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
林西縣新城子鎮政府農村產業化辦公室
加速集體土地權域精準認定推進集體所有各類土地資源優化配置
張奎
林西縣新城子鎮政府農村產業化辦公室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制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集體所有權土地這種特殊資源性生產要素在不改變其公有制的前提下,為符合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參與資源優化配制,結合農牧區實際情況,作者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由于地界不清、時延期長、自然因素、人為開發、越權拍賣等各類因素而引起很多土地權域使用定位不明,面積的誤差和錯位,產生很多頻發糾紛和亂墾亂牧亂伐掠奪經營現象,阻礙了集體土地資源權域清晰用意明確進入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步伐,結合現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要求,因此要求加速對集體土地權域進行明確的精準認定。
社會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地為本的農牧民大量轉移到城鎮打工,或從事非農產業,原來的土地承包人已不是土地的經營者。多數集體土地承包人將集體土地承包權作為解決他們老無所依、老有所養的保障,他們不情愿放棄自己的承包權,則出現了集體土地承包權下的多種經營方式,如:委托代耕、臨時經營權流轉、參加合作社、參股入股等。還有部分集體土地承包人和熱衷于農牧業集體土地經營的人通過增加投資投勞,發展設施農業或流轉到足量的土地發展規模高效的現代機械化經營,及運用區域特點科學發展特色農牧業,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另一部分承包集體土地的中老年人,已把依法取得的集體土地承包權及分包其他土地的使用權變成了他們生產生活的基本經濟來源,保護他們承包權將成為農村牧區人口老齡化后一種以地養老的資源性產權收益方式,而他們更需要對自己承包地得到精準認定。以上對集體土地用意需求構成了集體土地進入市場進行優化配置的主導因素,也體現了對土地權域認定社會市場需求。
土地農村集體所有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農牧區的具體體現,農牧民為主體的對集體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是集體土地所有最基本最具體的表現形式,權域內成員對集體土地的承包權和其他土地的用意權是公有制前提下依法賦予集體成員的公民權益;土地不是隨意可交易的商品,是重要的資源性生產生活要素,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它動態的參與資源要素配制,更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放活經營權使用權就是把這類資源推向市場使其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優化配制,使這一特殊資源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發揮社會先進生產力作用,創造出適宜多種經營方式與土地資源要素優化的組配,達到最佳有效的利用,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因此,放活經營權使用權是優化土地資源配制的最主要任務,充分發揮政府宏觀管理的促推作用,在依法維護各類土地用意權利人權益的基礎上,按市場規則對這種特殊資源從節約、保護、利用、開發方面建立與之配套的科學管控手段,制定方針政策,發揮其最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土地轉出轉入、流轉經營權方式的順利實施。用社會資源優化配制的市場機制創造適合各地實際情況不同的經營權流轉和生產經營及土地使用的運作方式。
大眾需求永遠是拉動市場資源優化配制最根本動力,是經濟發展最根本動力。培育、推促、引導、緊跟大眾需求就是促進經濟發展。集體土地以經營權的流轉使用權轉讓為主要形式的資源優化配制是我國數以億計農村牧區集體所有權域內成員的社會需求。在政府宏觀管理調控下發揮以村民自治為主的自制功能,在保護權域內集體成員的合法權利,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全方位有序的放活經營權及其各類土地使用權是優化配制這一重要生產生活資源要素的時代要求,在此基礎上堅定保證合同期內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合理規劃確定使用權是現代農業體制下被廣大農牧民實踐認可的土地資源優化配制方式。發展現代農牧業、規模經營、機械化耕作、合作股份制、設施農業、運用區域特點發展特色農業及發展鄉鎮工業,對土地的承包權人、經營權人、使用權人土地流轉經營運作方式都會因長時間承包權延續和社會市場需求供給動態而發生經營權和使用權變化,這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集體土地資源在法律規范下優化配制表現趨勢。
運用財政政策整合各方面社會資金和技術對集體土地資源加強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這項工程既利于提高集體土地用價水平,又利于提高承包者經營者經濟效益,是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是構建生態良好、產業布局合理、生產功能高效、生活環境優良宜居、現代型農牧區的基礎。在保障集體土地承包人權益為主要形式的集體所有權,嚴格規范經營權人使用權人定位和用途的前提下,放開鼓勵社會各類資本包括工商資本對土地資源的投資開發經營,依法依規界定產生的經營使用年限及由此產生的投資方式,制定保護投資收益的政策,保證其應得的投資效益收益。堅決杜絕利用土地流轉征用征收政策,囤積壟斷、流轉征占倒賣、征轉而不用、征轉而濫用的現象。鼓勵合作經營、參股經營為主要投資經營形式,構建創造合作經營的政策環境。構建土地資源投資開發經營權權力收益的受益的政策,通過開發治理經營方式調整整合土地資源優化利用機制。
在依法依規定位土地使用權方向的前提下,集體所有權人在承包經營權、使用權放開動態環境中,按照依法公開、公正,以村民代表大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依法實施對所有權域內集體土地資源調整、使用、確需統一治理增加設施、確需統一形成高效種養業的隸屬所有權重要事項實行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制度,形成決議后,政府法律部門應維護支持其合法性;尊重防爭議農民隨機抓鬮方式平等確認宗地認定方法;并具體實施權域內分包競標發包、合同規范簽訂、宗地界定認定、建檔立案管理、流轉中介協調、權益保護支持,制定完善建立對承包權使用權自愿有償無償退出,再分轉承包權和轉讓使用權,依法規范用途,糾正違規違約行為的具體管理工作。實現協調一致的所有權人依法依規管理、承包權、使用權人依權支配受益、經營權人依經營成果獲益,權利間共贏,有法可依,互利有序,經營權流轉、使用權轉讓的具體運作機制,為推進土地資源進入市場順暢配制創造必備的良好條件。達到節約、保護、利用、開發全方位的發揮土地資源這類重要又特殊生產要素的最佳用價效能,構建生態友好、資源節約產業化經營、企業化運作、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進而造就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生產健康發展,農牧民生活富裕幸福美好的農牧區。
集體土地的生產責任制落實和實踐證明,充分調動了當時農牧民每個成員個體積極性創造性和集體各類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解決了當時的農業發展困境,也解決了當時發展狀況下占全國總人口百分之八十農牧業人口吃飯發展問題,為他們謀求發展創造財富,提供了當時社會發展狀態下政策環境,按照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在落實農村集體所有權基礎上,穩定農民的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的集體所有土地政策。
通過做好以上幾方面的具體工作,對集體土地資源配置的推促工作,全方位有序放活土地經營權和其他使用權為主要形式的土地資源要素配制方式,就放活了代表最主要最先進現代農業生產力的土地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放活了集體每寸土地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力。由于土地資源配制作用的合法合理合規整合,將創造出更加適合發展現代農牧業各種經營方式,創造出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的新篇章,開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三農發展問題的新動力,是推進農牧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城鎮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必然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