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薇 魏 玉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廣播電視中心)
探究公共危機中的傳媒責任
李 薇 魏 玉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廣播電視中心)
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媒體在功能上的不斷轉變和發展。而媒體最核心的作用是對信息進行傳達和傳播,對各種輿論進行引導和監督。但在公共危機中,媒體有著一定的使命擔當,主要是通過媒體來對事件進行溝通和參與。對當前公共危機中傳媒的特征和具體作用進行深入分析。
公共危機;傳媒責任;探討分析
從表面字義看,“危機”是危險與機遇并存的一種表達,也就是處于命運的和劣勢之間的一個詞義。危機通常指對于人的核心價值觀在挑戰和威脅面前處于事態不穩定的局面,并需要做出決策的事件。在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一般指突發性且可能造成重大造成重大人員、財產的傷亡與損失或者是對社會公共環境帶來危害和安全隱患的緊急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所表現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事件的突發性和緊急性,即緊急情況發生的地點與時間都是未知,這種未知性是人們慣性思維中無法預料的,是社會正常運行秩序范圍之外的情況。其次,這種公共危機事件具有不可預料性特點。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各種信息的傳播交流速度加快,事物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并呈現出變化多端的態勢,而由此所產生的事物間的相互效應,導致這種危機的影響力不斷被放大。再次,公共危機的社會性特點也較為突出,即這種公共危機會與人民群眾產生一定的互動。最后,公共危機的可控性。危機的發生無論是發生前還是發生后,甚至是危機發生的過程,都是可以對其進行有效防范和控制的,相關部門通過有效的手段和方式盡可能消除或中止即將發生或是正在發生的危機,最大限度地消除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危機事件發生后,作為信息傳播的新聞媒體,要在有效時間內對危機事件進行快速而精準的實時報道,以此來樹立媒體在整個人民群眾乃至社會中的新聞傳播公信力和影響力。在報道和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促使社會各個群體或機構更好地對各種公共危機有效解決,并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和贊賞。具體來說,新聞媒體在公共危機中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表現其具有的功能。
2.1讓群眾獲得知情權
人民群眾面對公共危機發生的各種不可預料的災害,既是可能受害的主體,也是可以主觀抵御災害的主體,所以媒體應對危機事件進行實況報道,給群眾最真實的事件信息,讓公眾享有對事件的知情權,避免因胡亂猜忌而引起的社會恐慌。
2.2緩解民眾情緒
當危機事件發生后,作為具有傳播功能和輿論引導作用的各大傳媒要盡其所能發揮作用,對廣大群眾的情緒進行正面而積極的引導,制定避免當事人再次遭到傷害的應對措施,并讓民眾知悉如何朝著有利于抗災救災的方向思考和行動。在危機發生時,新聞媒體必須協助政府制造積極、正面而有利于社會穩定的輿論效果。
2.3維護社會穩定
在大眾傳播的整個系統中,政府部門、公眾及傳媒是三位一體的合作式角色,通過政府對公民各項權利的代表,實現對各項公共秩序的管理和監督,而傳媒的責任則是在政府部門與公眾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共同合作且交流溝通的橋梁。
3.1媒體要做“安全閥”不做“助燃劑”
在危機事件發生后,大眾媒體應該從民眾關注的焦點出發,如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實際情況及及處理對策等內容,因為媒體在這個過程的信息傳遞直接關系到如何讓民眾對事件進行正面看待,并鼓勵民眾不要情緒激動等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所以,作為傳媒要從以下內容做到對公共危機的一種“安全閥”的責任,不能對公共危機進行失真報道。同時,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報道,并平衡好報道的內容,如果反過來則會造成整個危機更加嚴重,后果不堪設想。
在傳播危機事件時,新聞是把“雙刃劍”,如果通過對危機事件進行及時、真實、準確地報道,就可以讓公眾盡快了解事實真相,積極正面地反映輿論、引導輿論,達到“安全閥”的作用。但反之則會因為這種傳媒功能變成影響社會安定的“助燃劑”。所以,媒體在危機事件中必須對發生的事實進行準確、積極而正面地響應,讓民眾的情緒和觀念得到穩定和糾正。
3.2媒體要從大局出發,善于對各種信息進行科學篩選
在發生危機事件后,作為媒體則要積極、冷靜面對,將這種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盡量引向有利于盡快解決危機的輿論方向上去。這就要求媒體要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樹立全局意識和大局意識,全面配合危機處理者,共同促進危機的解決。媒體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努力提高危機傳播的引導水平,通過大局意識對信息進行科學的取舍傳播引導。
新聞媒體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信息傳播的媒介,在公共危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傳媒要不斷加強和重視這種媒體的傳播功能和職責,并制定有效的媒體政策,正確、積極而客觀地引導輿論導向,為解決危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