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博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關于電視劇藝術創作與批評的哲學思考
謝明博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近年來,各種思想性強、題材新穎、藝術性高以及主題健康的電視佳作紛紛涌現。電視藝術在服務社會、推動發展、引領風尚和教育人民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不可否認,在電視藝術創作和批評中依然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從哲學角度思考電視劇藝術的創作和批評,對解決這些問題則有積極意義。因此,從堅守文學與歷史評價標準的統一、把握創作與批評的辯證關系、遵守辯證和諧的藝術發展觀等方面,探究了電視劇藝術創作與批評的發展思路,希望以此促進我國電視劇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電視劇;藝術創作;批評;哲學思考
目前,我國電視劇藝術取得了飛速發展,作品數量與質量都有顯著提高,社會反響良好,總體呈現出相對均衡的發展趨勢。各種類型的電視劇相繼出現。在形式創新、形象塑造、題材選擇方面,也形成了更加科學的理論體系。此外,還出現了一批具有文化自覺意識的電視劇創作者。但同時,人們日益增強的商業意識和大眾化思潮,也對電視劇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電視劇藝術創作和評論中也加入大量商業元素,從業者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利益誘惑,有些從業者甚至逐漸喪失了自己的學術精神。這無疑使我國電視劇創作與批評面臨嚴峻挑戰。
在電視劇藝術創作和批評中,應當堅持歷史和美學的雙重評價標準。美學標準主要是針對電視劇藝術的審美價值而言的。而歷史標準則側重于電視劇藝術的歷史內涵與思想價值。二者相互依存,互為前提。堅持二者的統一,不僅能夠在價值層面與歷史層面宏觀把握,并指導形式與技術的相關細節,還能夠放置電視藝術脫離實在的審美體悟,進行空洞的道德、歷史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歷史與美學統一的評價標準是科學辯證的標準,可以幫助電視劇創作和研究人員更好地應對當前亂象叢生的文藝現象。這種評價標準經受了實踐與時間的洗禮,具有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理性基礎。當前的電視劇創作和批評決不能照搬經典,或將經典理論當作意識形態批判的附屬品,而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擔負起傳承優秀民族精神的歷史責任。當然,文藝批評也不能盲目的否定或拋棄所有的批評標準。電視劇創作者和評論者要在當前復雜的文藝批評背景中,堅守自身的精神自由與學術操守。
電視劇創作為批評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素材資源,電視劇批評則為創作提供了發展平臺。哲學觀點認為“陰陽各有時中處,不可相無似兩輪”,電視劇藝術批評與創作同樣如此。但當前,我國電視劇出現了創作趨于模式化、數量龐大、題材雷同的現象,電視劇批評則瀕臨“失語”狀態。這顯然不利于電視劇創作和批評的和諧發展。電視劇批評者的“失語”,主要是因為文化自信和自覺意識的消解,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只關注觀賞性和收視率,導致評價標準失衡,進而促使電視劇創作的審美追求與價值追求出現偏差。當前,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普及,電視觀眾有了更多的收視選擇權,這也導致部分電視劇評論者亦步亦趨,盲目追隨潮流,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學術理念。相較于其他藝術,電視劇作品更具娛樂性,但不能因此就忽視其社會價值與美學品格。一部電視劇的價值不僅僅只用收視率來判斷,而是要依據那些具備文化自覺意識的電視劇評論家和歷史、美學標準,電視劇作品要理性與感性相統一,評價標準也應當同一兼容、全面辯證,進而提升觀眾的審美水平。目前,我國還缺乏通曉哲學歷史、精通藝術人文的電視劇評論家,因此,若要促進電視劇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激活全民的藝術思維,將電視劇創作與評論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文化發展已經成為各國綜合實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文化和經濟發展已經由原來的“經濟唱戲,文化搭臺”逐漸演變為“文化引領,經濟支撐”。電視劇藝術創作也不再只依靠政府資金支持,還已通過多種渠道引進了各項社會資本,這顯然為電視劇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那么,在電視劇創作和評論方面,政府的職能也不能只定位于單一的管理,而要逐漸演變為向電視劇藝術發展提高全面服務,為電視劇創作和評論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氛圍。只有堅持這種全面、和諧和辯證的藝術發展理念,才能夠不斷提升我國電視劇藝術的美學與歷史品味,并在作品意蘊、人物塑造、題材選擇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和發展。
[1]黃懷璞,薛曉.電視美學批評的價值意蘊——兼論西部電視劇批評問題[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2]陳龍.無作者狀態與藝術的自救——關于電視劇本本體與創作現狀的思考[J].中國電視,2001(12).
[3]周靖波,戴清.改革開放以來廣播電視文藝理論與批評的發展流變[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9).
謝明博(1978-),男,遼寧撫順人,碩士,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實驗師(中級),研究方向:電視劇理論和創作、電視劇的精神品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