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霞
內蒙古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筆者以在鄉鎮16 年間從事保護地蔬菜科技推廣工作的實踐體會到,嫁接后的黃瓜生長勢強,結瓜穩定,并能連茬,可達到防病、增產、提高黃瓜自身抗逆性等很多好處。 再加上有效的栽培管理技術,可獲得高產。
云南黑籽南瓜、白籽南瓜是我們常用的砧木。 前者在早春低溫條件下易嫁接成功;白籽南瓜在夏秋高溫條件下有親和力。 黑籽南瓜籽休眠期約120 天,所以用隔一年的種子為好。 第一次嫁接時,挑選當地嫁接成功的砧木進行小批量試驗,防止砧木沒選好影響成活率和產量。
黃瓜嫁接法主要有插接、靠接、劈接等。要以具體的嫁接方法來確定黃瓜、南瓜的播種時間。 黑籽南瓜苗生長速度快,黃瓜苗長速慢,要合理錯開播種期,使兩種苗同一時間達到適宜嫁接點??拷臃ㄖ更S瓜播種5~7 天后再種南瓜,黃瓜播后10~12 天嫁接。 這時候南瓜子葉完全展開,黃瓜頭一片真葉開始展開;插接法要求南瓜提前2~3 天或同期播種, 黃瓜播種7~8天后嫁接。 此時南瓜苗第一片真葉長1 厘米左右,黃瓜苗子葉是平的。
黃瓜籽消毒后放入55℃水中浸種, 不斷攪拌至水溫降至25℃,用手搓去種子表皮粘液,再換25℃溫水浸種6~8 小時后,放25~30℃溫度下催芽。 芽長到0.3 厘米時播種。播種密度是每平方米2000~2500 粒。黑籽南瓜種子發芽要求70~80℃, 將種子浸泡8~12小時后,在30~33℃催芽。 一天一夜發芽,一天半出齊,芽長0.5~1 厘米時播種。
插接采用營養缽播種,每缽一顆;靠接用條播或撒播,每平方米1800 粒左右。
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精耕細作才能保證嫁接成功奪高產。 嫁接前要給苗床秧苗噴水,防止秧苗發蔫,利于起苗。 幼苗取出來以后用水洗掉根上泥土。 操作時注意刀口不能沾土。 嫁接苗要馬上栽到營養缽里,圍蓋小拱棚更好。栽嫁接苗時,兩個根莖要分開2 厘米,為后續的斷根打基礎。栽植后要澆水定根,但要謹防刀口處進水。 嫁接工具要用高錳酸鉀消毒??紤]到南瓜根耐低溫,要比不嫁接的早播10 天左右,所以把嫁接黃瓜的緩苗過程算進去, 不然影響早熟。砧木與接穗的配對方面,如果嫁接時幼苗長勢差異較大,要細心挑選苗莖粗細大致相近的南瓜苗和黃瓜苗搭配嫁接,黃瓜苗莖比南瓜苗莖要稍細一些。 另外還要注意苗長度的搭配,雙根移植時方便些。
黃瓜嫁接法有插接法、靠接法、拼接法、劈接法等。 我們體會用插接法和靠接法好。
分直插法和斜插法兩種。直插法就是用刀片切去砧木的生長點和兩腋芽,用竹簽在生長點中心直插入0.5 厘米左右。 在黃瓜粗壯苗生長點下1.5 厘米處切30 度角斜面, 拔出砧木上竹簽, 插進南瓜莖插接孔里,砧木與接穗子葉方向呈“十”字形。 用嫁接夾夾住或者用塑料帶纏牢。斜插法就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砧木胚軸,用刀片去掉生長點和兩腋芽,再用竹簽在苗莖的頂面緊貼一子葉基部的內側,與莖成45 度角,向另一片子葉的下方斜插入5 厘米左右,竹簽快要穿破砧木表皮而又未破時為好,暫時不拔出竹簽。 將黃瓜苗從子葉下1 厘米處切約30°角斜面(子葉著生一側),第一刀略平但不截斷,翻過苗莖,再從背面斜削一刀,切口長0.5 毫米,將接穗削成楔形。 然后拔出砧木上的竹簽,把接穗插入南瓜斜插接孔中。 砧木與接穗兩切口吻合,黃瓜子葉與南瓜子葉呈十字形,用嫁接夾夾上或者用塑料帶纏住。
(1)用刀片去掉砧木生長點及兩腋芽。在子葉下1厘米處,使刀片與莖成35 度角向下切削至莖的一半,最多不超過2/3,切口長0.5 厘米(不超過1 厘米)。 要嚴格把握切口深度,太深易斷,太淺成活率低。
(2)從接穗子葉下2 厘米處,從下向上以30 度角向上削至莖的1/2 深度, 切口長與砧木切口長短相等。 砧木和接穗做好后對插吻合,再用嫁接夾夾住接口處或以塑料條綁好。
靠接法和插接法在黃瓜栽培中各有優缺點,主要是:
①靠接法。主要做法是把帶著根的接穗黃瓜苗與砧木南瓜苗在瓜苗的中上部位斜切出切口后吻合在一塊兒。 因為是帶根嫁接,失水發蔫的少,成活率高,因此用靠接法嫁接后對管理要求不太嚴, 菜農好掌握。 缺點是砧木與接穗的結合點位較低,容易被土壤污染,而且常長出不定根,從而失去嫁接防病、防低溫、增產的作用;此外砧木和接穗常從接口的地方斷開,出現傷苗甚至死苗現象,再加上接穗成活后還得斷根,比較費工。
②插接法。 主要做法是把接穗黃瓜削去根部,再斜插進砧木南瓜的頂端生長點處。這樣嫁接的好處是接穗位置比較高,離地比較遠,不易向下長出不定根,失去嫁接防病的作用;此外,砧木與接穗融合生長得較牢,不易發生接穗脫落、砧木斷裂的現象。缺點是接穗不帶根進行嫁接,手法不精確或管理不到位就會出現發蔫現象,從而降低成活率。 所以說插接法對嫁接技術、管理要求較高。 剛參與嫁接的新手不適宜做。
嫁接苗移栽到營養缽后馬上噴水。溫室或拱棚濕度接近飽和,3 天后適度通風,但一開始通風量要小,以后慢慢加大,9 天后大通風。 如秧苗發蔫, 停止通風,及時噴水遮蔭。
嫁接后3 天內,中午用遮陽網或草簾遮光。 早晚見光。 開棚檢查,切口未對上的,重新對好;黃瓜苗發蔫的重新補接。 嫁接第4 天起早晚各見光1 小時,一周后全見光。
嫁接后3 天內, 棚內溫度25~30℃, 夜間15~20℃。 3 天后,白天棚內溫度25~30℃,夜里15~20℃。
在苗床開始通風后,要及時去掉沒徹底切干凈的砧木生長點和腋芽,確保成活率。
用靠接法嫁接的,約10 天后,用刀片把黃瓜幼苗莖在嫁接處的下部切斷,拔出根莖。 防止黃瓜根遭受枯萎病菌侵染,導致嫁接失敗。
常態下,斷根5 天后定植,苗子栽的深度不能過深,否則黃瓜苗上會長出不定根。定植時要認真觀察,對于葉子深綠不舒展的假活苗要剔除。 定植前施基肥,降低定植密度,捆蔓。
黃瓜采取嫁接法有效防治了枯萎病、疫病和根線蟲病,卻對于防治霜霉病、真菌性病害和細菌性病害效果不顯著,如發現此類病害,要及時用藥灌根,促進嫁接苗成活率的提高。
結瓜前以及結瓜初期控制好澆水, 防止土壤太濕,“竄”了秧子,以致結瓜太晚或瓜長相差。每次采摘后適量增加澆水、施肥,可以提高黃瓜產量。嫁接黃瓜能多年連茬栽培,為防止土壤營養比例失調“變瘦”,應多施復合肥、農家肥。
嫁接黃瓜長得快,側枝多。盤蔓栽培的,盤纏瓜蔓要勤,植株調整要及時,及時剪掉多余側枝,把營養用在有用處,同時可以防止影響通風和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