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照東(新疆塔城地區文化館 新疆塔城 834700)
新疆不少市縣處在我國邊境區域,更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或要沖,在“一帶一路”成為我國發展戰略的新時期,研究邊境地區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狀況和不足之處,加強邊境地區群眾文化工作,凝聚民心,穩疆固邊,有利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最早是在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邊境地區的廣大農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文化需求的層次也越來越高,農村文化活動蓬勃發展起來。然而,在我國邊境地區農村文化活動對于人們的這種文化需求還不能完全滿足,農村文化活動還存在著文化場所短缺、文化設施落后、文化人才匱乏等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為了滿足邊境地區廣大農民的文化需求,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所以建設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就顯得尤為必要。當前,農村文化活動的發展建設仍然是一個熾熱的命題,本文嘗試性地對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命題進行探析研究,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敘述了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的研究做鋪墊。第二部分:主要談了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加強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建設的對策。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發展當地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這導致了各級政府都會把“發展經濟”作為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務,而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因此造成了各級政府對邊境地區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到位,特別是對邊境地區民族成份群多,宗教氛圍較濃,廣大農牧民文化思想抵御能力薄弱,極易受到非法宗教和“極端化”思想的教唆的重視不夠。一些領導甚至簡單的認為,群眾文化工作就是一年舉辦幾場下鄉演出、放幾次電影,組織一下比賽就可以了。因此,忽視了對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了解,阻礙了基層文化活動的建設。由于文化活動的欠缺,文化設施的陳舊,使許多群眾熱衷于“打麻將、斗地主”等活動,造成“黃、賭、毒”等不良現象在農村得到滋生,敗壞了農村純樸的社會風氣。
隨著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如近幾年,傳統的社戲、龍燈、廟會等文化活動在逐漸增多,而且非常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每次活動基本都是人滿為患。同時,卡拉OK、廣場舞等現代文化活動也在農村廣受歡迎,由此可見我國農村文化需求的市場是非常廣闊的。
當前我國農村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還比較單一,許多地方的娛樂方式還停留在看電視、打麻將等比較簡單的娛樂活動上。特別是由于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年青人外流情況嚴重,導致了農村基層文化群體人員的散失。同時許多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工作態度也不端正、素質也良莠不齊。許多鄉鎮的文化站建設更是停滯不前,設備陳舊落后,經費投入也不夠,這些無法適應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需要。而上級文化部門組織的文化活動,如“三下鄉”等,次數偏少且無法保證覆蓋到偏遠鄉鎮,城市中流行的廣場文化活動,由于條件限限制,也很難延伸到農村。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自主的民間表演隊伍越來越多。現在,我國農村的文化演出市場基本都被民間表演團體所占領。這種現象對于豐富農村業余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草臺演出班子,沒有經過文件部門的許可,為了吸引群眾觀看,往往表演一些低級、下流的節目,這顯然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非常大的破壞作用。
邊境地區農村多半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民族成份群多、民族人口比例高,宗教氛圍較濃,文化思想抵御能力薄弱,極易受到非法宗教和“極端化”思想的教唆,僅憑我們現有的有關部門向他們宣傳黨的有關政策和惠民政策和遏制宗教“極端化”思想的蔓延并與宗教“極端化”思潮進行對沖還是遠遠不夠的,開展有利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群眾文化活動是提升邊境地區各族人民群眾的現代文化觀念、現代知識理念、現代科技生產生活方式和現代人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推動邊境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現代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發展,同時,在邊境地區農村開展現代文化為引領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使我們邊境地區各族人們在交流情感、分享快樂的同時,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體素質,又密切了我們邊境地區各族人們與黨群、干群關系,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雖然群眾文化不等同于主流文化,也有別于大眾文化的唯利益原則。但群眾文化和主流文化一樣,具有主導性和價值取向。也就是說,群眾文化活動具有鮮明的主題,能夠弘揚主旋律,謳歌新風尚,激發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能讓人們在參與中得到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思想的凈化。因此,做好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是做好社會穩定和穩疆固疆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有效載體。
在邊境地區農村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讓生活在農村中的各族人民接觸到、認識到新文化、新思想、新理念,這對宣揚愛國主義,推動民主法制建設,倡導社會和諧等方面都可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從而有效的提高農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養,抵制一些不良思想和現象,弘揚了時代主旋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可以這樣比喻,文化活動就象群眾精神上的糧食,沒有這些活動,群眾在精神上就會處于饑餓狀態。所以說,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對于滿足群眾的業余文化需求,促進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精神家園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針對目前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引起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正確引導,規范管理;各級主管部門要充分利用行政資源對邊境地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組織、引導,組織相關部分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避免一些群眾因沒有健康的文化活動吸引,粘染上一些不良風氣。同時,要引導群眾自行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并出臺政策給予鼓勵。如,可以讓群眾組織自己的演出隊伍等,并進行一些補助,以促進自辦的群眾文化可以健康持續發展,活動的形式也要具有多樣性,不僅限于唱歌跳舞的文藝活動,還要將活動擴展到文體、勞動競賽、創業能手、致富能手、模范人物評選、道德人物推薦和邊境地區各民族喜愛的講故事及說唱藝術,只有這樣在滿足各族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時,才能體現現代文化為引領的作用。
2.加大資金投入,建設文化設施;群眾文化活動是一項有益于大眾的公益事業,政府在進行市場化運作的同時,也不能全部依賴市場,要適當加強文化活動的經濟投入,對邊境地區農村的文化設施和文化資源等進行必要的建設。使邊境地區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有條件、有場所的展開。同時,要根據人口分布情況、地域特點和經濟條件,有計劃的建設一批具有實用價值的文化設施,或者對現有的文化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3.挖掘民間力量、培育文化能人;在邊境地區從事農村群眾文化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熱愛群眾文化這項工作,并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克服各種困難,堅持把加強和改善各族群眾文化生活做為邊境地區文化工作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來做,加大群眾文化藝術人才培育的投入和力度,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分層次、分批次,有重點、分專業的方式進行多渠道的培訓,努力培育一批文化能人,把蘊藏在邊境地區的民間、學校、青少年及社會各界和藝表團體的群眾文化藝術人才的巨大活力激發出來,逐步實現由我們單一的送文化向種文化相結合轉移。
4.健全文化服務網絡;我們要結合邊境地區的實際,逐步建立地區、縣市、鄉鎮、村(社區)四級文化服務網絡,同時還要把各專業團體、機關單位鄉鎮、街道社區農牧民業余文藝演出隊、民間文化藝術人才及各民族研究協會進行有效整合,提升我區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豐富邊境地區各族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5.規范農村民間團體演出內容,創新文化活動方式;我們要加大邊境地區民間演出團隊和一些草臺班子的演出內容進行審查規范,避免一些不良的演出內容給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同時也要對一些優秀的民間演出團隊進行鼓勵和支持。鼓勵他們創新文化活動內容,讓多種文化方式能夠并存,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我們編排的許多反映邊境地區各民族的節目和歌舞及國家、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各個民族協會他們在民間文學、歌曲創作、民族舞蹈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特別是在全國范圍內有影響而且還各具特色的許多優秀的節目,創作的優秀作品、優秀的歌舞及多年來形成的淳樸的民風和各民族和諧共處,鑲嵌共榮的優良傳統編排成節目和歌舞并逐步打造獨具我們邊境地區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時將這些具有獨特的文化品牌和理論研究成果逐步推向全疆乃至全國,從而進一步提升邊境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6.開展有利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群眾文化活動;邊境地區多半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民族成份群多、少數民族人口比例高,我們必須通過和利用各民族的節慶活動,發揮各民族協會的作用,開展有利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群眾文化活動,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這個抓手,提升邊境地區各族人民群眾的現代文化觀念、現代知識理念、現代科技生產生活方式和現代人的理想信念等,從而推動邊境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現代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發展。
7.開展有利于凝聚民心促進社會穩定的群眾文化活動;邊境地區因交通不便、文化生活單一匱乏,文化思想抵御能力薄弱,極易受到非法宗教和“極端化”思想的教唆,僅憑我們現有的有關部門向他們宣傳黨的有關政策和惠民政策和遏制宗教“極端化”思想的蔓延并與宗教“極端化”思潮進行對沖還是遠遠不夠的,從而影響邊境地區的穩定和社會發展,為此在邊境地區開展現代文化為引領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使我們邊境地區各族人們在交流情感、分享快樂的同時,既陶冶了情操,又凝聚了人心;既提高了群體素質,又密切了我們邊境地區各族人們與黨群、干群關系,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雖然群眾文化不等同于主流文化,不具備強制性,也有別于大眾文化的唯利益原則。但群眾文化和主流文化一樣,具有主導性和價值取向。也就是說,群眾文化活動具有鮮明的主題,能夠弘揚主旋律,謳歌新風尚,激發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能讓人們在參與中得到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思想的凈化。因此,群眾文化活動是做好社會穩定和穩疆固疆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有效載體。
[1]鄭長德;抓機遇促發展 實現民族地區全面小康。中國民族2015(3)
[2]袁恒梅;淺談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群文天地2011(14)
尹照東,新疆塔城地區文化館館長、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