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榮
陜西省榆陽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谷子是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適應能力強,抗逆性強,它既耐旱、耐貧瘠,又耐酸、耐堿,尤其是耐旱能力非常強。 榆陽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少,春旱頻繁發(fā)生,但因谷子的耐旱特性,干旱的氣候未對谷子這種作物的栽培造成大的影響,谷子一直是榆陽區(qū)重要的小雜糧,所栽培的谷子不僅產(chǎn)量高,而且品質(zhì)優(yōu)良。 現(xiàn)總結(jié)出其主要栽培技術(shù)如下。
選擇土層深厚、結(jié)構(gòu)疏松、肥力中上等的黃綿土或綿沙土,前茬以馬鈴薯、玉米或豆類作物為好,忌重茬、迎茬。 谷子種子小,對整地有較高的要求,需深耕細耙,以疏松土壤、蓄水保墑、增加土壤透氣性,保證全苗。
隨耕翻每畝施農(nóng)家肥2500 千克、碳酸氫銨50 千克、堆腐后的普通過磷酸鈣50 千克。
谷種一定要在前一年種子田里精選豐產(chǎn)性狀好的谷穗,不選受病蟲害的谷穗。播前用鹽水漂選去雜、劣、蟲蛀等劣種。
播量一般為每畝0.5~0.75 千克, 用精量播種機可降到每畝0.3 千克。 平地或梯田溝播行距為33~45厘米,坡地溝播行距為50~60 厘米,播深3~5 厘米。播后一定要鎮(zhèn)壓。
三葉時進行間苗,五葉時定苗,同時進行中耕除草扶苗,保持地表清潔疏松。苗期土壤濕度大時,中耕放墑。
坡地每畝留苗1.2~1.5 萬株,梯田、塬、澗等平緩地每畝留苗1.5~1.7 萬株, 水地每畝留苗1.8~2.5 萬株。
(1)8 個葉片時,逐行清除雜草、谷莠子、雜株、殘株、病株、蟲株、弱小株及過多的分蘗,使谷株分布均勻,整齊一致,健壯發(fā)育。
(2)清除雜草后追肥,畝追尿素5~8 千克。 土壤墑情不足,推遲追肥。
(3)追肥后及時中耕,要求鋤的深度5 厘米左右,鋤細鋤透,促根下扎,深鋤納雨防伏旱,深鋤控制基部莖節(jié)穩(wěn)長防倒伏,并在苗腳培少量土。
(4)如遇雨水多時,需中耕放墑。
(1)當谷株長到20~22 片葉時(從貓耳葉算起),即剛進入伏天,要進行中耕,深度3~4 厘米。 這次中耕除松土除草外,同時進行高培土,俗稱“耬地培土”,培土貴在適時,“頭伏耬地一碗油,三伏耬地沒有油”。
(2)谷子抽穗后,可在灌漿期噴1~2 次葉面肥,以保葉攻粒,促進增產(chǎn)。 每畝用磷酸二氫鉀200 克加尿素0.5~1 千克對水60~75 千克, 均勻噴灑在葉面上。
1.春秋深翻,降低害蟲越冬基數(shù)。
2.清除帶病莖葉、雜草,減少病源菌。
3.化學防治。
(1)主要病害防治:防治谷子白發(fā)病、谷瘟病可用阿普隆拌種,每50 斤谷種拌藥150 克。防治谷子黑穗病用50%多菌靈或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拌種,每50 千克用藥150 克。
(2)主要蟲害防治:防治粟灰螟可用菊酯類藥劑噴霧,在定苗后、拔節(jié)期連噴兩次藥。防治粘蟲可在幼蟲三齡前用50%辛硫磷藥液噴霧。
一般在臘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獲最好,此時谷子的莖稈略帶韌性,葉片變黃,籽粒變硬,呈現(xiàn)出本品種固有顏色,種子的含水量20%左右。 谷子脫粒后應及時晾曬,一般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時可入庫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