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倩
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農行應對策略
□陶倩
2015年,互聯網金融發展逐步趨于成熟,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農行應積極適應行業發展趨勢,創新機制,開拓新平臺。本文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并對其優缺點進行了分析,提出農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有效措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帶動經濟迅猛發展。截至2014年底,我國銀行業人民幣存款新增9.48萬億,同比減少3.08萬億。而以B2B為主體的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8萬億,同比增加21.3%。由此可見,存款正迅速剝離傳統金融業,流入新興電子商務領域。
阿里巴巴作為目前電商最杰出的代表,旗下支付寶實名用戶早已突破3億戶,覆蓋全國四分之一人口,成為全球最大移動支付平臺。其中手機支付活躍戶數也位居全球第一,電子支付方式已顛覆傳統貨幣領域,讓人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淘寶購物、網上理財、手機轉賬等,電子貨幣取代傳統紙幣被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支付寶領銜掀起一陣“搶紅包”熱潮,并在除夕當晚達到頂峰。2015年2月18日,有6.83億人參與了支付寶“口令+圖片”方式的搶紅包大戰,共計收付金額40億左右。除此之外,支付寶與天弘基金聯合推出的余額寶業務截至2014年底坐擁1.85億用戶,交易總規模達到5789億,為客戶累計收益240億元。
余額寶為何會成為大眾存款新寵?主要因其便捷的操作、高額的收益和個性化的使用方式。余額寶可以基于手機APP端操作,綁定支付寶賬戶后,即可隨時隨地將資金轉入轉出,及時到賬,操作方便,用戶體驗度高。而銀行傳統理財產品大部分5萬元起售,收益率較高的產品起點金額達到10萬,用戶需先進行理財簽約、風險評估,才能正式購買理財產品,且受到購買額度和購買時間限制。而余額寶最低轉入金額為1元,整數即可,降低了準入門檻,涉及客戶群體更為廣泛,因此收攏了大部分閑散資金。目前,余額寶七天年化收益率達到4.462%,而銀行定期年息3.3%,活期利率僅為0.35%。除了高收益,余額寶更推出水電繳費、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等業務,集收益與消費為一體,旨在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務。
各大基金公司也紛紛推出類似產品,如匯添富現金寶、華夏活期通等。各類網絡金融產品的興起極大沖擊了傳統銀行業的發展,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正成為沖擊傳統銀行業的“罪魁禍首”,昭示著互聯網經濟發展新時代的到來。
(一)優點
1.收益高。互聯網理財產品之所以受到熱捧,主要是因為其高額的收益。相比于銀行的存款利率,在線理財產品動輒5%以上的利率,真正做到了活期的便利,定期的收益。
2.成本低。互聯網金融平臺基于網絡操作,客戶在平臺上搜索適合自己的產品進行付款,產品公開化,透明化,不存在銷售傾斜。且支付界面簡潔易懂,操作便捷,客戶無需叫號等待,基本實現即操作即到位,省去柜面人工操作的繁瑣過程,效率大幅度提升。
3.門檻低。銀行各類理財或收益產品都有起點金額限制,這使銀行流失了相當一大部分閑散資金。而新興網絡金融產品,如余額寶,1元起存,無起點限制,無額度限制,隨時轉入,隨時轉出,門檻低,所有人都可以買進,無對象限制。因此客戶突破了地域、空間的限制,覆蓋面廣。
(二)缺點
1.安全存在隱患。相對于傳統銀行辦理業務必須出示身份證,留存紙質憑證,全程攝像頭監控不同,在線操作很難保證用戶信息不被泄露。目前絕大部分在線金融平臺不具備完善的實名認證體制,用戶使用手機號碼或者郵箱即可注冊進行資金操作。我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電子時代病毒黑客猖獗,獲取密碼輕而易舉。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若不完善登陸及支付方式,將極大地威脅用戶的資金安全。
2.普及難度較大。網絡金融平臺用戶絕大部分為年輕客戶群,他們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接受新變革,成為網絡平臺用戶主力軍,但這部分用戶的消費能力有限。而銀行的傳統客戶群,依賴銀行服務,對網絡資金安全性存在質疑,這一部分客戶的拓展是網絡金融平臺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網絡金融全面普及不太切合中國目前的國情,貧困地區溫飽解決都是一大難題,更不用提上網買理財產品了。
3.行業監管乏力。目前,中國社會信用環境存在嚴重缺失,行業監管乏力,沒有完善的針對互聯網行業的專項法律條例和制度。
目前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即線上金融,為更好適應經濟發展新趨勢,各大商業銀行也紛紛涉足電子金融行業,推出各自標志性產品。如交行的“交博匯”、建行的善融商務。農行也成立多家科技銀行,為電子金融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農行發展互聯網金融具有較強優勢。首先資金充裕,能保障金融平臺的資金投入;其次物理網點多,個人、對公客戶基礎雄厚,若拓展金融平臺,將有穩定客戶群體;再次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方面機制完善,能提供較強后備儲蓄。但優勢的背后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弱點,如線上金融平臺創建初步涉及,基礎較薄弱,且線上線下平臺對接不夠嫻熟,未形成完善機制。農行應重點解決如何應對網絡金融發展的大趨勢。
(一)創新產品平臺,擴大服務半徑。在現有的電子產品如手機銀行、K寶、K令基礎上創新產品,推廣新平臺。農行此類電子產品具有轉賬、理財、支付等基礎功能,但與目前大型電商豐富的線上功能相比,只能望其項背。擴大自身電子產品服務范圍勢在必行,否則將被淹沒于時代發展的洪流。“E商管家”電商平臺的上線,即是為了順應互聯網金融大潮推出的全渠道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利用農業銀行強大的網絡和客戶資源,為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提供集供應鏈管理、多渠道支付結算、線上線下協同發展、云服務等于一體的定制化商務金融綜合服務。主要包括多渠道支付、財務管理、銷售管理、訂單管理、物流管理、客戶管理和統計分析等功能。“E商管家”的推廣是農行邁向網絡金融重要的一步,是對電子金融市場的試水,也為今后新產品新平臺的推廣積累豐富的經驗。4G時代移動支付功能也是潮流新趨勢,農行應著手手機支付平臺搭建,通過手機綁定,搶占青年客戶群。同時研究類似余額寶的集理財支付于一體的電商平臺,充分保搶挖線上線下資金。
(二)強化互惠合作,創新特色產品。農行資金量龐大,客戶信息基礎雄厚,具備成熟的金融體系和服務設備。但與大型傳統電商相比,在專業技術、物流配送、科技人才儲備方面存在明顯劣勢,拓展合作非常必要。農行應利用傳統電商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平臺抬升自身產品起點,延伸產品觸角。傳統電商難掩其商人追求利潤的本質,是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基礎上服務大眾。而銀行推廣自身的電商平臺則是為進一步穩定客戶,服務客戶,增加客戶黏度。所以農行需要借助傳統電商平臺推出具有本行特色的合作產品,最終實現互惠互利,資源整合共享。
(三)提高服務質量,維系客戶群體。線上金融產品便捷的操作、豐富的功能是傳統銀行無法替代的,年輕一代客戶群也多為手機支付忠實用戶。農行想要穩定資金,擴大客戶群,強化服務是永恒不變的主旨。“賓至如歸”是服務行業的共同追求,銀行業作為服務業,也應當追求令客戶舒適、舒心的服務。農行需在穩定傳統柜面服務質量的同時,讓一線員工年輕化、專業化,即豐富柜面操作人員和大堂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為客戶量身定制產品,不硬性營銷,不強制營銷,讓客戶有充分的產品自主選擇權,在盡可能拓展新客戶的同時,維系資深客戶。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如東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