目50余個。同時,園區管委會還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聯合市農牧局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已有14個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0.05億元,其中外方總投資6.2億元。如寰美大型奶牛牧場項目、神農牧業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供港有機蔬菜種植項目、金宇浩鑫奶牛生態養殖場建設項目、伊利大型奶牛牧場項目、夏鵬大型奶牛牧場項目等大多都已完成基建工作,有的投資項目已順利投產,開始產生直接經濟效益。
2.強化科技創新理念,以科研支撐產業發展
自“園區”規劃之日起,以科技創新為理念,強化科技興園的指導思想就已牢固樹立在每一位管委會領導的心中,并把這種觀念應用在具體的實踐中。為了吸引高科技人才,園區秉承“待遇招人,感情留人、事業穩人”理念,使很多專業技術人員踴躍加入,并逐步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另一方面采用靈活多變的聘任方式,主動邀請區內外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為園區出謀劃策;同時,“園區”還與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科學研究所、生物技術中心,寧夏大學農學院、西北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協作關系。先后在果樹栽培、苗木繁育、沙漠治理、節水灌溉、品種改良、設施農業、現代養殖等項目開展合作研究,取得多項應用性科研成果。隨著園區的快速發展和知名度的提高,園區又對孫家灘的地域商標完成注冊;認證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地、無公害產品多個。并合作創辦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示范建設吳忠志孫家灘農業綜合開發區教學實訓基地,為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保障。
3.重點扶持特色產業
為了充分發揮孫家灘的自然優勢和傳統產業優勢,園區首先和區內最大的奶品產業企業—夏進乳業公司開展聯合,投資2.5億元建成夏進孫家灘牧場,可實現存欄奶牛10000頭以上,每年可提供鮮奶20000多噸,向社會提供優質奶牛1200頭的生產規模,并促進奶產業的優質、高效發展。在夏進孫家灘牧場的示范帶動下,先后又有伊利、金宇浩鑫、夏鵬等多家知名企業入住,奶牛示范牧場的規模已經形成;同時,園區還根據其自然特點,先后引進山東紫皮“金鄉大蒜”、山東壽光蘋果、胡蘿卜優質品種,東北冬棗等產品,加快了園區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了應對市場的競爭力,促進了社會、經濟、資源良性循環和協調發展。
4.積極發展農業綜合體
現代農業綜合體是新時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以農業為主導,融合工業、旅游、創意、地產、會展、博覽、文化、商貿、娛樂等三個以上產業的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形成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產業結合體。經過多年發展,孫家灘已建成了多個以政府為主導的設施農業基地,以多家國內知名乳業聯合建設的奶牛養殖基地,以供應香港市場為主體的供港蔬菜基地,以精品蘋果、棗樹為主的現代旅游休閑觀光示范區,同時,還計劃建設集商、貿、旅、住為一體的工業科技開發區等,充分利用資金、管理、自然、區位等優勢,探索踐行了西部民族地區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園區”充分利用其相對獨特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統籌規劃,集中力量,分步實施,現已形成集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現代精品林業示范區、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區、現代旅游休閑觀光示范區以及現代生態移民新農村示范區的發展模式。
1.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
優先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是孫家灘開發時就制定的首要政策和目標。因此,“園區”選擇地勢相對平坦、土壤質地以沙壤土為主且有利于灌溉的緩坡丘陵地區,集中政府資金、政策、人力和物力,優先建設和發展節水高效的現代節能日光溫室設施農業示范區。目前,已建成高標準日光溫棚43棟,初步形成3000畝的荒漠階梯式設施農業示范園。同時,為了方便農業用水,還建有蓄水池一座,并計劃將日光溫室規模擴大到12756畝,將孫家灘首先建設成為西北地區獨具特色的節水、有機、生態等規模化的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
2.現代精品林業示范區
“園區”地處中溫帶干旱氣候區,具有冬寒長、夏暑短、春暖快、秋涼早以及日照充足、光熱豐富、無霜期較短的自然特點,非常適合種植和發展各類高糖經濟林業產業;同時,“園區”的土質又以沙壤土為主,有利于樹木的種植。因此,“園區”利用這些自然條件和土地優勢,大力發展以果業為主的精品林業示范區;首先是在現有果樹種植區的基礎上,向周邊地區發展優質精品蘋果,種植面積41490畝,果樹品種以金冠、元帥、國光、富士等為主。其次,在坡形較緩的地方,建設坡棗種植區,棗樹種植面積31151畝,棗樹生產以制干為主,品種選擇同心圓棗、中衛大棗、并引進少量贊皇大棗;再次,在高棚設施農業的基礎上,還將引進葡萄、火龍果、桃樹、核桃、香梨等設施果樹。逐步建成高甜糖、抗干旱的現代精品林業產業區。
3.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區
孫家灘的土壤類型主要以灰鈣土、風沙土、新積土為主,土壤富含鹽、氮、鉀等有機元素;植被類型以耐旱的沙生、矮生草本植被為主,非常適宜優質抗旱牧草的種植,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同時,吳忠又是西北地區著名的奶牛養殖基地,為寧夏最大的夏進乳業公司提供原料。因此,“園區”充分發揮孫家灘土地、自然、區位、飼草資源優勢,以發展奶牛繁育為產業方向,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引進優質適繁基礎母牛、實施良種奶牛凍精冷配改良、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等措施,大力發展良種奶牛繁育規模化養殖,目前,除夏進外,還有伊利、金宇浩鑫、夏鵬等多家知名奶企入住,初步形成了一個在孫家灘周邊具有繁育能力強、經濟效益高的優質奶牛繁育科技示范基地。
4.現代旅游休閑觀光示范區
孫家灘地處首府銀川市、吳忠市的中部,除了靠近鐵路、高速公路外,還有多道省級、二級公路穿區而過,交通便利;同時區域內還有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寺口子風景名勝區、董府、水洞溝、漢墓等多處歷史遺跡;又有大漠、黃河濱河風景區及河灘濕地相依存的自然景觀;再加上水庫、魚塘、生態移民新村、大型黃河揚水工程、生態經濟林果等人文資源,十分有利于開展觀光農業、農家休閑、旅游業等。因此,園區在水庫周圍,利用現有湖泊發展水產養殖,開展湖泊垂釣、沙灘娛樂項目;利用已建設施農業、精品林業、生態畜牧業的產業規模,在核心示范區內發展有機特色農業,種植各類觀賞花卉、喬灌木供游客觀光游覽。同時,還在瓜果、蔬菜成熟季節,大力舉辦各類豐富多彩的采摘節,吸引周邊城市居民前來休閑消費。
5.現代生態移民新農村示范區
孫家灘除部分原住居民外,其他都為周邊移居而來的山區農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重點扶持的生態移民區,人口集中,來源單一,便于集中管理,適合建設和發展現代新農村。園區首先在交通便利地區建設移民新居,并在周邊建設社區、辦公、培訓、展示、住宿、餐飲等服務設施,以展示孫家灘的移民新貌和嶄新的人文環境。其次還在設施農業區、林業區、畜牧養殖區附近建設農產品交易市場,以延伸種植、養殖產業鏈,通過實施瓜果林蔬以及畜產品的良性循環交易市場,帶動和拉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園區利用新農村建設契機,積極開展村莊綠化建設。利用村莊四周空地建設成片林,在村莊外圍建立防護林;開展房前屋后和巷道綠化:再次,園區還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工程,完善和改造現有的沼氣化工程,將養殖園區的糞便和廢棄物全部進行資源化利用,產生的沼氣成為養殖園區及附近農戶照明、取暖、生活的主要能源,廢棄的沼渣又可作為肥料循環利用。最后,園區為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重點發展和完善現代通訊技術,目前,程控電話,互聯網、GSM數字移動通訊信號已基本覆蓋整個園區,對外信息交流、溝通都十分便捷。
孫家灘盡管位于西部民族地區,但各級政府和領導充分利用其獨特的自然和區位優勢,搶抓發展機遇,以農業核心示范區為依托,以抗旱節水為中心,建立節水型社會為目標,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實踐,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并逐步成為寧夏中部干旱帶現代節水高效農業的示范區、生態農業的樣板區、民族團結的典范區、新農村社區建設的試驗區。這些實踐經驗和探索模式,對促進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民族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蔣和平,辛嶺.建設中國現代農業的思路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朱希剛等.中國欠發達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發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0.
[3]章偉江,胡豹,王麗娟,陳劍平.現代衣業綜合體運行機制研定[J].農業經濟,2014(05).
[4]張紅宇.關于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定位問題[J].農村經濟,2013(09).
[5]仇繼東,孫國興.天津市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發展思路與建議[J].農業科技管理,2010(2).
[6]顏廷武.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發展的國際模式借鑒[J].科學管理研究,2004,22(6).
寧夏回族自治區軟科學項目(NXKJ2012030)、寧夏高校科學研究項目(NGY20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