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霖,許歷,韓星星,蘇先明,解強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江蘇江陰 214431)
船舵安裝在船舶的尾部,主要由舵葉、舵桿、舵機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改變或維持船舶航向[1]。船舶航向的改變是依靠舵機帶動舵葉來實現的,舵機在整個舵系統中處于重要地位。舵機的性能決定著船舶的回轉時間和半徑,影響著船舶的機動性。在船舶航行過程中舵機發生故障時,輕則導致偏離航向,重則影響應急規避造成事故,對船舶安全的影響是巨大的。
船舶舵機按照驅動動力的不同可分為3類,即蒸汽舵機、電動舵機和液壓舵機[2]。液壓舵機具有質量輕、尺寸小、靈敏度高,工作平穩安全可靠等優點,能緩沖風浪對舵葉的沖擊,運轉噪聲低、振動小,而且可實現無極變速,在現代大中型船舶上得到了廣泛應用[3]。
某遠洋船舶采用雙舵設計,配備了2臺Rolls-Royce公司生產的SR743X2型轉葉式舵機。轉舵執行機構為球形,內部腔室結構為三腔型,主要由轉舵油缸、定葉、球形轉子、轉葉、密封裝置等部件組成。其中,定葉固定在缸體內部,轉葉固定在轉子上,在液壓油的壓力作用下,3個轉葉在環形轉舵油缸內可帶動舵桿以恒扭矩轉舵。該舵機為閥控型液壓舵機,其液壓系統如圖1所示。
系統設有1號和2號兩個相同的泵單元,兩個單向定量泵3作主泵,經過操縱閥7和分配閥9,分別與3個轉舵油缸C1C2、C3C4、C5C6組成2個可各自獨立工作的閉式系統。2個泵單元中各設有分配閥9,該閥的旁通、隔離、工作3種工況可由旋塞手動調整,閥9常處于工作工況,可使2個泵單元并聯工作同時向轉舵油缸供油。正常航行時單用1臺主泵供油轉舵,其流量即能滿足在28 s內將舵由任一舷35°轉至另一舷30°的要求,并能達到額定轉舵扭矩。進出港或窄水道航行時,可雙泵并聯工作,扭矩不變,轉舵速度可以提高1倍[4]。
操縱閥7控制油液的流向,同時兼做主油路鎖閉閥;電氣遙控的電磁換向閥8作為操縱閥7的先導閥,控制油由主油路提供。先導式溢流閥5做主泵安全閥兼卸荷閥,整定壓力為12.5 MPa;溢流閥10作防浪閥,整定壓力為15.6 MPa。單向閥4位于泵的出口處起保護作用,防止系統中的液壓沖擊影響泵的工作,或當泵檢修時防止油液倒灌。液控單向閥6位于回油路,起保壓作用[5]。
在1號泵單元中,當操縱閥7兩端的先導閥8電磁線圈均斷電時,兩個先導閥均處于下工作位,閥7因兩端控制油經先導閥8通油箱而回中,從而閉鎖轉舵油缸油路,主泵排油經操縱閥7泄回油箱,能保證主泵卸荷。若電氣遙控系統使操縱閥某一端的先導閥通電,該導閥將處于上工作位,控制油從泵出口主油路經該導閥8進入操縱閥頂端,推動操縱閥閥芯離開中位,主泵排油經操縱閥和分配閥進入環形油缸。左轉舵時,先導閥8.1電磁線圈通電,控制油進入操縱閥右端,向左推動操縱閥閥芯,使得操縱閥處于右工作位,此時C1、C3、C5為進油腔,C2、C4、C6為回油腔,液壓油推動導葉進而帶動舵桿順時針轉動,從而實現左轉舵;右轉舵時,先導閥8.2電磁線圈通電,操縱閥處于左工作位,此時C2、C4、C6為進油腔,C1、C3、C5為回油腔,液壓油推動導葉進而帶動舵桿逆時針轉動,從而實現右轉舵。當電力遙控系統失靈時,可在舵機艙直接頂動先導閥8的閥芯操舵。

圖1 轉葉式舵機液壓系統圖
船舶在某次窄水道航行期間,為了保證船舶的機動性,采用了雙舵雙泵的工況,即左、右舵機同時工作且各自均為雙泵供油。期間,發現左、右舵機工作不同步,向右打舵時左舵比右舵的轉舵速度慢,而向左打舵時雙舵正常。該故障給操舵帶來極大不便,影響了船舶的機動航行。如何盡快解決這一故障,成為擺在船上工作人員面前的迫切問題。
錨泊后,在舵機艙內進行檢查。首先,在雙泵工作模式下操縱雙舵,將左、右舵機的轉舵速度進行對比,確定了左舵機向右轉舵時速度過慢。然后,針對左舵機進行檢查,對左舵機在單泵工作模式下進行操縱,發現2號泵單獨工作時左舵機左、右轉舵均正常,而1號泵單獨工作時,只能向左單向轉舵。
舵機只能單向轉舵的原因一般為以下兩個方面[6]:
(1)遙控系統只能單向動作,這種情況下機旁操作應為正常。這是因為電氣遙控系統只能給出單向操舵信號,例如線路連接故障、先導電磁閥一端線圈損壞。
(2)主油路單方向不通或旁通。可能是主油路某側安全閥開啟壓力過低,或主油路操縱閥單向不能開啟。
針對左舵機1號泵單元,機旁直接頂動左端先導閥的閥芯操舵,發現舵機可正常向右轉舵,疑為電氣遙控系統故障。但對電氣遙控線路進行逐步排查后,未發現故障;對左端先導電磁閥的線圈模塊進行檢查,也未發現故障。因此,故障應不是由遙控系統導致。討論就放在與主油路通斷相關的兩個方面:
(1)安全閥開啟壓力過低。在安裝時,對安全閥工作參數進行了試驗整定,此前工作一直正常,根據以往經驗可推斷安全閥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很小。
(2)主油路操縱閥不能向右開啟。可能是操縱閥閥芯發生卡阻,或左端先導閥閥芯發生卡阻影響了控制油的流向。但由于遙控方式下左轉舵正常,機旁操舵時左右轉舵均正常,說明操縱閥閥芯能正常左右滑動。而機旁能夠直接頂動左端先導閥閥芯,給先導閥閥芯發生卡阻的判斷帶來了影響。為了盡快查找故障根源,工作人員將1號泵單元操縱閥左端的先導電磁閥拆下,并取出先導閥閥體,透過閥體下部油孔發現閥芯上存在劃痕及細小雜質。對先導閥內部進行清潔后安裝復位,遙控操作發現1號泵單元單獨工作時左、右轉舵恢復正常。
先導閥為螺紋式插裝閥,其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由外彈簧、手動頂桿、磁芯、電磁線圈 (圖中未畫出)、閥芯、復位彈簧組成,閥體一和閥體二通過螺紋聯接成一體。該先導閥采用水平安裝方式,閥體上有油口A、油口B和泄油口T。電磁線圈斷電時,閥芯被復位彈簧頂起,如圖2(a)所示,控制油從油口A進入,因油口A與油口B不連通,壓力油經閥芯中部滑環上的油孔c依次進入油孔d、e,最后經泄油口T泄回油箱;此時,操縱閥閥芯端部油腔中的液壓油通過油口B,也經由泄油口T回油箱。電磁線圈通電時,磁芯因電磁力作用,克服復位彈簧阻力向左推動閥芯,此時閥芯右端滑環上的油孔d被封閉,油口B與泄油口T油路被切斷,而油口A與B連通,如圖2(b)所示,控制油從油口A進入,流向油口B,然后進入操縱閥閥芯端部油腔,推動操縱閥閥芯動作。應急條件下,通過按壓手動頂桿可直接推動先導閥芯動作。

圖2 先導閥結構原理
液壓油內雜質進入先導電磁閥內部的閥腔后,進入閥芯與閥體之間的滑動間隙,使得閥芯左右滑動時產生卡阻。因電磁線圈對閥芯產生的電磁力有限,閥芯受到推力小于阻力和復位彈簧的彈力,導致閥芯不能正常向下動作,控制油經油孔c、d、e及泄油口T泄回油箱,進而導致操縱閥閥芯仍位于中位,主泵排油泄回油箱,無法正常轉舵。而機旁手動操作時,因力度較大克服了閥芯的卡阻力、外彈簧彈力及復位彈簧彈力,直接推動了閥芯向下動作。而在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下,閥芯可以克服阻力作用自行復位,所以在故障排除過程中,機旁手動操作正常后,再次進行遙控操作仍存在問題。分析結果表明,這一起舵機故障是由液壓油內雜質污染而導致的。
從故障分析的結果可知,液壓油品質對舵機的影響不容忽視。舵機運轉過程中,機器磨損下來的金屬屑、橡膠密封材料的碎片以及水分混入到油中,會對液壓油造成污染。此外,液壓油與空氣長期接觸會發生氧化反應,油品會逐漸下降。為防止液壓油污染,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注意濾器前后壓差,及時清洗或更換濾器。若發現濾器里有金屬屑,應作出相應措施,以便處理內部磨損。
(2)濾器清洗時,取出過程中應謹慎操作,避免濾器內雜質落入油箱,造成二次污染。
(3)液壓件拆卸維修時,應注意清潔,避免雜質進入系統。
(4)每年對工作油采樣一到兩次,檢查油的品質,達不到性能要求時,應當更換液壓油。
(5)充入的新油要經過精濾,因為即使出廠的新油,其清潔度不一定完全符合舵機液壓系統的使用要求。
對某遠洋船舶舵機液壓系統的組成和各液壓元件的功能進行了介紹,并對液壓系統的操舵原理進行了分析。從舵機液壓系統的故障現象出發,對故障處理的方法和過程進行了詳細介紹,通過分析先導電磁閥結構原理,表明液壓油內雜質是引起舵機故障的原因。液壓油品質對舵機的影響不容忽視,加強對包括液壓油在內的液壓系統的檢查和維護,是減少此類故障發生的關鍵。
[1]費千.船舶輔機[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5.
[2]張征寶.淺談國內海上航行船舶液壓舵機的檢驗及管理[J].中國水運,2011,11(10):6 -9.
[3]于洪亮.船舶動力裝置[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6.
[4]梁福權,黃應邦,林錫坤,等.船舶液壓舵機的安全檢查及故障分析[J].中國水運,2013,13(11):156 -157.
[5]李娟.淺談電動液壓舵機的常見故障及排除[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3):744 -749.
[6]許賢良.液壓傳動系統[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