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吟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海日報社)
提高新聞報道質量的途徑
魯 吟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海日報社)
新聞媒體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新聞內容的報道質量,同時增強新聞內容的吸引力,維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提高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必須要注重新聞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可持續性。
新聞報道;真實性;細節;深度報道
要想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要先認清新聞報道的內涵與真實性意義,讓新聞報道成為社會共識;然后,要不斷提高新聞媒體和新聞團隊的社會責任感,端正價值觀念,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新聞專業隊伍。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提出提高新聞報道質量的方法。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標題是新聞報道的命脈。因此,應該在把握電視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提煉準確鮮明的標題。一個好的標題可以增加新聞的看點。在新聞標題中下功夫,做準、做好、做活標題,力求言簡意賅、新穎醒目、引人入勝。避免出現機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無當的口號式標題。
另外,在寫作中運用鮮活生動的語言。改變以往官話、套話,運用說明事物、表達觀點的方法,把文件語言和學術概念轉換成易讀易懂的群眾語言,善于捕捉富有個性、特色鮮明的話語,力求簡潔平實、通俗易懂。杜絕照抄照搬文件內容或領導講話,要有新視角。
做好現場采訪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電視新聞媒體若想取得較好的現場新聞報道效果,記者必須在進行現場采訪之前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檢查設備、熟悉采訪對象(事件)、預設問題等。只有這樣才能加強新聞宣傳與輿論監督,提高新聞欄目內在質量。做好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產品生產、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與推進工作;加大文化執法力度,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抓好隊伍建設與體制改革。同時,要進一步開闊視野,增強宏觀發展意識,進一步活躍思路,開拓創新,為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作出做出新的貢獻。(與文章主題不符)
應根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安排,結合本地工作實際,開展了基層專題調研新聞采訪活動,針對新聞節目現狀進行交流,從觀眾角度,探討新聞節目可從哪些方面做改進,發放調查表,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并進行歸納整理,明確改進方向和措施。此外,在新聞的宣傳報道中,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確定內容的選擇,堅持說真話、寫實情,注重新聞的思想性。在一些新聞報道中深入采訪,確定事件的真實性和存在問題的具體措施,從新聞報道中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和輿論引導水平,積極傳遞正能量。
電視新聞的細節捕捉。電視細節的多面性體現在視聽兩個方面,即畫面構成的細節和聲音構成的細節。電視記者須具備出眾的眼力,發散思維能力,懂得觀察和選擇。同時,要重視非語言符號的參與和特寫鏡頭的運用,及時捕捉各種顏色、人的衣著、神態、表情手勢、和姿態等非語言符號或將觀察到的事物的細小局部放大到整個屏幕,將會帶來意外的視覺效果,從而達到揭示事物本質的目的。
提高新聞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既是新聞工作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媒體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更是媒體的生存發展之本。只有把新聞從業人員打造成為理論素養高、道德修養好、專業技能強、知識結構全以及身體素質硬的全能型人才,才能實現眾所企盼之目標。
然而,要真正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成為“全面手”“德才兼備者”,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實現,需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既要加強教育培訓,繼續社會化,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引導正確方向,充分調動其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既要培養其良好的敬業精神,又要堅守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要提升其應對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溝通能力,積累人際關系,為采訪提供多方信息,創造獲取條件。
新聞工作者要始終站穩政治立場,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導向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肩負起引領社會輿論的重要職責,切實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要不斷提高新聞報道質量,增強宣傳報道效果,做到把準時代脈搏、加強新聞策劃和講好百姓故事,多推出“冒著熱氣”“帶著露珠”“透著溫度”的好新聞、好作品。要嚴肅新聞宣傳紀律,共同維護新聞傳播秩序,不斷加強自身學習,錘煉職業精神,推動新聞宣傳事業再上新臺階。
[1]張默.新聞采訪寫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2]壯春雨.電視節目學概要[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成美,童兵.新聞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4]屠忠俊.新聞事業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5]陳力丹.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07[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6]張勇鋒.輿論引導的中國范式與路徑.[J].現代傳播,[J],2011((9):26-31).
[7]桑志罩.試論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建設[J].今日財富,,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