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擴戶提質”提升農行城區行競爭力
蘇州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
城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人口聚集、資源豐富,是金融機構重點發展和核心競爭區域。農行城區行開展以新客戶拓展和老客戶維護為重點的“擴戶提質”工程,實現多層次客戶群體的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對提升綜合競爭力、加快經營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客戶基礎比較薄弱,多層次的客戶結構尚未調整到位。以農行姑蘇支行為例,客戶主要以“國字頭”單位、大型集團客戶、房地產客戶為主,優質小微企業客戶不多,新客戶拓展形勢也較為嚴峻,貸款投放主要是投向一些老客戶的新項目,尚未形成以“機構類客戶為支柱、大客戶為重點、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多層次客戶結構。個人高端優質客戶占比不高且結構單一,主要由玉器經營商戶、企業財會人員等構成,對于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滲透還不夠,客戶群體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零售業務的拓展和推廣;此外古城區人口也逐年減少,客戶流量不足。
(二)網點布局不夠科學,進駐新興熱點板塊的步伐遲滯。近幾年來,城市在行政區劃調整、空間擴容升級、新城開發、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方面動作不斷,很多區域已經由原來的城市邊緣區域轉化為人氣集聚地帶。農行城區行在這些新興區域的網點進駐步伐較緩,而客戶選擇銀行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傾向,因為在優質客戶密集的新城板塊布點較少,持續發展乏力。
(三)考評制度有待完善,部分員工干事創業“三力”不足。目前城區行的績效考評,注重“大而全”,未充分考慮網點自身資源和目標客戶結構,對打造特色網點關注得較少。基層網點每個指標都要抓,精力、資源分散,無法抓精、抓強、抓大,徒增經營管理壓力。此外,指導、考核、激勵措施沒有完全到位,部分干部員工工作激情衰退,缺乏責任感、危機感和緊迫感,能力、壓力、動力“三力”不足,存在不會做、不愿做、不用心做工作的現象。
(一)做實新客戶拓展,提升有效客戶。
1.緊扣目標,精確定位,做大對公客戶規模。一是以名單制客戶管理為抓手,定期下發客戶名單并逐一排摸,確定客戶營銷責任主體,爭取建立合作關系,擇機強化營銷。二是繼續抓大項目、大客戶,深化與地方政府、事業單位、金融同業以及優質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客戶的關系。持續跟進城市建設步伐,加強與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地下城市管廊開發、污水處理、新城建設主體合并等新融資平臺的合作,加大對產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三是重點拓展優質小微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通過轄區資源對接工作,深挖街道、各類協會、商會、產業園、專業市場、記賬公司等優質資源,同時對重點集團大客戶、大型商貿單位的上下游客戶提供產業鏈信貸,全面調查,細分市場,鎖定優質小微客戶群體。四是開展新客戶拓展競賽活動,配置一定的費用和計價工資,以掌握源頭信息為起點,明確職責分工,鼓勵全員參賽,加強客戶和對公有效賬戶的營銷工作。
2.細分市場,做實營銷,增加個人有效客戶。一是做實分群營銷。對目標客戶群體開展個性化營銷,搶挖城區高端出國留學客戶和代發工資客戶,積極培育基金客戶、打新股客戶、房貸客戶群體,開辟個人貴賓客戶新的增長點。二是做實聯動營銷。搭建信息平臺,加強各條線之間的信息溝通,共享信息資源;成立聯動營銷工作組并明確職能、完善流程,實現精準營銷。三是做實項目營銷。充分利用在項目中的話語權以及和項目合作方的良好關系,通過行內聯動、項目方聯盟營銷、產品交叉營銷等方式,充分挖掘項目內部個人中高端客戶群體的潛在需求,整體促進和帶動零售業務發展。四是做實大堂營銷。以提升個人貴賓客戶交叉銷售率為抓手,加強大堂經理、個人客戶經理、柜員這一“鐵三角”的團隊協作。五是做實全員營銷。開展“1+N”全員營銷活動,通過設置營銷紅黑榜、每月召開全員營銷情況通報大會、印發《零售業務特刊》表揚營銷能手并交流營銷經驗等措施,在全行營造高漲的營銷熱情。六是做實電商營銷。做好互聯網時代的“新金融”,加大“E商管家”電商服務平臺的營銷力度,重點推廣個性化定制開發模式。
(二)做精存量客戶維護,提升綜合回報。
1.開展對公綜合營銷,深挖合作潛力。做好分層維護、細分挖潛和批零聯動營銷,深入研究客戶財務結構及其資金運行特點,通過貿易融資、票據池等產品和結算工具,為優化客戶財務結構和資產保值增值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務,同時圍繞產業鏈和資金鏈營銷上下游企業。采取包戶包效的考核辦法,把優質客戶的營銷及維護落實到客戶經理,做到有團隊、有方案、有臺賬,重點考核存貸比、代發工資、保證金、結算份額等指標,考核到位、獎懲到位,形成行長抓大戶、全員抓賬戶的營銷氛圍。
2.做好個人客戶維護,增加客戶粘性。一是“請進來”,開展貴賓客戶招募及提升計劃活動,推進貴賓客戶積分換禮活動,贈送專屬回饋。二是“走出去”,開展個人貴賓客戶分層拜訪活動,加深彼此感情,探索客戶需求。三是“搭平臺”,做大貴賓客戶“圈子”營銷,探索建立投資理財、休閑旅游、藝術品鑒、體育健身等俱樂部,搭建高端人士溝通交流平臺,定期開展活動,提高客戶忠誠度。四是“增體驗”,加強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知名高校、中學、醫院、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各類高端衣食住行商戶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為貴賓客戶提供全面綜合服務。五是“強五崗”,深化推廣“五崗管戶績效”,結合貴賓客戶招募和資產提升計劃,網點負責人、客戶經理、理財經理、大堂經理、低柜柜員按照“先認領、后指派”的原則,提高貴賓客戶維護率,提升高凈值個人客戶貢獻度和份額。
(三)推進網點渠道建設轉型,調優網點布局。
1.在網點布局規劃上,規模化與多元化結合。城區行應加快網點建設步伐,在新興商業區、居民區和金融聚集區合理布點;同步推進傳統物理網點和精品自助銀行建設,通過多元化布局,不斷擴大市場有效覆蓋面;抓緊落實低效網點“瘦身”計劃,撤并低效網點,優化調整人力資源結構,以規模化和多元化相結合的思路,構筑城區行渠道網絡優勢。
2.在網點功能定位上,綜合型與特色型并容。根據每個網點的區域特點、客戶結構、員工能力以及周邊金融同業的發展情況,繪制網點金融生態圖,明確目標客戶、重點市場和發展方向,將各個網點定位于綜合型網點或特色型網點。通過建設一批小微企業特色網點、科技型企業特色網點和社區輕型網點等,構筑城區行特色競爭優勢。
(四)創新考核激勵機制,加強隊伍建設。
1.轉變考核方式,強化精細管理。結合網點功能定位和自身特色,在下達考核指標時有所側重,既可促使網點集中資源和精力做大做強優勢業務,也可通過網點整體的“專而精”特色促進全行業務經營全面、優質、協調、強勢發展。具體到各崗位,對網點一把手行長重點考核新開戶、管理質量和帶隊能力;運營主管除了做好運營基礎管理外,還應將柜面營銷、規范化創建、聲譽風險防控、新人培養等一并納入考核范疇;客戶經理不僅要做好“操作工”,更要走出去做好“營銷員”,實施業績末位淘汰;嘗試將柜員收入分為業務量工資和營銷工資,確定全行業務量工資標準,改變大網點和小網點柜員收入差距大的現狀,激發小網點柜員工作熱情。
2.強化隊伍建設,注重人文關懷。城區客戶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越來越專業化、多元化、個性化,對城區行員工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將隊伍建設與業務發展齊抓共管,突出精神引領和人文關懷。一是營造良好的新人培養氛圍,通過學會、團委、工會等組織的各類活動搭建多渠道、寬領域的成長平臺,為青年人才創造“跳出來”的展示機會,并建立各條線人才儲備庫和師徒結對幫扶機制。二是激發中年員工工作熱情,提升職業續航力,可嘗試為在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和退休員工頒發榮譽獎牌,挖掘優秀中年員工的先進事跡和工作經驗,開展巡回講座、編發系列簡報。三是主動關愛員工,及時跟蹤了解員工思想及心態變化,幫助員工解決生活困難、釋放心理壓力、緩解不良情緒。通過系列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發全行比學趕超的熱情,打造合力強大的專業團隊。
(課題組長:顧英姿成員:吳偉民、倪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