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飛
山西省忻州市牧草飼料工作站
我國在世界上屬養豬大國,也是豬肉的消費大國。 養豬業在我國的畜牧業生產中占著重要地位。 規模養豬的目的在于顯著提高養豬生產水平,生產產銷對路的肉食,追求高額利潤。 為此必須運用現代化的養豬新技術指導養豬的全過程,充分發揮規模養豬的優勢,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規模養豬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項:
豬群在集約化飼養的情況下,環境對豬的健康與生產力的發揮影響很大,適宜的環境條件是預防疾病,保證豬群正常繁殖和生長發育,方便飼養管理,降低養豬成本的必要條件。 在場址選擇、建筑布局、豬舍結構和舍內設施等方面都要考慮有利于環境控制、防疫衛生和方便管理。要求場址選擇在高躁、背風、向陽、水源充足,便于排污、交通方便、離居民區500 米以上并在下風向處。 場內生活區與飼養區要隔開,根據不同類型的豬建造不同類型的豬舍。 一般分公豬舍、空懷妊娠母豬舍、產仔舍、幼豬培育舍和育肥舍。
而且經濟性狀力求一致,如產仔數、仔豬出生重,斷奶重及增重速度等不能懸殊過大。這樣才能適應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豬群還要有層次分明的年齡結構,每年要更新25%的基礎公母豬。 寡產、有惡癖的豬堅決淘汰,使豬群經常保持旺盛的生產能力。
飼料應生飼干喂、自動飲水,據不同生產類型豬和生長發育階段,給予不同營養水平全價性高的飼料。仔豬、幼豬、育肥豬自由采食不限定飼喂。 其他類型豬,每頭每日定量一般為:空懷母豬3.0~3.5千克,妊前期2.0 千克,妊后期2.5 千克,哺乳母豬4.0~5.0 千克,公母豬喂量要控制在保持種用體況的水平上。
后備公母豬8 月令, 體重達到90 千克時參加配種。 母豬妊娠114 天分娩, 仔豬5 月齡斷奶, 斷奶后轉保育舍保育5 周令轉育肥舍。 育肥15~16 周出欄,育肥豬從出生到體重90~100 千克時出欄共25~26 周。 斷奶后的母豬轉空懷母豬舍,10 天內發情配種。
成年公豬單圈飼養,空懷、妊娠母豬2~3 頭一圈,育肥豬根據大小、強弱分群飼養,每群10~20 頭。 公母豬每天趕到圈外空地運動2小時以上。 妊娠母豬產前4 周停止運動。 公母豬喂2~3 次。 自由采食的豬每隔一周停飼一天。
養豬生產與工業生產不一樣,它是一項經濟動物生產,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相配套的科學管理。 特別是現代化養豬,經營管理愈來愈復雜,飼養管理也必須越來越嚴密,從而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