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毅
(作者單位:上海廣播電視臺)
打造全媒體時代內容管理新模式
王 毅
(作者單位:上海廣播電視臺)
摘 要:本文以上海廣播電視臺(以下簡稱SMG)為例,試析全媒體環境下,廣電媒體如何轉變內容資源的管理模式,從而適應跨媒介、多渠道的傳播需求。
關鍵詞:全媒體;內容管理;媒資系統;內容服務
近年,“全媒體”一詞在廣電行業頻繁出現,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理念,其意義在于打破平臺限制,使內容跨越平面、廣播、電視、網絡與移動終端等媒介,實現全方位的受眾傳播。
對于廣電媒體而言,多年節目制播積累的內容優勢帶有一定行業特色,在競爭激烈的內容市場雖然占有先發優勢,但對已習慣移動互聯網的新型受眾卻顯得力不從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如今的優質內容同樣要借助新媒體等手段來開拓傳播范圍和豐富業務形態。這就需要廣電人從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內容資源的管理、開發與利用,從“內容為王”轉變為“需求為王”,依托資源,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定位目前用戶群體,以用戶的需求與使用習慣為出發點,利用信息網絡化技術,在資源的采集加工、信息編目、數據服務、內容分發等各方面進行轉變,使廣電媒體實現“屏幕向平臺轉變,節目向內容轉變,觀眾向用戶轉變”的順利轉型。
在內容的采編播存用等環節擺脫以往只為節目制作播出服務的局面,使外拍、收錄、歷史素材等“初級資源”能夠被廣播、電視、互聯網、移動媒體等服務于不用平臺的多個編播部快速獲取并進行深度加工,第一時間面向不同終端推出形態各異的內容產品,通過全方位的傳播發布,實現最大程度的用戶覆蓋。
要實現上述轉變,需要在現有業務系統基礎上進行拓展,形成互聯互通、統一管理的格局,針對傳統節目制作與新媒體業務提供便捷、快速、創新的內容支撐和應用服務。
首先,將內容管理的范圍進一步延伸,構建“大媒資管理”的概念。將各個制作系統、媒資系統、文稿系統、收錄系統、庫房一并納入媒資管理,通過系統間的數據整合與接口規范,實現內容的統一管理與調度。
其次,將媒資的應用服務延伸到不同渠道、不同領域和不同類型的用戶。其中不僅涵蓋了支撐傳統節目制播的檢索回調,還擁有針對新媒體的內容放送、定制推送、電子雜志、素材交易等服務。
第三,構建全媒體加工中心,一方面可以承擔不同平臺的編輯制作業務,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分類、關聯、匯編整理以及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個性化聚合服務,對內容進行整合加工,從而形成各種媒體內容產品。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只有依托先進的技術系統,才能將內容管理切入整個生產流程之中,實現節目資料在采集、生產、存儲、分發等各環節中資源的合理流通與充分共享,推動內容創作和營銷水平的不斷提升。

圖1 全媒體內容管理結構圖
內容作為廣電媒體的核心資產,具有很高的再利用價值。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與多媒體應用模式的成熟,內容的再利用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制作播出以外,新媒體發布、素材交易、定制推送、電子雜志等多元化服務都是未來媒資的典型應用場景。媒資今后將不僅僅停留在資源庫的存儲管理檢索,而是要通過數字內容服務平臺提供產品化的內容整合、多渠道的內容展現、主動的內容推送,這就對內容資源的存儲與調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全媒體轉變過程中,首先要拓展媒資管理的對象范疇,從傳統意義上的視音頻文件轉變為集視頻、音頻、圖片、文稿為核心的多元化內容管理。如圖1所示,粗編半成品由不同的原始素材通過創意組合而成;在此基礎上再疊加字幕、配音、特效形成可以播出或推送的成品節目。這種通過原始素材關聯快速形成半成品的制作方式最大化的利用了存儲資源,不再合成輸出各個版本,減少數據冗余;便于用戶直觀明了、簡潔高效地檢索瀏覽與回調,為今后向全媒體的應用擴展做好內容儲備。
隨著移動終端與無線網絡的普及,在內容服務與推送手段上,可以考慮提供相應的APP應用,允許用戶利用智能終端查詢和發起業務請求,達到“隨時隨地、無所不在”的內容響應。在服務形式上則積極化被動為主動,在全文檢索、主題包匯編、專業數據庫等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將內容資源與用戶需求
進行知識化聚合,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貼合的使用體驗。
廣電媒體的內容管理一貫是圍繞節目制播,相應的編目業務也隨之以標準化、規范化思路進行。但隨著內容數據量的增多,如何讓一些非專業用戶快速準確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料,在保證“查全”的同時較好地達到“查準”,將成為優化內容服務的核心問題。根據“二八原則”,常規的內容資源檢索,已經能滿足八成的基本需求,而剩余20%的特殊需求則需要人工干預,從內容研發、定制推送上著手。因此,資料人員應將有限的人力集中投入到專業需求度強、資料服務量大、社會及經濟價值高的項目上去,從而體現出專業內容服務的價值。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在編目上積極適合用戶需求,同時需要在優化檢索功能,完善調用通道方面加大投入,才能逐步引導普通用戶自行完成日常的內容查詢,從而釋放出人力,轉而投入深層次的內容開發利用。
SMG由于“兩岸三地四大樓”的獨特格局,自2006年起就針對新聞、財經、娛樂等不同業務板塊陸續建設了多個媒資系統,滿足各部門用戶對內容的使用需求。然而,在實際運營中受到業務網帶寬、終端數量等限制,內容在板塊之間,尤其是一些獨立制作網的部門中的使用率并不高,系統互聯互通、內容全面共享的最初目標未能完全實現。針對這一情況,SMG于2011~2014年,在臺內辦公網構建完善內容資源統一檢索門戶——“媒資網”,使全臺用戶能夠通過辦公電腦登錄訪問,實現多個系統間內容發布、檢索調用和資源共享。
它主要包含兩部分功能:首先是囊括廣播、電視、文稿、圖片、圖書等全媒體資源的“一站式”檢索中心,目前已擁有媒資、文稿、圖書、圖片、音效等14個業務系統在內的1700萬條數據、46萬小時文件化音視頻內容,成為一個整合各種類型內容資源的信息平臺,通過全文檢索、信息瀏覽、在線視聽、收藏回調等功能,讓用戶在查找內容時愈加得心應手,資料獲取的時效性與靈活性也顯著提升。
媒資網通過相應的資源管理、數據接口整合集團各個板塊的影音圖文資源信息,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利用集團內容資源,實現跨板塊、跨載體的資料統一檢索服務;另一方面使現有的節目資料信息管理集中,便于各項管理規范的統一,并為集團內容資源對外服務打下基礎。
從2012年開始,媒資百科緊跟宣傳熱點,建立起快速響應機制,提供權威、完整的內容聚合,累積完成近兩萬個包含專業音視頻及圖文資料的百科詞條,將“媒資百科”打造成SMG的專業資源庫。站在編導的角度打造內容主題,使一線人員能夠通過百科社區提出業務需求,尋求個性化資料定制服務或自行創建、修改和完善詞條,形成各類形態的知識分享。
在全媒體時代,我們必須拋棄原先“重存儲,輕管理”“重編目,輕應用”“重實體,輕流程”的傳統理念,在強調技術平臺搭建、系統構架、存儲方式以及標準規范的同時,結合廣電媒體自身特點,考慮運作成本以及運營效益,整體布局、分步實施,并通過一系列優化與創新手段,有效地提高內容資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將內容資源管理真正融入全媒體產業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