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青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農業局
近年來,玉米“一增四改”技術在玉米栽培中得到重點推廣,已在玉米生產中廣泛應用。推廣以來,有效提高了玉米單產水平,對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當前生產實踐中,全面科學理解“一增四改”技術的核心內容,根據天氣、地力、作物品種特性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合理運用該技術的各項促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該技術的增產作用。
夏玉米“一增四改”高產栽培技術,核心內容是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套種為直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
目前,玉米高產是最主要矛盾,而保證足夠的密度是實現高產的基本前提。所有高產紀錄都是在該品種密度上限上獲得的,所有高產地塊都是在密植條件下實現高產的。
合理增加種植密度就是要使玉米種植密度與品種要求相適應, 一般大田耐密緊湊型玉米品種留苗4000~4700 株/畝,高產田5000~5500 株;大穗型品種留苗3200~3700 株/畝, 高產田3800 株左右 (魯單981 低一些,大田3000~3300 株,高產田3300~3500株)。首要問題是和品種特性相配套,其次是要和產量指標相適應,地力水平和產量指標不高不要采用高密度。 增加密度的主要技術措施有:
1.改種耐密型品種
2.改革種植方式
縮小行距至60 厘米左右。 高密度情況下建議采用大小行種植, 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高產田大行距70~80 厘米,小行距30~40 厘米。 攻關田還可以縮小行距,相近兩行可采用調角留苗。
3.提高播種質量,防旱澇、防病蟲,避免缺苗斷壟。 提高均勻性、整齊度。
山東省常用耐密型高產優質良種有鄭單958、登海618、浚單20、聊玉18 號、萊農14 號、魯單9002、天泰10 號、天泰14、天泰16 等,根據平邑縣實際情況,結合土壤、氣候、水肥、光照等條件,平邑縣以天泰系列和鄭單958、登海618 作為主推品種。
加快推廣夏玉米搶茬直播技術, 推廣免耕直播、及時播種、足墑播種、適量播種。
(1)直播有利因素。 小麥產量提高。 套種困難增多、共生期縮短、積溫差別減小,優勢減少。 生產條件改善。 機械化程度提高,農耗時間縮短,地力提高,化肥投入多,小麥早播必要性降低,玉米可以晚收。氣候變化,氣候變暖,暖冬明顯。
根據變化抓主要矛盾:適于機械化、提高整齊度、減輕病蟲害(粗縮病、粘蟲等)。
提倡在小麥聯合收獲后, 在秸稈覆蓋的條件下,用專用玉米播種機械進行玉米播種。
(2)直播技術要點。及時播種。最佳播種時間6 月1 日~15 日。足墑播種。播種墑情指標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5%,可視降水情況借墑播種,或播種玉米后及時澆水,確保出苗整齊。 適量播種。 播種量一般在2.5~3.5 千克/畝, 根據品種特性酌情增減行距與播深。一般大田等行距為50~65 厘米;大小行時,大行距為70~80 厘米,小行距為30~40 厘米;高產攻關宜采用大小行種植,耐密品種平均行距還可以縮小。 播種深度為3~5 厘米。
(3)直播與晚收相配套。 要在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線基本消失、基部黑層出現時收獲,收獲后及時晾曬。 晚收要與加強中后期管理及品種特性配套,加大中后期投肥比例,開花灌漿期注意防旱,攻關田見干就澆水。
以土壤養分測定為基礎, 根據玉米吸肥規律、產量水平、土壤供肥能力、肥料養分含量和利用率等多種因素確定施肥方案。
隨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戶種植業以外的收入比重越來越高,勞動日工資提升較快,玉米種植戶急需簡化、省工、省力的栽培方法和機械化的作業方式。 生產需求會拉動玉米播種、收獲等機械化作業面積迅速擴大。專業機手統一播種、收獲,種植戶分戶管理將成為今后玉米生產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