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宏睿
(作者單位: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數字電視的網絡傳輸與前期調試研究
左宏睿
(作者單位:江西省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有限公司宜春市分公司)
摘 要:媒體技術,一直以來都是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而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媒體技術也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其中電視就是一種比較重要的媒體設備,特別是“數字化”技術的普及讓數字電視普及到了整個市場,但網絡信息技術的誕生,給數字電視的發展又帶來新的契機,即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與傳統電視媒體、數字技術完整契合,創造出新的網絡數字電視媒體。當然,研究數字電視的網絡傳輸與前期調試也將成為網絡數據設計和實現的有效參考。
關鍵詞:數字電視;網絡傳輸;前期調試;方法研究
要實現數字有線電視的網絡傳輸,首先需要對傳輸的結構進行設計,即包含三個結構。
1.1 前端結構,這一結構是數字有線電視信號發生的起點,也是整個數字電視網絡結構的基礎,而前端結構又可以分為4個組成模塊,即信號輸入、信號處理、信號發射、信號管控。其中輸入模塊負責收納信號,即包含衛星或者有限信號等,然后將信號傳輸到系統中;信號處理模塊,則是對輸入的信號通過解析和復用等方法,將信號進行處理或者簡化,同時輸送到信號發射模塊;為了保證信號能夠成為符合網絡傳輸標準的信號,發射模塊需要對信號進行調試,一般采用61QAM調制解調器,然后進行信號輸送;信號管控模塊的作用則是保證用戶信息以及計費標準的控制,同時為保證信息安全性,需要對信息進行加密,同時也擔當著信號交換任務。
1.2 網絡結構,對數字有線電視來說,網絡結構也與互聯網意義,即分為星型、樹型、星樹混合型還有雙星型,而根據目前國內外市場調查,雙星型是一種最常見的結構類型,在傳輸信號時,其主要是通過總前端及分前端的渠道分別完成傳輸。而較其他網絡機構而言,雙星型結構具有強大的拓展功能、合適的網絡功能以及較高的可靠性,而且在交換信號階段產生問題較少,為網絡信號正常傳輸帶來較好的條件。
1.3 終端結構,終端結構是用戶操作的一個結構,也是信號接收的結構,常見的終端結構是電視機頂盒,從網絡傳輸的信號會通過機頂盒輸出模擬電視信號,從而保證為用戶提供完整的服務[1]。
網絡數字有線電視的發展前景極為巨大,特別是寬帶網絡已經基本覆蓋全國,所以網絡數字有線電視發展已經具備良好的環境基礎。因此,對于運營商來說,若要自身的網絡數字有線電視服務足夠吸引用戶,則必須要保證其內容的充實。而目前來說,網絡數字電視的內容已經涵蓋了諸多方面,除了包含傳統電視的節目以外,還可以包含廣播接受、信息傳達、電子商務等應用內容,而具體的服務內容規劃,需要開發商對于根據市場商機以及自身技術水平進行相應的調整。
由于信號是需要不間斷且穩定的,所以,對于用戶來說,網絡信號的傳輸穩定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對于目前網絡電視出現信號不穩定的問題,多數都是由于市供電系統產生相應的干擾信號所致。因此,若要提升網絡傳輸性的穩定,首先需要提出減緩供電系統對網絡傳輸造成的影響和干擾。例如,可以建設相應的信號測試設備,對于網絡信號的變化以及網絡設備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管。若信號采用的是交互數字傳輸,則可以在合適的范圍內,通過拓展上行信道頻道帶寬。若無法減少目前供電系統對于傳輸信號的干擾,則需要通過降低信道干擾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對干擾源進行即時監控,觀察干擾信號出現的規律。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諸多已經具備網絡電視基礎的地區,其有線網絡通過數字化出現故障問題要明顯多于模擬傳輸階段的故障問題。由此可見,數字電視開通前的網絡調試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有效的調整可以直接降低出現故障問題的幾率,從而提升傳輸信號的質量,讓用戶獲得滿意的服務。當然,要進行網絡調試,首先需要準備相關的調試設備,一般采用的是有碼流分析器以及數字場強器,兩者可以玩轉獲取當前傳輸網絡中的各個指標,然后開展詳細的檢查、分析,最后算出實際需要達到的技術標準。采用數字終端模塊,還可以了解目前網絡傳輸狀況以及相關的傳輸問題,最后找到出現問題的信號段,開展故障排查,找到實際的故障,最終保證網絡調試能夠更加準確和有效[2]。此外,數字電視開通前的網絡調試與傳統模擬電視的調試存在明顯的差異,即在頻道調試方面、傳輸質量影響方面、傳輸問題現象方面、對于網絡回波的敏感度方面,而相關調試人員必須要根據兩者之間的差異性進行調試,避免單一依靠經驗進行調試。
隨著信息化網絡技術的不斷推進,通信行業的發展也日益成熟,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牽動整個媒體行業的連鎖發展。特別是從模擬電視、數字電視發展到現在的網絡數字電視,其融合進去的將會是更加便捷、更加迅速、更加多樣的服務內容。不過,這些都需要建立在有效的數字電視網絡傳輸與調試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1]拱巖.數字電視的網絡傳輸與前期調試研究[J].硅谷,2012,(5):102-104.
[2]陳偉通.數字電視的網絡傳輸與調試技術要點[J].科技與創新,2014,(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