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波 吳小輝
大安市四棵樹鄉農業站
根據試點經驗,采用“一膜一管大壟雙行”種植模式,即:玉米植株采用大壟雙行種植,毛管順作物種植方向單行直線布置,壟寬85 厘米,滴灌帶間距130 厘米,同壟行距40 厘米,異壟相鄰行距90 厘米,種植密度每公頃6.5 萬~7.2 萬株。
播種后, 每公頃用86%乙草胺50 毫升加72%2.4-D 丁脂4000~4500 毫升或丁莠合劑加4%煙嘧磺隆3500~4000 毫升土壤處理,然后鋪設滴灌管,再用覆膜機械覆膜。 除草劑必須噴勻、噴均。
1.首先檢查各連接部位是否牢固,各輪灌區主閥門是否都處于關閉狀態。
2.使用時首先逐步打開管道系統的各個進水閥門,以避免壓力高造成系統損壞,輪灌區至少要打開二個或全部打開。
3.關閉首部系統的進水閥門,打開首部系統的減壓閥門。
4.確認無誤后啟動發電機,經1~2 分鐘后關閉首部系統的減壓閥門,緩緩打開首部系統的進水閥門。
5.通水時應打開排空閥門進行空氣排空,通水后檢查干管、支管是否有滲漏現象,如發現應盡快排除。
6.水流穩定后根據水泵的大小逐漸關閉輪灌區。
一般QS20-56/4-5.5 及QS20-78/6-7.5 型水泵在標準情況下每小時出水量為20 噸, 在滴灌帶滿足正常工作壓力0.1 兆帕額定流量2.0 升/小時情況下可控制灌溉面為6 畝;200QJ32-78/6-11 型水泵在標準情況下每小時出水量為32 噸, 在滴灌帶滿足正常工作壓力0.1 兆帕額定流量2.0 升/小時情況下可控制灌溉面為9.6 畝;實際運行過程中滴灌帶的工作壓力要偏小,控制面積可以適當增加。
7.系統運行中開關閥門應緩慢,小區輪換時應先打開待灌區閥門后再關閉已灌區閥門,避免產生“水錘現象”。
8.在追加施肥時,每一次往施肥罐添加的肥量不得超過它容積的三分之二, 系統肥器的容積為103升,可加入40~60 千克肥料。
9.加好肥料后打開施肥罐的進出水閥門,待施肥罐出肥管有水流過時再打開出肥閥,調整主閥開啟的大小控制施肥的快慢,即可向田間施肥。
10.系統施肥35~40 分鐘即可將一罐肥料施入田間,重新加肥時先關閉進出肥口閥門,緩慢打開施肥口,重新加入肥料,重復施肥過程。
11.整個工作都完成后,關閉水泵開關拉下電源,熄滅發電機組。
1.灌水的周期及每次灌溉的時間
經過多次實驗得出結論, 一年要進行四次灌溉用水。第一次在5 月上旬,播種完成后開始滴水,第二次在6 月中旬,第三次在7 月上旬,第四次在8 月中旬,按1 畝的計算每次灌水時間為5~6 小時,灌水量相當于60~70 毫升的降水量。 根據井的出水量的大小確定灌溉面積。按40 立方/小時的出水量計算,1 口井可以同時灌溉面積為10 畝地,通過閥門控制分批輪灌澆地,以滿足農作物的做水需求。
2.灌溉用水管理
制定灌溉用水計劃。根據農作物的不同生長時期用水需求,制定灌溉時間、灌溉次數、灌溉用水量。
建立工程運行檔案。 工程投入運行后,要對每一次灌溉用水情況做記錄,用水時間、地點、灌溉面積、用水量、管道系統運行情況做詳細記錄,由專人負責。
3.建立固定管理人員。
明確職責。建立建全各項規章制度,有檢查、有考核、有獎罰,實行科學管理。
1.滴灌系統運行時,發現輸水管道嚴重漏水,應馬上停止運行,進行及時檢修。
2.一般情況下,玉米滴灌水源為深水井,采用潛水泵作為灌溉的動力提水設備。所以在地塊的設備安裝完畢后試水時,事先把地塊的分區控制閥門及全部首部閥門全部打開, 水泵運行時排出管道里的空氣,再根據灌溉要求逐一關閉分區控制閥門,最后達到灌溉最好效果時為止,避免在首次工程試水時,因為所開閥門過少及管道空氣壓力過大產生暴管現象。
3.在灌溉系統使用過程中應該經常對過濾設備進行沖洗,在灌溉高峰期,每2~3 小時應該沖洗一次,避免經常不沖洗對過濾設備的破壞。
4.灌溉過程的檢查,田間管理人員在灌溉過程中,應逐行檢查滴灌帶的出水情況,發現有堵塞的應查找原因并及時進行疏通,發現有漏水及時將滴灌帶漏水處剪斷用直通接好,旁通漏水處及時處理好。
5.首部系統的排沙口要根據水井含沙量情況,定時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