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吟
(作者單位: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信息時代下電視節目的畫面排版問題研究
唐素吟
(作者單位: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當今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也從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發展到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趨勢,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電視,其畫面排版的審美性顯得愈發重要。一個成功的電視畫面排版除了考慮最基本的觀賞需求之外,還需傳遞更高的藝術性,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從審美角度分析電視節目畫面排版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電視節目畫面排版的具體措施。
電視節目;畫面排版;美學
隨著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發展,傳媒形式也進入到了互聯網、移動的多元化時代。電視節目作為一種傳統的媒體介質,過度呆板的風格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如何改變電視節目的畫面形式,提高電視節目的看點,讓觀眾更加喜愛,是每一個電視節目編輯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同樣的主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技術和理念來進行電視畫面的排版。任何主題都有多種表達方式,且這些方法中大多都是有效的。因此,電視節目的編輯需要進行選擇,得到最優的排版方案。排版是對畫面中各種元素的協調、權衡和篩選,保留住最重要元素的過程。好的排版要能夠使所有的要素統一、協調,要找到各種元素之間的平衡,不能顧此失彼。當然,材料的選擇最終取決于主題。電視畫面的排版沒有絕對的準則,但掌握設計歷史和設計原理,了解設計的一般性規律有助于電視節目編輯發現新知識,提高和加強編輯個人的創造性素養,在借助前輩成就的基礎上,使排版的風格更加多樣化,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獨特的想法。
畫面排版,就是通過藝術的手段來向受眾傳達畫面的信息,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活動。畫面排版主張在有限的畫面中,根據內容的需要,將視頻、文字等要素進行結構和彩色上的再處理,用直接的視覺效果呈現出節目編輯與構思。
畫面排版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信息發布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它又要把電視節目編輯的觀點傳達給觀眾,讓觀眾在觀賞畫面的同時,感受到美并產生共鳴。排版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興起的,既是畫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傳統、審美觀念和時代風貌的一種體現。
要想提出優化電視節目畫面排版的具體措施,首先要分析電視節目畫面排版的審美要素。
2.1實用性與裝飾性并存
電視節目的畫面排版不僅僅可以滿足觀眾的實際需要,還具有“實用性”的一面。另外,畫面排版也起到了紅花的作用,“紅花雖美,可仍需要綠葉做陪襯”,即電視節目的畫面排版還應具有“裝飾性”作用。電視節目畫面排版的“裝飾性”適宜表現電視節目編輯的思想與感情。“裝飾性”帶來的視覺模糊性會給人們更多、更廣泛的聯想空間。畫面排版中,圖形的抽象語言給人含蓄之美,能引發觀眾想象,使觀眾對畫面斟酌回味,意義深遠。這種美的不確定性、模糊性不僅是能夠裝飾畫面,而且能夠深化節目意義,渲染情緒。因此對于排版來說,“裝飾性”在傳達信息和情感中起到重要作用,它是豐富語言表現力的一種形式。
在電視節目畫面中,實用性是通過對畫面的編輯傳達真實的信息而獲得某種真實的刺激而產生的。在“裝飾性”中,則是通過電視節目編輯過程中的藝術創造來激發感覺的。所以,無論是具象的畫面排版還是抽象的畫面排版都是為了迅速傳遞信息。
2.2均衡畫面中的動態因素
在畫面排版中,視覺效果與畫面對稱或平衡的變化息息相關。對稱以秩序、理性而著稱,富有靜謐之美,給人端莊、穩定之感;相較之下,平衡在色彩、面積等排版方面采用大體均衡的模式,比于對稱而言更加活潑與生動。在進行畫面編輯時,要注意畫面中群組與間距、主次與聚散、四角與對角線等關系處理,而“四分法”“黃金分割”理論等都是改變視覺效果,調節畫面均衡的好辦法。此外,可以對視覺元素進行重新組合,預先調整觀賞路徑和改變組合模式來獲得更好的觀賞效果,避免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元素造成視覺混亂。電視節目編輯中常使用“模塊式排版,相似性組合”的方法,但若單純過分強調畫面的對稱性則易于顯得呆板,因此,應充分調動視覺元素,創新版式,調動畫面張力,擺脫單一形象,賦予其新奇之美、活潑之感。
2.3畫面排版中的有序與創新
在信息時代,創新已成為知識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創新,是在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所做出的新突破和新發現,或者是對前人已經創造出來的成果的創造性應用,并被實踐驗證是可行的、正確的。創新最本質的特征是改變“有序”而“有所突破”,但這種“創新”其實都是“有序”為前提的。創新的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它是一個由編輯的素質轉化為創作思路、再由編輯的思路轉化為電視節目畫面的過程。在排版領域,創意是排版的靈魂,沒有創新,也就無所謂創意。所以,從本質上來講,排版就是一個追求創新的過程。只有通過創新這條根本途徑,平面排版才能緊隨時代向前發展。
電視節目的畫面排版,如果在審美水平、編排水平方面較高,且在字體與字號、花邊與線條、底紋與留白等方面運用良好的話,就能使版面呈現出高雅、別致的藝術畫面,使觀眾在畫面中感受到美。要做到這點,就需要電視節目編輯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不僅需要具備美學修養,還需要對電視節目排版與應用技能熟練掌握,更需要了解受眾的審美心理,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沖擊力的畫面效果。
3.1電視節目編輯要與時俱進
現代化排版技術使電視節目畫面的裝飾藝術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展潮流。在現如今的電視節目中,經常會出現富有時代感和潮流感的優秀畫面。作為電視編輯者應博采眾長,廣泛學習世界各國優秀的電視節目畫面設計經驗,開辟一條融合百家之長、具有時代特色并符合社會大眾審美標準的新路子。
3.2電視節目編輯需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
編輯在畫面設計中,不應只是一個簡單的“裝配工”,而應該是一位設計師,一位畫面藝術家,不僅需要處理好構圖中可能出現的大與小、輕與重、濃與白等各種關系,還需要充分理解美學的基本常識并能靈活運用。同時,較高的審美觀念及對受眾審美需求的了解對畫面質感的藝術性、流動感同樣具有很大影響。
3.3電視節目編輯要掌握一些具體的技術與技巧
3.3.1科學搭配色彩和光線
光,是表達色彩的媒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能看到的一切畫面都是出自于色彩與光線合作的“手筆”。馬克思曾把“色彩的感覺”視為“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形式,是指色彩最原始而又最現代的形式感,它存在于過去,也存在于現在的生活中相較于其他感覺來說,是更能讓大多數人都從中獲得愉悅的一種感覺。大眾化的美感在歷史感和時代感,空間感和時間感上,都是易于被大眾所接受的。
3.3.2合理運用文字樣式
在畫面中對文字樣式的運用同樣也是一種畫面裝飾藝術的表現。如果字體選擇恰當且字號搭配合理的話,就能使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然而現在一些節目在畫面排版上不太注重字體與字號的合理運用,不能配合節目的中心,合理安排字號的大小,沖淡了主旨的重要性,或是大篇幅地使用同樣字體,掩蓋了畫面的中心,造成視覺效果平平無奇。
3.3.3巧用花邊與線條
花邊與線條不僅只是單純勾勒版區的分界線,有時能單節應用形成裝飾提花,甚至也可以美化畫面。對于花邊和線條運用的多樣化,一定要視畫面風格而定,既要考慮藝術效果,更要與所作用的節目相匹配。花邊與線條的合理搭配可以突顯畫面重點,起到劃分標題、圖片和重要文章的作用。
3.3.4妙用底紋與留白
現代畫面排版講究色彩明度及灰度的變化,通常是以文字為黑色調、底紋為灰色調、標題區和節目區留白部分為白色調為標準。在底紋的運用中,既不能全幅使用,也不能單獨使用。如果底紋使用得太多,畫面的調性就會變成灰色,畫面顯得過于刻板;若使用得太少,畫面則又顯得太過單調。而留白的運用也講究視覺美感,過多或多少的留白都會降低視覺效果,缺乏視覺感染力或浪費畫面。只有合理的運用底紋與留白,才能更好地表現畫面效果,其藝術性也會自然顯現出來。
電視節目的畫面排版不僅是現代設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視覺傳達的重要手段,更是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它使畫面上的不同元素趨于統一,通過合理組合為觀眾呈現出一副富有意義和內涵的藝術畫面。現在,專業人員可以利用各種風格的組合來推出視覺效果豐富而復雜的設計,而且這種研究方法產生的多層面信息傳達交流系統便成為后現代風格的一個標識。然而,不僅要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且要富有藝術性,但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排版方式,都要與電視節目的具體內容相結合,不能脫離畫面內容為審美而審美。
[1]韓璐.論電視新聞記者美學素養的提高[J].品牌,2015(1).
[2]畢九洋.電視新聞編導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J].新聞傳播,2014(12).
[3]尹燕.電視新聞編輯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策略談[J].新聞傳播,2014(12).
[4]季超.淺談電視畫面編輯制作的邏輯聯系——以央視雅安抗震救災報道為例[J].新聞世界,2013(5).
[5]王蓮.試論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業務重構[J].中國報業.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