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竹樹
摘 要: 德育是教學的應有之義,更是教育教學的最高目的,也是最終目的,但德育不會從天而降,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德育是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數學課堂 德育教育 方法研究
物理學家勞厄說:“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剩下的東西。”學生將來可能會遺忘部分知識,但是學科中滲透的德育教育,都會在他們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德育無時空限制,在數學教學這個大舞臺,教師可以大有作為。
一、在數學故事中滲透愛國主義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1.通過古代數學專著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如東漢《九章算術》分九章介紹了許多算術命題及其解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南朝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成就,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2.通過數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有一次陳景潤去理頭發,他是38號,理頭發還早著呢,于是去了圖書館,忘了理發,38號的牌子還在口袋里。
3.通過精彩的數學小故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臺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結果人贏了。她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譽為“數學魔術家”。
二、在解題過程中滲透腳踏實地的精神和細心的優秀品質
1.通過運算規則培養學生腳踏實地的精神。數學運算要求學生嚴格遵循數學法則、數學定理和運算順序進行,每一次運算都需要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進行運算。每一次計算出正確的結果,都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腳踏實地的精神品質。
2.通過幾何推理培養學生有理有據的品質。幾何非常重視證明過程的完整性與因果關系,每一道幾何證明題都要求學生利用已知條件,系統完整地寫出推導過程,每一個結論背后,都要求有因果關系做支撐,不能無中生有,更不能憑空捏造事實。
3.通過高精度例題讓學生養成細心的好品質。許多計算結果對精度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如生產一種零件,標明的要求是Φ50■■,如果一零件的直徑是49.8,則該零件是否合格?這時教師可以跟學生開個玩笑,假如我們班有位馬虎的小工作人員,而這個零件是用來制造長征系列火箭的,哪天火箭發射升空,恐怕火箭剛上天,馬上就會掉下來,全班哄堂大笑,在笑聲中達到提醒學生平時養嚴謹細膩的好品質的目的。
三、在實踐探究中滲透合作學習和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念
1.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大局觀和協作意識。現代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如教師布置畫立體圖形的三視圖的任務,學生先要學習相關知識,互相討論、取長補短,并由小組成員準備相關的工具,如正方體、長方形、三棱錐、圓柱等工具,由于小組成員的位置不同,畫出來的三視圖不盡相同。這種活動會鍛煉學生把握全局的能力,形成協作觀念。
2.通過解決探究難題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的信念。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許多有挑戰性的難題,部分學生有畏難情緒,甚至舉雙手投降。教師可以多設置幾個小問題,讓學生在就近發展區附近跳一跳就能解決這類問題,有效地分解難點。經過老師的鼓勵,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形成勇于面對挫折的信念。
四、在課外作業中滲透堅持不懈和懂得感恩的精神品質
1.通過堅持做高質量的作業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數學每節新課后,老師都會布置相應的作業檢測學生和掌握情況,讓學生熟練鞏固所學知識。一個好的學生總能按質按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2.通過課外延伸培養學生懂得感恩的精神。布置作業滲透德育教育于無形之中。如學生學習了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后,我布置這樣的作業:親自動手制作一個漂亮的立方體盒子(可以是圓柱體、圓錐體等),在盒子里裝入卡片或一封信,送給你的師長或朋友。學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作業,格外興奮,做起盒子來特別起勁,有的甚至做了3種不同的禮物盒送給父母親,父母親收到這樣特別的禮物也很高興。這樣的作業學生喜歡、家長高興,讓學生收獲了感恩、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五、在創造性使用教材中滲透節約環保和法制觀念
1.通過學科的互相滲透培養環保節約等意識。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許多領域,都可以讓數學教學中的德育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放開眼界,把其他學科、社會知識都納入數學教學中,為我所用,并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環保節約等意識。如通過數學課題學習,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在十字路口統計10分鐘內行人闖紅燈的人數,學生統計到相關數據的同時,會反思這種不文明行為的危害性,更多地思考社會責任。
2.通過創造性的材料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課本中一些素材,教師可以創造性地加以利用或改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法制觀念的熏陶。如有這么一道數學題:一個食堂原存煤400公斤,原來每天用煤若干公斤,由于改造鍋爐,每天少燒煤20公斤,結果多燒了一天,求原來每天燒煤多少公斤?要求學生列出方程■-■,并根據這一方程,仿寫出與題意相近或相似的生活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幫學生先編一道題目,一段400千米的高速公路限速100千米/時,同一車隊甲、乙兩司機跑完全程后,對話如下,甲:“你的車速太快了,平均每小時比我多跑20千米,少用我一個小時就跑完了全程,還是慢點。”乙:“我的最大時速不超過我平均時速的10%,可沒有超速哦。”乙超速違法嗎?這里,教師要告訴學生限速是指行駛中每一時刻都不能超過100千米/時,讓學生樹立安全法制意識。
現代普遍認同的“德育滲透是指將德育目標通過各種途徑,依據德育與其他領域的聯系,運用各種手段與措施以不易覺察、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德育內容緩緩地傳遞給學生的過程”。教師要因勢利導進行德育嘗試與創新,切忌臨時性的、隨機性的、形式化的德育,要讓數學教學與德育和諧統一,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邢成云.“化歸思想”應用案例舉隅.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5. 10.
[2]陳發軍.課堂德育滲透機制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