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北
內蒙古氣象信息中心
氣象檔案分為氣象記錄檔案和氣象工作檔案兩大部分。 氣象記錄檔案是氣象檔案的主體,它是按照規定,利用各種氣象觀測、探測手段獲得的第一手原始氣象觀測記錄數據、圖表及其加工、分析產品。氣象記錄檔案是國家重要的科技檔案之一,它的基本任務是為氣象業務,氣象服務和氣象科研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它是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重要信息資源。 按照檔案工作的管理要求和規定,科學地管理好氣象記錄檔案, 充分發揮氣象記錄檔案的作用。
氣象記錄檔案是專業性很強的科技檔案,它不但具有科技檔案的一般屬性和特征, 還具有本身的特點: 氣象記錄檔案是不可再現的大氣現象的歷史記錄,由于氣象要素在空間分布不均勻,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氣象要素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氣象觀測記錄必須具有獨特的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 大氣現象每時每刻每秒都在瞬息萬變,稍縱即逝,不可再現。 氣象記錄檔案就是對這瞬間變化,不可復得大氣現象過程的原始記錄。經過長年對這些原始的氣象記錄檔案進行積累、儲存、保管等,形成現在較為完整的、珍貴的原始氣象記錄檔案。氣象記錄檔案地域性、時間性都很強,氣象記錄是在指定的測站進行并完成的,它記載和反映的是指定范圍和指定時間下天氣現象及變化規律, 任何一份氣象記錄檔案都是唯一的。氣象記錄檔案必須將它所記載的要素數據和時間地點結合起來, 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氣象記錄檔案,才有它的使用價值和保存價值。
氣象工作是一項探索大氣現象千變萬化的科學工作。 認識研究大氣現象,必須將氣象實時要素數據和歷史氣象要素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歷史氣象數據越多,采集的實時數據越密集,數據分類越詳細就越有利于研究天氣現象變化的規律,有利于把握天氣發展趨勢,氣象記錄檔案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加珍貴。
氣象觀測系統按照傳感器所處的位置,進行地基觀測、空基觀測和天基觀測。 在觀測過程中對所有數據的采集進行要素記錄,經過加工、整理、分析、分類、歸檔,形成氣象記錄檔案。 地基觀測是利用氣象儀器每天對地面層的云、能見度、天氣現象等進行觀測,觀測數據每天記錄在觀測簿上,每月對觀測后的數據進行核算、加工成為月報。 氣象自記紙是把氣壓、氣溫、濕度、降水、風向風速等要素通過日轉儀器感應,并將記錄畫在自記紙上,每天一張。空基觀測是以對流層、平流層和中間大氣物理、化學觀測為對象,利用氣象氣球、飛機、火箭攜帶無線電探空儀升空,一定高度后探空儀發出信號,地面人員通過經緯儀、雷達等設備進行跟蹤,將大氣層不同高度上的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進行接收,經過整理、查算,成為高空報表。 天基觀測是由低軌衛星、高軌衛星及相應地面應用系統組成,氣象衛星沿著空間一定軌道對地面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進行探測,地面衛星負責接收,利用遙感技術獲得天氣系統觀測資料,從而分析天氣系統變化規律,分析預報全球范圍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要素的分布。 利用輻射儀器進行直接輻射、反射、散射、凈輻射觀測,按照規范要求,對農作物生長狀況、土壤狀況、農牧業自然災害等進行觀測;采用不同波段的雷達(S 波段、C 波段、X 波段等),探測大氣中降水狀況和監測暴雨、沙塵、臺風等重要災害性天氣現狀,對災害性天氣的預報,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在數值預報模式得到廣泛應用。 將地基觀測、空基觀測、農業氣象等資料、圖片、報表等氣象數據整理、歸納,初審、復審后上報氣象檔案館,作為氣象記錄檔案保存。將天基觀測、天氣雷達數據、衛星控制數據、氣象輻射圖像數據,經過整理后,以電子文件形式存入氣象檔案館,作為氣象記錄檔案。
2000 年11 月,中國氣象局下發了《全國氣象檔案工作會議文件》, 提出建立與氣象業務體制相適應的氣象科技檔案管理體制,將過去氣象科技檔案由國家、省(區、市)、地區、縣四級管理調整為國家、省(區、市)兩級歸檔保管。 調整的目的是對原始氣象科技檔案進行集中保管, 有利于氣象科技檔案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檔案信息的共享和使用,有利于發揮國家和省級氣象檔案館的作用,有利于節約保管費用。 經調整,地區和縣級不再設置檔案館,但依然保留檔案室用于存放短期檔案和作為檔案上交前的臨時存放地。 目前,全區氣象檔案部門已基本完成檔案保管體制的調整工作。
內蒙古氣象檔案館是全國氣象系統第一個晉升“國家一級檔案管理單位”(1995 年11 月晉升) 的省級檔案館。 現館藏氣象檔案主要有:氣象科技管理檔案、氣象記錄檔案、氣象業務技術和服務檔案、氣象科學研究檔案、氣象儀器設備檔案、氣象教育檔案和氣象基本建設檔案,構成了自治區氣象系統氣象檔案全宗。
內蒙古氣象記錄檔案科學管理工作應在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 逐步建成省級氣象數字檔案館;加快內蒙古氣象檔案館館藏紙質氣象記錄檔案信息化、標準化整理工作;加強氣象記錄檔案工作規范體系建設, 開展氣象記錄檔案數字化業務的科學研究,逐步建立健全涵蓋檔案管理、檔案應用、檔案數字化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和制度。著重培養既能掌握數據存儲技術,系統開發與運行維護能力的IT 人才,著重培養數據整編工作人才,著重培養精通各類載體安全技術的檔案管理人才。 使氣象檔案管理隊伍年輕化、知識化、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