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濤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農牧業局
生產上部分農牧民因未按要求正確施用除草劑莠去津,導致下茬西瓜發生藥害現象屢見不鮮,造成嚴重減產。 據此提出相應建議,已避免藥害發生。
莠去津又名阿特拉津,是內吸選擇性苗前、苗后除草劑,以根吸收為主,莖葉吸收較少,能迅速傳導到植物分生組織及葉部,干擾光合作用,使雜草致死,在玉米等抗性作物體內, 被玉米酮酶分解生成無毒物質,因而對玉米、高粱等抗性作物安全。
莠去津的水溶性大, 易被雨水淋溶至較深層,因此對某些深根性雜草有抑制作用,在土壤中可被微生物分解,適用于玉米、高粱、林地、草地等防除一年生和二年生闊葉雜草和單子葉雜草。
莠去津性質穩定,分解慢,殘效期長,在土壤中可以持留1 年或更長時間,因而施用不當對后茬敏感作物會有藥害發生。
下茬西瓜藥害癥狀表現在葉片出現不規則的褪綠斑,有的葉片卷縮成筒狀,葉緣皺縮,影響新葉抽出,有的斜向生長,呈倒伏狀,生長抑制,植株矮化。此癥狀與西瓜花葉病毒病較易混淆,西瓜花葉病毒病癥狀是頂部葉片現濃淡相間的花葉,病葉變得窄小細長或成小葉,皺縮畸形。藥害西瓜葉片較正常葉片肥大,葉片卷縮,且主根較粗,毛根較少,不發新根是西瓜藥害和花葉病毒病的主要區別。
赤峰地區每畝用50%可濕性粉劑200~250 克或40%的懸浮劑200~250 克,沙質土壤用下限,粘質土壤用上限,播種后1~3 天,對水30 千克均勻噴霧地表。玉米出苗后用藥,玉米4 葉期,雜草2~3 葉期。高粱等其他作物苗后禾本科雜草3 葉期以前,闊葉雜草2~4 葉期為最佳施藥期。
噴施莠去津時要嚴格掌握用藥時期和用藥量,玉米超過6 葉期或單位面積藥量過大極易產生藥害,因此在噴施莠去津時要減量, 與草凈津、 拉索、 都爾、2.4-D 丁酯、伴地農、綠麥隆等除草劑混用。 如單獨施用最好混用解藥害劑(新生或安閑),避免藥害發生。
一旦發生前茬藥害,西瓜生產上選用碧護加哈維特,每畝噴施碧護3 克加哈維特20 克。另外也可直接噴施新生或安閑,每畝用新生33 克或安閑27 克。 或噴施蕓薹素內酯、復硝酚鈉等促進生長的藥物,有利于緩解藥害,使受害植株盡快恢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