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穎
黑龍江省嫩江縣國家稅務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化進程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建立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村的種植、養殖等行業形成有規模有秩序的發展局面,帶動了農民發家致富,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確立了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但它作為一個新的納稅群體運行至今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在會計及稅收管理中也存在著一些薄弱的環節,亟待得到進一步規范和完善。
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專職財務人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每月不主動進行納稅申報,稅務機關每月都要進行催報,因此遲報、不報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之對稅收法律法規的了解微乎其微,認為自己銷售是免稅的,不需要進行納稅申報,即使申報也都是零申報,沒有按照規定申報免稅銷售收入。 這些情況是造成農民專業合作社不申報及不如實申報的主要原因。有的合作社動機就是得到銀行貸款,一旦達到目的便不再辦理相關的納稅申報事宜。
少數稅收管理人員認為農民合作社的稅收貢獻不大,所銷售的自產農產品所得稅和增值稅都是免稅的,即使有些其他應稅項目數額也很小,因此怠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人及財務人員進行宣傳指導,稅收優惠政策宣傳、輔導的廣度和深度遠遠不夠,缺少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輔導,一些稅收優惠政策農民還不太了解,即使了解也是一知半解。
由于對稅收優惠政策理解不到位,有的專業合作社認為銷售自產農產品免稅, 所以就不開具發票,也不進行納稅申報,僥幸認為不申報就不用納稅,不按規定領購使用發票,造成申報收入大大低于實際銷售收入現象。我國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形式也具有多樣性,稅務機關很難掌握其實際經營情況,給稅收管理帶來難度,發票管理出現較大漏洞。
由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產品, 可按13%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根據合作社法,其他企業可以直接加入組成合作社, 一些不法企業完全有可能利用這個條件,虛構免稅農產品收購業務,通過提高收購價格、虛開收購發票等手段企圖達到多抵扣、虛抵扣增值稅的目的;合作社經營業務既有免稅也有應稅的貨物,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合作社全部產品均免稅,抱著這樣的心理隨意開具發票給其他企業從中牟利,造成國家稅款流失。
合作社的法人大多為農民, 財務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泊,不具備規范的會計核算能力與水平,大部分合作社沒有建立財務制度和規范的會計賬簿,共性問題是賬簿設置簡單,憑證不完整、不規范,只有內部收支流水賬,外來的原始憑證和自制原始憑證過于簡單,合作社日常業務主要與農戶打交道,很難取得正規合法票據,普遍用白條入賬,缺少經辦人及審批人簽字,收款不開具統一收據,收入不及時入賬等。甚至有的合作社存在偽造原始憑證現象,使得會計信息反映虛假、滯后,在會計核算方面,不能結合自身的業務的特殊性設置內部科目,不能準確恰當的反映合作社的實際經營狀況。
大部分合作社經營業務相對較少, 銷售收入不多,出于節約費用開支的目的,聘用的財務人員多為兼職,有的是直接來自于本合作社的社員,文化素質低,沒有經過系統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培訓,不懂財經法規和會計核算規則。專業合作社的會計人員存在頻繁隨意更換的現象,前后交接也不及時,會計核算不系統、不連貫,種種原因造成合作社的財務會計核算混亂的普遍現象。
稅務部門要充分發揮稅收職能,增強自覺為納稅服務意識,優化納稅服務,及時梳理涉農稅收優惠政策,把稅收優惠政策及時宣傳到戶,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涉稅知識輔導,可以充分利用大眾媒體、互聯網、電視和企業座談、上門宣傳等方式,幫助合作社提高依法納稅意識,合法開展經營活動,嚴格按照稅收政策法規辦理涉稅事宜,使其逐步邁進良性運行的軌道。
把已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納入常規稅收管理,對首次辦理稅務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認真審核注冊資料,重點了解經營范圍、經營方式、經營規模和成員構成的真實情況,據以實行分類管理,準確核定稅種和征收方式,加強減免稅報送資料的審核和認定,防止虛假農民合作社鉆空子,借此騙取稅收優惠待遇。
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規模、 產品品種、產量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發票的領購種類、領購數量,定期實地核查發票的使用及保管情況,嚴格執行驗舊購新制度和票表比對及繳銷制度,防止利用免稅優惠政策非法虛開發票開為, 指導企業將應稅、免稅分開核算,收購成員產品和非成員產品分別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
合作社法人要提高意識,建立完備的會計核算體系,高薪聘請業務水平高,讓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擔任會計主管,針對日常會計核算中具體業務處理,要求做到手續齊全,建立審批與簽字制度,嚴把票據審核關,要求入賬的票據合法有效,賬簿設置要完備規范,嚴格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精確進行賬務處理及核算。
合作社應根據自身生產經營規模和特點,制定各種規范的財務核算制度,對財會人員應實行嚴格的聘用制,挑選思想好,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人員充實到財務會計工作崗位上來,要求所有會計人員應持證上崗,并按規定接受定期的會計人員后續教育,不斷提高合作社財會人員整體的業務水平,使其財務核算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1]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2]企業會計準則.
[3]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