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偉
(作者單位:平涼廣播轉播臺)
衛星地面站常見故障處理及Ku高頻頭的選用
馮 偉
(作者單位:平涼廣播轉播臺)
摘 要:對衛星地面接收站常見故障進行闡述,并對如何處理故障進行詳細歸納總結,以保障衛星地面接收站穩定、安全、可靠運行。目前高頻頭正在向數字化Ku波段發展,并對Ku波段高頻頭加以細致論述。
關鍵詞:安裝位置選擇;專業固定;電纜接頭連接;Ku高頻頭參數
衛星廣播電視地面接收站是中波轉播以及接收電視、廣播的有效方案,為了使衛星廣播電視設備取得最佳效果,下面將安裝使用中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簡單介紹如下。
1.1 衛星天線安裝位置選擇不當之一
現象:雖然拋物面天線口徑足夠大,3.0 m,但收看節目時噪波大,節目質量不高。原因:接收空中衛星傳來的電視信號時,要求地面站與衛星間不得有物體遮擋,因此,當天線安放位置選擇不當時則會發生因信號傳輸受阻而產生以上故障。排除:重選可避開遮擋的合適安裝位置。例如應避開高大建筑物、大樹等。
1.2 衛星天線安裝位置選擇不當之二
現象:接收時常有強干擾造成接收質量極差而有時又質量很好。原因:衛星天線衛星誤選在微波傳輸路徑上,因而受到微波干擾。排除:重新選擇位置以避開微波干擾。
1.3 因固定不良造成當初調好的位置狀態受風力震動等作用而走偏
現象:安裝后開始很好,經一段時間后接收質量漸漸下降。原因:因風刮、震動等原因造成天線位置整體位移或饋源、仰角圖、方位角等,造成天線失調,因而使接收質量惡化,嚴重時甚至收不到節目。排除:對天線的整體固定要采用膨脹螺栓或水泥地基等作可靠的防風、防震固定。
1.4 戶外電纜與高頻頭接觸不良
現象:地面衛星站安裝后圖像時有時無,經常有脈沖性雜波干擾。原因:同軸電纜F頭連接器芯線或長度不合適或插接不緊密,導致供給高頻頭的直流電壓時有時無,因而造成以上現象。排除:仔細按規范接好F頭方可保證接觸良好。
1.5 戶外電纜與高頻頭連接處防水不良
現象:晴天是正常,下雨時圖像變壞。原因:由于連接處防水忽略,導致雨水進入連接器內造成同軸電纜信號損失,長期因雨水侵蝕,造成同軸電纜外導體和芯線的腐蝕。排除:用防水膠帶做好防水處理。
1.6 固定同軸電纜時施工不良
現象:雖然所有設備皆正常,而且安裝調試正確,但收不到節目。原因:用卡釘固定同軸電纜時釘入了同軸電纜,因而造成了同軸電纜外導體與芯線接觸而將信短路。排除:使用鞍式卡釘,施工中注意勿傷線。
現在衛星電視正在向數字化Ku波段發展,要接收Ku波段衛視信號,除了必須用Ku波段高頻頭外,其他設備如衛星接收機、天線等與收視C波段相比,并沒有特別要求。Ku波段覆蓋10.75~12.75GHz的頻率范圍,頻寬達2GHz。由于頻域較寬,所以世界無線電通訊委員會將Ku波段劃分了5個頻率范圍,即K1~K5。

表1 Ku波段頻率范圍對照表
為了接收各頻段Ku波段信號,市場上出現了性能各異的Ku波段高頻頭。首先是本振頻率各不相同,常見的有9.75GHz、10.25GHz、10.75GHz、11.25GHz、11.30GHz幾種。此外高頻頭還有單極化、雙極化之分;單本振、雙本振之分;單輸出、雙(多)輸出之分。其實弄明白Ku波段高頻頭并不難。Ku波段高頻頭除了工作頻率高,結構尺寸小以外,還有一點與C波段高頻頭不同,就是其本振頻率比衛星下行頻率低一個中頻。衛星接收機的輸入頻率范圍是950~1450MHz,選擇Ku波段的輸入頻率范圍,只要是欲接收的衛星信號下行頻率與高頻頭本振頻率之差落入衛星接收機的輸入頻率范圍即可(見表1)。
Ku波段高頻頭,目前有兩種最常見的選擇。一類是本振LO=11.25GHz或11.3GHz的雙極化單本振饋源一體化高頻頭,例如PBZGOLD1040(11.25GHz),Acer(11.3GHz),ASN(11.3GHz)等,它可接收下行頻率為12×××MHz的大多數Ku波段衛星節目。另一類是本振LO=9.75/10.75GHz或10.60GHz的雙本振Ku波段高頻頭,這類Ku波段高頻頭可以接收11×××~12×××MHz的所有Ku波段衛視節目。
由于近年來,國家對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的發展逐漸由C波段趨于Ku波段的發展,Ku波段衛星調整也較為頻繁,為了更好地保障各臺站、Ku波段信號的順利接收,我們務必掌握Ku波段的高頻頭技術性能和各項參數,使我們接收的衛星信號達到最佳效果。
作者簡介:馮偉,平涼廣播轉播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