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穎
(作者單位:山東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
國產農村題材電視劇中勵志女性形象分析
——以電視劇《當家的女人》為例
郭雪穎
(作者單位:山東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既是2個世紀的新舊交替期,也是中國影視文化發展的重要轉型期。在這段時間里,中國影視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4個浪潮,即娛樂化、紀實主義、新英雄主義和平民化,這些浪潮的出現為未來新世紀中國影視文化建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電視劇;農村題材;勵志女性;當家的女人
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電視電腦走進千家萬戶,影視文化逐漸向基層大眾普及,其“教育”“教化”的功能特征也日益凸顯,農村題材的電視劇順勢興起蓬勃發展,“平民化浪潮”成為了當前影視文化發展的重要潮流。
作為國產電視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和探究農民社會生產和家庭生活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在為電視前的廣大觀眾帶來審美愉悅的同時,大大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特別是劇中的人物形象越來越豐富,其中的女性形象一改之前“受難者”的創作窠臼,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多元化態勢,充滿了喜怒哀樂的戲劇性色彩。她們傳奇而又勵志的一生,幾度成為廣大觀眾茶余飯后談論的熱門話題。
正如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傅立葉所說:“某一歷史時代的發展總是可以由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來確定,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標準。”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的文化程度不斷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日益加重,新世紀的農村女性便自然而然的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于是一些有想法、敢實踐的21世紀新女性便順應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毅然離開家庭,搞經濟,謀發展,投身于政治舞臺,領導群眾建設美好生活,完成社會賦予她們的時代使命。她們是新農村中女性佼佼者,是與時俱進的女性楷模,她們在農村政治舞臺上的出現,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女性形象。眾多熒屏形象的代表人物有《當家的女人》中的女主人翁張菊香。
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前后10年里,家境貧寒的菊香是個有理想和追求的農村姑娘,但無奈命運不濟,自己寒窗苦讀十余載換來了能被推薦上大學的機會,卻不知被何人冒名頂替,沒能走進大城市。菊香性格潑辣,哥哥香泉生性老實,從小父母雙亡,兄妹二人相依為命,菊香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家里的“當家”,事事親力親為,料理家里的一切事務,卻不料因此受到了未過門的嫂子的排擠。為了把家讓給嫂嫂,菊香決定犧牲自己,委曲求全,草草地把自己嫁了出去,和當年在大隊干活時認識的李二柱結了婚。
紅頭巾就是自己結婚時的全部嫁妝,家徒四壁的生活條件沒有改變菊香敢闖敢干的秉性,反而越挫越勇。她偷偷的在家里養起了兔子、山羊,一心想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富裕的生活,改變家里的現狀。在那個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她的行為引來了一系列的磨難,種種挫折下她百折不撓,苦苦支撐。
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馬克思認為:“整個歷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所謂人類本性,也就是人性,本就是一個伴隨著歷史演變而不斷改變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生的物質追求和精神目標也會伴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而變得不同。
新世紀以來,西方女權主義思潮傳入中國,女性意識覺醒,并逐漸開始自主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隨著新農村建設的腳步日益加快,農村女性不再把家庭作為自己唯一追求,毅然選擇走出家門,以較為強勢的形象走向社會舞臺,靠勤勞和智慧施展著各自的才華,創造財富,打下屬于女性的一片天地。
電視劇《當家的女人》中,菊香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改革的春風吹進了這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黨的政策給了她新的生命。她憑借自己偷偷養羊積累起來的經驗辦起了羊奶廠,發展水貂養殖,鼓勵村民入股開辦公司,開辦綠色生態種植。不僅自己發家致富,還帶動全村一起富裕,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愛戴。村里競選新的村委會主任,菊香高票當選。
此時的張菊香,已經從一個只知道自己發家致富的農村女性,逐漸成長為主動帶動全村富裕的農村先進婦女代表,把自己身體里的本能和個性轉換成自覺有意識地追求進步,管小家,顧大家。
家庭的貧寒、鄰里的矛盾,事業的坎坷,己把菊香錘煉成了一個名附其實的女強人。她這段充滿坎坷磨礪的人生經歷生動地再現了一個農村基層新型女強人的成長軌跡。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重大的歷史任務,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安康及整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作為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題材的電視劇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可謂是居功至偉。
2.1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歷史經驗告訴人們,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時代的指引。在2013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了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影視文化作品中塑造積極向上的人物形象便是迎合當前時代的要求。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農村題材電視劇中塑造出的勵志女性形象是具有時代特征的,她們自立自強,敢闖敢干,她們身上集結了滿滿的正能量。他們用自己的個人魅力點亮生活,讓觀眾們看到時代的腳步。
而這也印證了廣電部部長孫家正同志所說的那句話,“文藝創作中借用‘主旋律'這一概念,就是鼓勵藝術家努力表現反映社會進步主潮的時代精神。應該把握的是,主旋律并不是宣教式或憑空提出的一個抽象而空洞的概念,而是結合當今的思想和精神。”通過電視劇這一藝術形式,在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國家政策、主流意識融入其中,教化農民群眾,比起宣傳說教,這種形式自然更生動形象、更容易接受。
2.2傳播文化,滿足精神需求
記憶中,筆者小時候也曾和家人一起搬著小板凳去看露天電影,村子里各家各戶挨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慢慢地,電視在各家各戶出現,并在很短的時間里普及開來,人們在茶余飯后一定會打開電視機,看一部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從而娛樂自己,滿足精神需求。
一部優秀的農村電視劇,不僅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還可以傳遞新的思想文化,從而改變落后的觀念。而這種新思想的傳播不是直接,而是潛移默化,要通過講一個生動的故事,塑造一個鮮活的藝術形象來達到。一個與時俱進的優秀女村官,讓觀眾看到了政策的開放,一個百折不撓的創業女強人,讓觀眾看到了經濟的發展,一個經典的勵志女性形象是一個時代發展進步的縮影,是一個社會自由和諧的象征。
傳播文化,為大眾提供精神享受,滿足精神需求是電視劇本體特性的自然體現,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一定會塑造出積極向上的人物形象來贊揚肯定人世間的真善美,也必然會諷刺鞭撻生活中的假丑惡,讓觀眾在精神愉悅中,升華思想和情感,向往真誠與高尚。
2.3表達基層老百姓的道德倫理訴求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形成了以儒家為正統的傳統道德觀念,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標準下,迄今仍閃爍著禮儀之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經濟水平的高低或者政治權利的大小從來不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品質和道德才是關鍵。
觀眾在收看一部電視劇時會自覺的根據其中的人物的道德高低將他們分為“好人黨”和“壞人黨”,且大多數觀眾都不自覺地站在“好人黨”的陣營里,劇情發展時,如果“壞人”占領了上風,便心情沉悶,郁郁不得,和劇中的“好人”同呼吸、共命運。這種不自覺的行為彰顯著基層老百姓心中的一桿道德秤;同時,也要求電視劇作品必須承載民族精神,傳遞積極的處世原則。
而勵志的女性形象便正好滿足了這一要求,她們的每一項優良品德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對于美好形象的展現,是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標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明確強調了在建設法治健全社會的同時更要重視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塑造光輝的人物形象進行道德感化,使基層老百姓的道德倫理訴求得到表達,就像人們常說的那句“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將生活中那些正面、積極的完美形象通過電視劇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此來呼喚大家齊心協力,共建社會的和諧美好。
2.4建立現代女性意識,構建和諧社會
女性意識,是指女性對自身為人,尤其是女人的價值的體驗和醒悟。對于男權社會,其表現為拒絕接受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傳統定義,以及對男性權力的質疑和顛覆;同時,又表現為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審視女性心理情感和表達女性生命體驗。
在當下社會,社會主義新女性擺脫了封建婚姻制和封建禮教的桎梏,實現了婚姻自由和個性解放,需要我們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因此,建立現代女性意識就是建立起女性對自身價值的挖掘與肯定。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要求要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具體表現為“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毫無疑問,現代女性意識的建立一定是有利于社會進步的。表現在影視作品中,便是一個個積極向上的勵志女性形象的塑造。她們擺正了自己的社會地位,挖掘了自己的潛在價值,在兼顧家庭的同時追求事業,創造財富,讓自己的生命充滿無限可能。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夫妻關系緊張,婆媳矛盾加劇,家庭面臨破裂,離婚率顯著上升的情況具有普遍性。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塑造良好的熒屏形象,發揚她們的淳樸善良,寬容大度,自信自立的美好品德,讓每一個女性角色受到感染,使家庭關系更加融洽,同時挖掘自己的價值,發展事業,讓夫妻地位得到平衡,使女性真正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有小家美滿,才能有和諧社會。
近年來,農村題材的電視劇之所以大獲成功,主要在于其從現實出發,以基層百姓的視角去觀察社會,充滿人文關懷。因此,每一部經典的農村電視劇都塑造了經典的人物形象,就像上文中提到的經典農村題材女性勵志劇作品——《當家的女人》,塑造了鮮活的農村勵志女性形象張菊香,創作者用她們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聲音,用她們的人格魅力,創造文化價值。
筆者堅信,關注基層的農村電視劇會一直火爆下去,“平民化的潮流”也會繼續深化發展,為大眾代言。
郭雪穎(1994-),女,山東菏澤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