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南通分行課題組
新常態下“三農”業務發展對策建議
農業銀行南通分行課題組
隨著國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持續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力度,農村經濟發展中農地產權要素明顯增多,城鄉資源流動更加頻繁,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顯現,本文對南通地區“三農”業務發展現狀開展調研,提出農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新主體不斷涌現。當前,南通農村新興、優質的經濟主體不斷涌現,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此外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內的優質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新型城鎮化的開發建設、運營企業以及集體產權改革推動的集體經濟組織等,都為農行改善縣域客戶結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新要素不斷增多。農村承包地、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以及農民宅基地產權全面發展,農地規模化流轉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推動縣域工業集中和產業轉移、農民的集中居住,農地產權抵押擔保權將進一步做實。隨著新型農業的發展,林權抵押、大型生產農具抵押、海域使用權抵押等新要素也在不斷涌現,為農行發展“三農”優質客戶提供了支撐,有助于解決“三農”擔保難題。
(三)新渠道不斷擴大。隨著農村手機、電腦的普及,農村社區化的逐步推進,依托手機、電腦和自助機具拓展網絡金融、移動金融、社區型金融渠道,正成為農業銀行渠道戰略的重要選擇,有利于以較低成本擴大對農村客戶金融服務的有效覆蓋。
(四)新市場不斷發展。隨著“四化同步”戰略的持續落地,現代農業、縣域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新型城鎮化和農村商品流通業等成為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農業銀行打造核心競爭力、搶占藍海市場份額要瞄準的核心“礦區”。
(一)服務渠道不斷拓寬。物理網點有效布局,網點數量在轄內四大國有銀行中列第一;自助銀行含金融便利店保有量突破80家,有效彌補了空白鄉鎮無網點的劣勢;布設“惠農通”服務點1784個,實現助農取款行政村全覆蓋。
(二)服務平臺不斷創新。打造銀政金融服務平臺,自主研發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打造銀企金融服務平臺,試點推廣“E商管家”電商金融平臺,融合了線上線下多種支付渠道;打造“金融微生活”移動服務平臺,銀校通、銀駕通、銀運通、銀醫通、“社區金融微生活”手機App,農產品物流中心自助圈存等移動金融產品均已上線。
(三)服務產品不斷創新。創新審批省內首筆棚改貸款(期限15年),創新推出科技金融產品——“金科通”,率先在全省探索開辦“金農貸”業務,以“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與江蘇省漁船檢驗局、漁港監督局聯名發行了“金穗漁業船舶卡”,創新并推廣農產品季節性收購貸款、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縣域商品流通市場貸款等新產品,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
(四)服務力度不斷加大。與南通35家省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服務覆蓋率達92%;加大對土地儲備項目、新農村建設服務、水利建設項目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農行的貸款市場份額。
(一)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方面。
1.工作進展不平衡。家庭農場處于萌發期,土地租金負擔重、土地租期穩定難、抗風險能力弱、融資交易成本高等,不利于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水平的提高;專業大戶處于過渡期,在家庭承包基礎上孕育,隨農業生產分工分業不斷深化而發展,將逐步向家庭農場或農業企業演變;農民合作社處于成長期,規范發展和規模發展水平有待提高;龍頭企業處于轉型期,存在經濟總量不大、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夠等問題。在主體的培育上也存在認識誤區:一些地方盲目推進、下指標搞考核、重數量輕質量;個別地方熱衷于引進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種農民承包地,給農村穩定埋下隱患。
2.帶動機制不健全。新型經營主體和傳統農戶之間以及新型經營主體之間聯結機制不夠順暢?!昂献魃?農戶”合作不緊密,合作范圍和規模都較小,帶動能力有限;“龍頭企業+農戶”部分停留在土地租金加勞動報酬,產銷關系不夠穩定,存在違約現象;“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運作不規范,有的農業企業領辦的合作社,社企不分,不按合作社章程管理和運作,合作社成員的利益得不到保證;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服務能力弱、服務領域窄、服務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3.扶持政策不配套。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政策體系尚未形成,措施之間聯動性不明顯。財政扶持不平衡,對作為糧食生產生力軍的家庭農場沒有專門扶持,對新型經營主體所急需的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投入不足;金融服務由于缺乏抵押物,融資難特別是中長期貸款難成為困擾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突出問題;保險服務覆蓋面小、大田作物補償標準低,農業保險滿足不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需要;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過于原則,實際執行缺乏操作性;土地流轉不暢,新型經營主體擴大土地經營規模面臨許多難題;經營人才缺乏,新型經營主體吸引人才難,培養后備人才更難;受制于設施用地政策,缺乏足夠的晾曬場、烘干設備和倉儲設施;各地在執行農業電價和水資源費減免等政策上差異性較大。
(二)在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發展方面。
1.管理機制制約。縣域農行權限小,信息傳導緩慢,決策鏈條長,貸款層層審批一定程度上束縛基層行營銷積極性,較長的審批鏈條易使客戶產生不理解和不滿的狀況。權限上收容易形成“一刀切”式的管理,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資源的浪費。
2.市場定位模糊。工、建、中行逐漸退出農村市場,農行“城鄉并重”的經營策略使農行的客戶范圍更廣,業務空間更大,卻也容易陷入“搖擺不定、模糊不清”的誤區。農行產品豐富的同時也面臨著“高端業務開拓不足,基礎業務不扎實”的尷尬境地。
3.人員結構劣化。鄉鎮網點人員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矛盾突出,網點激勵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大鍋飯現象依然存在。
(一)加快渠道創新。
1.加強普惠性物理網點建設。一是在縣域人工網點控制總量的前提下,結合農村地區城鎮化建設規劃與進程,構建廣覆蓋、梯次性、差異化的服務渠道,形成以“人工網點+自助網點(農村金融服務站)+金穗惠農通服務點(流動客戶經理組+移動金融工作平臺)+互聯網金融”為梯次的渠道分布格局。二是對重點鎮實現人工網點全覆蓋,進一步完善中心集鎮網點,以提供“三農”業務特色的全能性金融服務為主,提升網點的服務能力和擴大網點的服務半徑。三是對于偏遠鄉鎮和村組,以“金穗惠農通”服務點、流動客戶經理組等“三農”特色金融服務渠道為補充,為村民提供現金類和日常性金融服務。
2.搭建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一是開辟“網上供銷社”模式,以縣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地方主流經濟板塊龍頭企業等為主渠道,構建以上游農戶,中間龍頭企業,下游商戶、收購企業、批發市場等組成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并與政府部門展開深度合作,開辟“網上供銷社”模式,面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大“E商管家”的營銷與升級力度,為此類企業提供專業的電子化采購和資金結算服務。二是打造農村產業鏈模式,線上加大網銀、掌上銀行的營銷力度,線下加大自助設備的投放,形成覆蓋農資、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完整產業鏈條上各資金結算環節的電子渠道資金結算網絡,實現資金的封閉式運營。著重以掌上銀行等移動支付業務為載體,提高自主研發金融產品的能力,開發支持農村糧食、蔬菜、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各類專業市場的移動支付業務,全方位滿足農戶基于移動終端的各類增值金融服務需求。
3.推廣移動支付服務平臺。一是同步開發“三農”特色金融業務。開發上線新農保、新農合、各類涉農代理補貼、手機話費充值等特色業務功能,開發“三農”手機銀行電商交易功能,預留淘寶網購等第三方增值服務入口。二是繼續加大“惠農通”工程服務力度,探索“新農保直通車”模式,通過布放轉賬電話、POS機、網銀等設備,將養老保險繳納、劃轉以及養老金發放、支付等整個業務流程通過電子渠道實現,彌補偏遠鄉鎮無物理網點的不足。三是以二維碼、電子優惠券等支付應用為載體,依托客戶端、短信、彩信、電子郵件平臺,進行點對點、點對面移動營銷推送,依托微博、移動圈子、微信平臺進行多對多移動金融營銷推送,打造融合線上和線下支付的“手機錢包”,為廣大農民提供“刷手機”支付的服務體驗。四是加強移動網點建設,探索布局汽車流動銀行模式,通過在車上配備完善的綜合柜員設施,安全防護設施、無線4G網絡通信設備和大屏幕LED多媒體宣傳設備,在金融空白鄉鎮和偏遠的村社開展定時定點或流動服務,為客戶提供“零距離”金融服務。在營銷旺季,流動汽車銀行以提供存取款、查詢、轉賬、匯款等傳統業務為主,在農忙季節,時值業務淡季,利用服務車走村串戶,開展反金融詐騙、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等宣傳活動,強化農行影響力。
(二)加快產品創新。
1.創新信貸品種。以產業鏈為載體,對購銷關聯度高的上下游企業實行整體授信,加大商標質押、倉儲保全業務、應收賬款質押及保理業務的推廣宣傳。對于政府主導型產業集群,可探索集群企業捆綁式貸款模式,以集群內大企業為龍頭,為其關聯度高的其他企業做擔保向銀行申請貸款。
2.創新擔保方式。積極實現推廣擔保公司擔保、農房抵押、林權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糧食質押等擔保方式,破解“三農”融資難題。
3.創新服務方案。為中高端農業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票據、產業鏈農戶貸款、國際貿易融資等多樣化現代金融產品;對大型龍頭企業,提供集團現金管理方案、上市和并購資本運作、財富管理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同時依托龍頭企業,發展“公司+農戶”模式,帶動相關業務聯動發展,有效發展惠農卡、電子銀行、農戶貸款等業務,進一步延長客戶鏈。
(三)加快流程創新。
1.創新審批流程。一是縮短管理鏈條,下移客戶營銷體系重心,強化縣級支行的經營職能。重大項目貸款營銷實施省、市、縣三級聯合調查,減少審批層次、縮短審批流程,開拓綠色通道,特事特辦。二是探索推廣小微企業審批六人會辦制度,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做到限時審批。對六人會辦通過后仍未審批通過的小微企業進行摸排,查明問題、逐戶過堂。適當下放“兩高一剩”行業的小微企業支持類及維持類客戶認定權限,對非“兩高一?!毙袠I的采用足值有效房地產抵押的簡式貸客戶,可轉授一定金額的信貸審批權給支行,滿足簡式貸業務審批“短、頻、快”的業務需求。在此基礎上,推進小微企業工廠化運作模式。
2.創新業務流程。適當簡化業務流程,如行業準入、評級、分類、授信、用信等工作可在客戶滿足相關條件且經系統測評后,一并上報,同時獲批,提高業務拓展效率,增強客戶拓展成功率。研究業務流程改進方法,優化業務環節,提高柜面效率。加快推進高低柜分設,將產品銷售、理財業務、簽約開戶等耗時較長的復雜業務遷移至低柜辦理。
(四)加快營銷創新。
一是加強與當地黨政職能部門的溝通,圍繞土地規模經營區域,結合各行的服務能力,將農業資源豐富、信用環境良好的地區、有產業依托的區域和適宜采取集約化經營模式的鄉鎮及信用村、特色產業村作為支持重點。二是根據當地農經部門提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單,實地察看其生產經營狀況,完善生態圖譜表,確定重點營銷目錄。三是完善服務方案。前后臺部門要加強溝通,合理商定農戶貸款的發展模式,制訂營銷服務方案;聯合開展農戶貸款業務操作實務培訓,明確不同模式農戶貸款調查重點和統一的審查、審批標準,方便基層行操作,提高內部運作效率。四是規范操作,有效防范風險。把好準入關,嚴格按制度要求規范操作;堅持雙人實地調查,嚴格按貸款用途使用資金,認真開展貸后管理,切實防范風險。
(課題組成員:黃曉俊、潘鐳、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