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愉敬 邢 潔 薛玉東
山東省莒南縣林業局
月季是薔薇科薔薇屬灌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花卉之一,可用于園林、盆景、切花等。 月季通常采用扦插繁殖或嫁接繁殖, 但扦插苗有根系發育較弱,抗病性差,壽命較短等缺點。 采用多花野薔薇做砧木嫁接月季,不僅有較強的生長勢,根系發達,花多花大,還具有較強的抗病性和抗蟲性。 現將采用多花薔薇播種苗嫁接月季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下旬之間,在果實開始變成紅色時開始采集,將果實去果皮、果肉,將種子洗凈后用清水分選,取出下沉飽滿、發育完全的種子。
(1)種子處理。分選出的種子用清水浸泡1~2 天,將種子、濕沙按照1:3 的比例均勻混合或分層,放在低溫(-5~6℃)、陰涼處,及時加水,避免沙子變干。 第二年3 月中旬,播種前將沙藏種子篩出,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 分鐘進行消毒,洗凈后放在20~30℃的環境中促進發芽,經常翻動使內外溫度均勻,適量灑水保持濕度不變,10 天左右,待有一半種子裂口時即可播種。
(2)播種。3 月下旬至4 月初,在背風向陽處挖一寬1~1.2 米、深30 厘米的陽畦,長度因育苗量而異。苗床總面積按栽培每畝砧木需要30~45 平方米計算。用800 倍多菌靈對播種床進行全面消毒,播種時將床內澆透水,等水全部滲下后,把已催芽的種子按播種量均勻撒在床面上, 再均勻覆蓋2 厘米左右細土,并噴一遍800 倍的多菌靈溶液殺菌。為保持床面濕度均勻,覆蓋一層地膜,再用塑料薄膜等材料搭蓋小拱棚。5 天后開始出苗, 撤去地膜, 在拱棚薄膜上加蓋3~4層遮蔭網,遮蔭10~14 天,延長苗頸長度,便于嫁接。
苗床拱棚內溫度在出苗前不超過30℃, 出苗后不超過28℃, 溫度過高要及時在棚兩端或側面開通風口,隨著開窗降溫次數的增多,相應增加噴水次數,空氣濕度控制在70%~80%。 五月中旬待幼苗生長到10 厘米時,要及時煉苗適應棚外環境,剛開始可先開小口通風,以后逐漸增大通風口,選擇陰天拆除拱棚,以免幼苗徒長和病害發生。 煉苗期間早晚各噴水1次,中午遮蔭,以防日灼。
薔薇幼苗易受松苗立枯病危害, 在苗木出齊后,苗出齊后噴800 倍多菌靈。 每隔10~15 天噴灑一次,連續噴灑3~4 次。 若苗木已發病,除將病株拔除燒毀外,應用1%的硫酸亞鐵溶液灌根,間隔7 天,連續兩次,灌后用清水清洗苗梢,防止燒傷苗木莖梢。
定植適期為5~6 月, 定植前最好進行土壤消毒,如果是初次栽培,可以省略土壤消毒措施,結合整理栽培床施入腐熟有機肥。當培育芽接苗時,每90 厘米起一壟,壟高30 厘米,每壟上種植2 行,行距12~15厘米, 株距為9~12 厘米, 平均畝圃地定植1 萬~1.3萬株。計劃培育切接苗的砧木時,行距40~50 厘米,株距8~9 厘米,每畝圃地定植1.6 萬株左右。
為防止影響苗木生長,人工除去各種雜草,手工除草應遵從“三除”即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除草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進行,這樣既省工又能保墑。 苗木進入生長旺盛期應進行松土,初期稍淺,后期較深,以不傷害根系為準。
水肥的管理要點是防止土壤水分含量過多,施肥應以有機基肥為主,為使苗木速生粗壯,在幼苗生長旺盛期施肥加以補充。 幼苗期施尿素1 次,苗木速生期每20 天施尿素1 次, 中間噴施0.05%磷酸二氫鉀2 次,生長后期應停施氮肥,以多施磷鉀速效肥為主,少量多次為宜。
薔薇主要有立枯病、霜霉病、銹病以及紅蜘蛛等病蟲害,要定期噴施農藥,徹底防除這些病蟲的危害。
芽接一般采用T 形芽接, 該法形成層接觸面積大,嫁接成活率高,接口牢固,但要求砧木接穗均能離皮,可嫁接時間較短,嫁接時速度較慢。嫁接時可以不取出砧木直接在田中進行, 嫁接前清除附近的枝條、葉片,及根莖部的去土處理,并隨后澆一次透水,以利于嫁接操作并提高成活率。 最佳嫁接時期在3 月下旬~5 月上旬,或在9 月上旬~10 月中旬,這個時期的溫度條件比較適宜,樹皮也較容易剝離,嫁接成活率較高。
接穗要除掉枝條的葉片和針刺, 充分吸收水分。嫁接時先從接穗切下腋芽, 取芽時1 刀連芽帶皮切下,長度為2~3 厘米,深度達到木質部表層。 然后在砧木的基部用刀割一個T 字,并將樹皮撥開將接芽插入,并將接芽上部的多余部分切掉,讓接芽正好插入T 字型切口,然后用1 厘米左右寬的薄塑料帶將切口全部包捆起來,最后切掉砧木上部的主枝和側枝。 一般7~10 天就可以進行檢查,如果葉柄一觸即掉,芽片與砧木之間長出愈合組織,芽片新鮮,接芽萌動或抽梢,說明已經成活,否則應進行補接。
在春季嫁接成活后會馬上發芽, 秋季嫁接時,即使已經成活, 最好不使其發芽, 等待第二年春季萌芽。
利用剛剛打破休眠但還沒有萌芽的枝條作為接穗。 切接一般在1~3 月進行,切接時要將砧木挖出來在室內嫁接,接穗最好具有2 個腋芽,砧木要比接穗枝條稍粗,砧木在待嫁接部位剪斷,從橫斷面一側豎直向下切一出一個切口,稍帶木質部。 接穗先一刀將基部切成一個45°短斜面,再從此斜面的反面自上而下削成一個長約2~2.5 厘米的平面,深度要求恰好切去皮層和一薄層木質部, 切的時候先向內深入皮層,再向下平切。 接穗與砧木的切面要平滑,之后使二者形成層對齊,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平直切面朝向砧木木質部一側,對準兩邊的形成層,砧木上切離的一片皮層包裹住接穗,用塑料布條綁緊。 也可將接穗及切口部位迅速在80~90℃的石蠟溶液中蘸一下,以減少水分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