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杰
科技金融與農行業務發展研究
□李良杰
科技金融主要是指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相互融合,使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借助金融的強力助推。在新時期新階段,充分發揮科技金融的優勢,將會給農行的業務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金融創新需要科技創新作為技術支撐,科技創新需要金融作為資金支撐。在21世紀金融業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要想把農行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商業銀行,技術創新以及金融創新的結合將會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銀行傳統盈利模式將會產生很大的改變,而以科技促進金融業的發展已成為發達國家已經驗證的成功途徑,農行應依據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抓住科技金融的發展機遇,促進業務穩定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科技創新以及科技與金融結合認識的不斷加深,我國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促進經濟開發、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進程的相關政策。其中國務院先后頒布《關于科學發展撥款管理的暫行規定》、《關于進一步支持出口信用保險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服務的通知》等文件以促進金融保障科技的發展,財政部先后頒布多條規定促進技術產業的發展,一些商業銀行也曾頒布科技貸款規定來支持科技企業的發展。但與國外商業銀行相比,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還存在以下幾點差距。
(一)經營管理體制不夠靈活,難以適應科技企業的融資特征。我國商業銀行設立了一批科技銀行,但在經營管理上不具備自主決策權,難以適應科技企業高收益性與高風險性并存的特征。同時國內科技金融在為科技企業服務的過程中仍然以傳統的獲取利息為單一盈利模式,無法做到股權融資、與風險機構合作以轉移風險等綜合經營方式,導致金融業支持科技創新的動力不足。
(二)我國科技金融發展模式單一,投入效果不夠理想。各級財政對科技的投入從1978年的52.89億元到2013年的6184億元,36年間增長了116倍。但在科技金融的發展過程中,對于科技的財政投入主要以無償撥款為主,且直接撥付給企業,與金融手段結合不夠,無法充分發揮科技企業與金融業之間的聯動作用。很多科技金融手段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導致科技金融的發展受阻。
(三)科技企業融資困難,銀行貸款規避科技型企業。高科技企業在產品研發、產品生產與銷售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以企業貸款產生的利息作為利潤主要來源的銀行因此回避給科技型企業和項目進行貸款融資。由于金融專業性人才的缺乏、創新能力的缺失導致銀行缺乏對科技型企業的正確判斷和分析,科技金融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很大的考驗。
(四)科技金融政策不夠全面,保障機制不夠完善。我國雖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來促進科技金融的發展,但仍未在整體性與系統性上對其發展提供足夠的保障。為促進科技金融的發展,還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相互配合,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保證科技金融的穩定發展。
通過對發達國家科技金融的研究可以發現,金融提供給科技所需要的研發資金,最終將會形成科技成果應用到生產中去,從而實現產業化的升級與調整,科技企業的壯大同時給金融業帶來存款、貸款與中間業務收入。與此同時技術還能夠提供給金融各個部門獨有的技術服務,推動金融創新發展。農行如能夠加快科技金融的發展,將能夠在以下幾方面對農行的業務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對業務經營上的影響。科技金融的運用,在給科技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也避開了大型銀行服務的目標集中市場,避開了同業競爭過于激烈的領域。同時農行可實行股權融資以及追加擔保方式實現風險覆蓋,最終實現業務經營的多元化和創新化,避免陷入利率競爭的泥潭,為農行業務發展開拓新的市場。在科技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可吸收科技企業和風險投資公司的資金作為銀行存款,促進農行業務穩定協調運行。
(二)對社會地位與社會形象的影響。農業銀行作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物理網點多、客戶群體大且參差不齊的現狀。為適應新時期金融業的發展,農行需改變在客戶心中的臃腫低端的固有形象。科技金融的發展將會成為農行轉變社會形象的一個重要契機,在為三農服務的同時服務于高新技術產業,增加高端客戶比例,為把農行建設成為綜合性商業銀行打下基礎。
(三)對服務方式和服務范圍上的影響。目前金融業正步入網絡化、虛擬化的時代,科技金融的發展可以讓農行依托技術革新建立起大型網絡平臺,從而逐步替代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隨著科技金融發展的不斷深入,可通過網絡將金融服務送達到每位客戶家中,促進農行服務方式的革新,擴大金融服務的范圍。
(四)對金融市場一體化和全球化進程中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全球分散的金融市場將會慢慢整合為一個整體。農行在發展科技金融產業的過程中,能夠為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做出自己的貢獻,推動我國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發展進程。
科技金融的全面發展,能夠促進金融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銀行生產要素穩定增長,科技與金融的結合能夠給農行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新的發展突破口,為把農業銀行建設成為國際一流銀行打下基礎。與此同時科技金融的發展能夠使現代科技與金融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共同發展,優化經濟結構,為我國經濟轉型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在科技金融的發展中,可采取以下幾點政策措施。
(一)建立專門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支行。在各地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新興產業聚集地增設科技支行,針對性地服務于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允許科技支行建立專屬的組織構架、利率風險定價機制以及獨立核算機制,開設專門的業務拓展部、信貸審查審批部進行業務經營和審批,推動農行科技金融的發展。
(二)推進科技支行組織結構創新,突破原有經營體制。由于科技支行所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應允許科技支行突破現行的分業經營體制,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在向科技企業提供信貸融資的同時,也可以對科技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三)簡化貸款手續和放款流程,實施差異化利率定價。處于成長期的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需求頻繁,對貸款審批以及貸款發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江蘇省無錫農業銀行科技支行為例,其在實際的業務運行中簡化了放款手續,能夠做到快速批放,從而滿足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同時處于初創期與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為減少其生存成本,需在開始階段降低貸款定價水平,待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后,通過一系列的補充協議收回前期的運用成本。
(四)為金融企業提供創新型金融產品,推動科技金融的深入發展。針對科技型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量身定做產品組合,形成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培養企業客戶忠誠度。在開創的初期提供信用貸款、股權質押貸款、訂單融資等差異化服務,在公司發展壯大后提供抵押貸款、企業股權回購等業務,進行專業的檢查和科學評估,避免因金融產品的同質性而激烈競爭。
(五)注重科技金融發展中的風險監管,促進業務穩定健康開展。一是要有精通科技與金融的復合型人才對科技產業進行深度分析,對科技型企業的組織架構和經營目標進行深度剖析;二是落實信貸專員對貸后資金的監管,協助企業健康穩健發展;三是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征,要建立相對應的風險警示制度,確保信貸業務的穩健發展;四是推動科技企業擔保業務的發展,推動第三方擔保機構與銀行、企業之間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南京城北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