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兵
武川縣哈拉合少鄉人民政府
哈拉合少鄉土地流轉現狀分析
程建兵
武川縣哈拉合少鄉人民政府
農村土地流轉是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實現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和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哈拉合少鄉在積極引導和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有益探索。
哈拉合少鄉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主要有轉包、互換、出租等幾種。截止2013年6月,全鄉土地流轉面積達3.5萬畝,涉及農戶1200余戶,分別占全鄉承包面積的30%和農業戶數的25%。隨著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或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速度有所加快,總體來看我鄉農村土地流轉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土地經營適度規模化
通過土地流轉,使大批土地經營權向種養大戶和種植企業集聚,流轉出來的土地大多實行集中經營。全鄉集中經營土地面積達8000畝,涉及大戶45戶,其中種植規模在100-200畝的30戶,200畝以上的15戶。典型的如黃花灘黃芪種植基地。
2.流轉行為逐漸規范化
在指導土地流轉工作中,通過多引導,多服務克服了強制農村進行土地流轉的“越位”行為,同時防治了對土地違規流轉放任自流,疏于規范服務的“缺位”行為。使農戶法律意識增強,土地流轉形式從自發到有組織轉變,從口頭協議向書面協議轉變。
1.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
土地向種養大戶、公司企業集中形成一定規模后,業主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力度,籌措資金整修水利、購買農機,并實行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作業標準,使以往由于缺乏資金、人力、技術、機械等原因導致大部分農田生產能力降低的狀況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和土地產出效益。
2.增加了農村收入
目前我鄉土地出租費用約100~200元/畝,相當于農戶自行種植小麥、莜麥等傳統作物的收益。同時土地流轉后的規模經營,有力激活了務工經濟。一方面全鄉種植企業就近用工量逐漸增加,鄉內農業產業雇工人均年收入在3000~5000元。另一方面農民可以通過外出務工或自主經商來增加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3.促進了農村分工分業
土地流轉改變了部分農村“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促進農村分工分業和勞動力有效轉移,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流動,專門從事二、三產業。
4.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
土地流轉的加快,有利于經營者按照農產品市場需求安排生產,調整種植業項目,發展特色產業,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1.抓機制創新,建立土地流轉保障
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和政策引導機制,為土地流轉提供保障,鼓勵和支持農村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下進行土地流轉。
2.抓宣傳發動,調動農村流轉土地積極性
強化宣傳發動,讓更多農戶了解土地流轉的成功典型及其效益,千方百計調動農戶對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一是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流轉行為不規范。二是產業牽引不強流轉形式單一,規模化經營程度不高。三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土地撂荒現象客觀存在。五是傳統思想觀念束縛了農村土地流轉。
一是加大宣傳引導。農民是實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優越性,讓廣大農民充分意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提高群眾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二是健全服務組織。完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建立土地流轉臺賬,規范和指導土地流轉合同簽定。充分發揮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在流轉供求信息提供、政策咨詢、實施過程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的作用。加大糾紛調處力度,維護農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