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佳
(作者單位: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電視新聞中心)
電視民生新聞的選題策略研究
聶 佳
(作者單位: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電視新聞中心)
民生新聞作為反映民眾真實生活狀態的新聞類型,要根據自身特性建設合理的發展制度,制定有效的選題策略,進而有效提升民生新聞的收視率。本文以電視民生新聞的選題策略為論述內容,從選題策略對民生新聞傳播的意義入手,分析了做好電視民生新聞傳播選題的基本方法。
電視;民生新聞;選題策略
1.1有利于實現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價值
電視媒體的新聞傳播,主要責任是新聞輿論監督與引導。在電視民生新聞的報導中,科學進行新聞選材,帶有新聞事實的根本性與特征性;在記者的報導中,對部分熱點和關聯群眾社會利益的新聞事實進行傳播,發揮了新聞對群眾輿論的指引作用。
1.2有利于突出民生新聞傳播的差異化
電視民生新聞帶有一定程度的地域性質,主要反映特定地區民眾的生活內容。但隨著民生新聞席卷熒幕,同一地域的很多媒體都開放了電視民生新聞,這就使新聞彼此之間產生了難以避免的同質化現象,事實同質化,報導同質化,久而久之會導致媒體資源浪費,降低新聞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進行新聞選題,能夠有效避免民生新聞內容同質化,突出民生新聞的差異化特點,從而使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職能得以充分發揮。
1.3有利于選擇優質的新聞選題
新聞選題是優質還是劣質直接影響新聞整體的品質與水平。電視民生新聞要做到結合實際,關注民生,倘若新聞選題不合適,就會導致虛假新聞產生。想要去除最初電視新聞中的短板,要從新聞內在邏輯和性質出發,選題時走向基層。
2.1不了解所選新聞標題的真實狀況
部分工作者在選新聞題材時,并未認真、適時地與政府有關單位部門進行交流,因而報導標準模糊,報道內容淺顯,不具備吸引力。有時,甚至會因為與相關部門信息溝通不順利,導致新聞報道內容失實,這些問題都導致新聞報道質量不高。
2.2對選題的跟蹤力度不夠
對部分不違背法律但違背社會道德的新聞題材,節目組對選題的探索深度還不夠,尤其是對一些廣大民眾比較關注的聚焦性問題,在選題角度和形式上都缺乏深層次探索。長期以往,新聞報道報導的只是部分情況,不進行后續跟蹤,導致報導缺乏完整性與連貫性。
3.1實地考察,挖掘民生新聞選題
在中央強調的新聞記者走基層報導中,要求新聞記者和基層民眾一同生活。把走基層的號召推行到民生新聞選材上,這也是民生新聞記者得到選題的重要方式,對提升民生新聞選題的價值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觀察社會民生時,記者走的基層路線不能單單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民眾生活,了解他們特別關心的問題,同時,還要結合基層民眾生活的特點尋找有價值的民生新聞題材,從而呈現媒體民生新聞傳播的現場感。在進行民生新聞選題創新時,民生新聞記者的選材視角既要全面又要新穎,不僅要熟悉群眾的生活情況,還要想民眾之所想,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傳達最真實的民意。
3.2以人為本,豐富民生新聞選題
電視民生新聞涉及民生現狀,集中反映大眾關心的社會話題,所以,在民生新聞報導中,融入人文情懷意識,堅持以人為本,不僅對民生新聞選題創新大有助益,而且能夠加強電視民生新聞的人文性。因此,在進行民生新聞選題時,要多關注平凡人的故事,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正是由每個平凡人組成的,不是只有轟轟烈烈的人物故事才值得新聞報導,對于民生新聞來說,更關注的是生活中的每一個平凡人,敘述的是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真實故事,這樣的民生新聞才更具有感染力,才能讓民生新聞的選題更加豐富。
3.3著眼生活,拓展民生新聞選題
黨中央與人民政府一直強調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走基層群眾路線,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生活問題,將有效解決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因此,新聞工作者要著眼生活,拓展民生新聞選題,選題時側重民眾的基本生存權力和生活質量,關注民眾生活狀態。這要求新聞工作人員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善于發覺有價值的新聞內容,讓民生新聞的選材觸及民生問題的本質,從而真實反映民意,為切實解決人民困難服務。
[1]邱廣宏.二級城市電視民生新聞的選題創新[J].新聞界,2012(3).
[2]李奇夫.電視民生新聞的選題取向[J].新聞愛好者,2011(5).
[3]王麗娜.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趨勢[J].青年記者,2012(11).
[4]周運詩.民生新聞“以人為本”傳播理念研究[J].當代電視,2014(3).
[5]李鳳霞.淺議民生新聞健康發展之策略[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1(2).
[6]吳瑜.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的嬗變與走向分析[D].開封:河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