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志
吉林省集安市農機管理總站
淺談集安市農機干部隊伍現狀及發展對策
趙松志
吉林省集安市農機管理總站
各地農機化發展的實踐證明,農機化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農機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國家的一系列人才強國戰略、科學發展,興機強農富民戰略的實施,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證,同時,也為我市農機化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農機化的發展也呈現出許多新形勢、新特點,如何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機干部隊伍建設,迅速適應農機化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推進農機化又好又快的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歷史新課題。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農機干部隊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研究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路舉措,指導我市的農機干部隊伍建設。
從總體情況看,我市已經形成了比較強大的農機化干部隊伍,基本可以滿足目前農機化發展的要求。一是機構分布和人員層次結構情況:全市農機機構總數為13個,其中縣市級農機管理機關1個,3人,農機推廣、監理、管理、培訓機構1個,20人,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11個,53人,農機維修網點41個,150人。二是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結構情況:全市農機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在崗職工76人。從專業技術職稱上來看,具有副高級職稱的6人,占總人數的0.8%,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30占人員總數的39.5%.具有初級職稱的35人,占總人數的46%,三是專業技術人員學歷結構情況:從學歷水平上看,具有本科學歷的12人,占職工總數的15.8%,具有專科學歷的26人員占職工總數的34.2%,具有中專學歷的28人,占職工總數的46.7%。從整個農機系統干部隊伍的現狀來看,廣大農機干部職工絕大數干部都具備了一定的學歷和工作能力,能夠正確履行崗位職責,較好地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隨著新一輪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給農機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進一步適應農機化的新發展新情況,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我市農機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農機干部隊伍建設。通過調查分析情況看,我市農機干部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干部隊伍年齡老化,結構失衡。農機隊伍缺少具有農機專業知識的年輕有活力的新人。從事農機工作大多是多年的老同志,年齡大、體力狀況漸差,從各級農機從業人員年齡來看,年齡在50歲以上人員超過60%,隊伍"青黃不接、斷檔缺位"等現象普遍存在。另外,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經費保障嚴重不足,人員難以流動,人員老化,更新不足。
二是專業人才偏少,工作方式轉變慢。雖然局系統大多數干部具備大專以上學歷,但多數是參加各種成人高考、自考或函授學習取得的,真正專業對口的少,不利于農機事業的創新發展。特別是鄉鎮農機服務站人員專業性不強,影響了正常工作的開展;三是人力資源開發投資少,繼續教育和培訓力度不夠大。全市農機人員中懂得實際操作的不多,懂專業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相對較少。農機人才隊伍知識老化,得不到及時更新。不少干部還安于現狀,缺乏憂患意識,一旦碰到復雜問題就束手無策;四是對基層人才的激勵機制不夠健全。一些人有思想、有素質、有頭腦、有意識、有文化、懂技術的人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沒有被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為加強我市農機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機化事業科學發展構筑人才平臺,我們應該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主動,贏得未來。我們要緊密結合全市農機系統的人才工作實際,用戰略的眼光看待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全新觀念,充分認識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
2.培育農機專業技能人才,理順基層管理體制。制定積極的促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努力為發展職業教育培訓事業,培養技能人才創造有利條件。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術精湛、愛崗敬業的技能人才隊伍。
3.扎扎實實抓好人才隊伍的專業培訓,切實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滿足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人力資源開發的重點是提高現有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而提高素質的根本途徑是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機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學習,針對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開展各種形式、不同層次、內容廣泛的培訓活動,從整體上提高從業人員的知識素養和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在開展業務教育的同時,通過全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風建設,提高干部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化黨性觀念、公仆意識、敬業精神,進一步凝聚人心,使廣大干部職工保持思想統一,團結一心,系統內形成了團結拼搏先進位的良好氛圍。
4.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穩定基層干部隊伍。把改善農機干部隊伍待遇作為穩定基層干部隊伍的重要舉措,采取多種措施,切實解決基層隊伍待遇偏低和保障性差的問題。基層工作環境艱苦、任務重、難度大、壓力大,收入少難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導致很多農機工作出現被動局面。要想辦法提高農機干部隊伍待遇,才能留住人才。要建立可靠的社會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做到有錢辦事,有人辦事。對實現當年責任目標,實績突出,貢獻較大,完成任務方面工作出色的集體和個人給與物質和精神獎勵,達到典型示范的目的,從而激發員工對農機工作的參與熱情,提高奮發有為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