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霞 劉謀虎
(作者單位: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
巴中《陽光問政》關注度緣何持續走高
瞿 霞 劉謀虎
(作者單位:攀枝花市廣播電視臺)
巴中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直播節目“陽光問政”自開播以來,關注度持續走高。節目成功原因在于:領導重視為節目保駕護航;選題恰當為節目增光添彩;形式新穎為節目錦上添花;主持犀利為節目增加辣度;督辦得力為節目延續生命。
陽光問政;成功經驗
巴中廣播電視臺《陽光問政》全媒體直播節目自誕生以來,關注度持續走高。《人民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等曾先后對該節目進行報道,國家行政學院的專家、省內外一些城市先后到節目現場觀摩。一個地方電視臺的電視問政節目,為何有這么大的影響力,節目成功又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筆者除每期在網上觀看“陽光問政”節目直播外,還有幸到現場觀摩節目錄制,有以下感受。
地方電視臺開辦電視問政節目,主要領導重視與否是節目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也直接決定了節目的定位和走向。巴中市委書記李剛對《陽光問政》十分關注,多次親自到現場觀摩,他說:“節目的開辦,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為我們做好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有這樣的節目形態,可以讓以前混日子的干部現在再也難以混下去了。”“我們通過這一節目,既要開展監督,又要進行問責,更要搞好引導,要通過問政、問出相關部門和干部的責任與壓力,促進老百姓關心的一個個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推動巴中加快發展。同時,把問政的過程變成群眾與干部溝通、交流的過程,互動交心的過程。”當電視臺遇到壓力和阻力時,紀委領導一句“電視臺只負責做節目,所有說法,沖紀委來”讓欄目組底氣十足。正是有了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節目才能一路順利,走到今天。
“辦事難不難 請聽百姓言”“又是一年春耕時 農民朋友盼些啥”“美麗巴城離我們多遠”這些主題既緊扣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中心工作,又回應百姓訴求,2015年,陽光問政更名為《陽光問廉》。“從問政到問廉,一個字的差別,體現了新形勢下,紀委回歸‘主業’,就是切實履行好監督、執紀、問責。”以前的“陽光問政”,側重于打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陽光問廉”則針對黨風廉政方面暴露出的問題,重點問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是否落實到位,通過“問廉”,讓官員“出出汗”“排排毒”,進而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名稱不同,但節目的精彩延續。
《陽光問政》中有暗訪短片、現場發問、記者連線和考評團表等多種表現形式。每期的暗訪短片緊扣主題,短小但真實,讓人印象深刻。暗訪短片引出話題后,主持人面對面“考問”干部,是節目的“殺手锏”。他們常常被問得紅臉流汗。直播中的記者連線是節目的一大亮點,常常是嘉賓回答完一個問題,主持人馬上會聯系正在現場的記者,詢問相關情況,既能及時辨別事情的真偽,又增加了節目的現場感和真實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節目的另一個亮點是考評環節,面對提問,嘉賓如果回答敷衍或者是承諾含糊,各界人士組成的考評團的無記名投票滿意率不足60%,他必須重新作答。
《陽光問政》的成功,與主持人夏輝的良好表現密不可分。作為一名年輕的主持人,面對的都是各區縣、部門的一把手,壓力可想而知。但夏輝一直牢記著臺長李治平的一句話“你現場的追問,必須刀刀見血、血要噴出來,不能不痛不癢。逼得我們的干部,要親力親為,要腳踩泥土,要熟悉自己干的、或者分管的工作。”他牢記著自己的工作職責,在面對被問政官員時,不卑不亢,提問準確、犀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他良好的表現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喜愛。2015年,夏輝在320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全省十佳主持人稱號。
《陽光問政》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關鍵在于問政不走過場,不敷衍了事。不作秀、不摻假,是“陽光問政”的生命力所在。對于節目中反映的問題,為保證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直播結束后,巴中市紀委率媒體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各職能部門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對不作為的官員,進行嚴格的問責。巴中市還專門出臺《“陽光問政”責任追究辦法》,規定直播節目中,若相關部門負責人對主持人詢問和群眾質詢拒不回答或不作承諾;直播結束后對反映的問題不及時解決;整改問題過程中不作為、或推諉扯皮、弄虛作假等,將追究其過錯責任。2013年節目開播當年,播出8期,共問責26人,其中停職2人、免職3人。第十一期走進平昌節目,共督辦問題136個,問責18人,其中黨紀政紀處分6人。這么大的力度實屬罕見。也正因為如此,《陽光問政》開辦3年,一直受到熱捧,“粉絲”人數連年攀升,關注度持續走高。
[1]曹笑.巴中“陽光問政”停職2人免職3人[N].華西都市報,2013-12-12(A10).
[2]謝穎,白川東.劍指廉政 巴中“陽光問廉”首期直播[N].華西都市報,2015-05-08日(F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