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媒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媒介產品琳瑯滿目令觀眾應接不暇,媒介產業市場化趨勢越發明顯。為了保障媒介的健康發展,媒介管理至關重要。想要保障媒介管理的有效性,必須正確把握觀眾動態和心理特征。對媒介管理者來說,觀眾需要和心理特征就是節目合格的標準和努力方向,只有在有觀眾關注的情況下,媒介才有存在的價值。本文將針對觀眾心理特征對媒介管理的影響展開討論分析。
媒介和觀眾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有觀眾才有媒介,媒介發展要受到觀眾心理特征的制約,只有媒介產品令觀眾滿意,媒介才能取得成功。已有很多學者針對媒介與觀眾心理特征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并有專家指出觀眾心理特征是影響著媒介行為的主要因素。媒介想要更好地發展下去,必須對觀眾心理特征進行深入的研究。美國學者哈連森曾在論文中說:“如果不深入認知個體心理特征,就不可能對個體與媒介間的關系取得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句話足以說明,媒介研究觀眾心理特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研究觀眾心理特征的意義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媒介市場逐步發展,開始引入收視概念,收視率成了影響節目編排、制作、評價的標準。媒介市場化、產業化趨勢日益明顯,很多媒介企業也在這個時期轉變為自負盈虧模式。自負盈虧經營模式下很多媒介開始不遺余力追求收視率。媒介的主要消費者就是觀眾,不論是媒介市場還是媒介企業發展中都離不開觀眾,只有在觀眾愛看的情況下,節目收視率才能提高,才能得到保障。想要制作觀眾愛看的節目,就必須去迎合觀眾的心理需求,研究觀眾的心理特征,只有在全面了解觀眾心理特征的情況下,制作出的節目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同獲得好評。
2 觀眾心理特征對媒介管理的影響
2.1 觀眾心理需求對媒介管理的影響
人在每個階段心理需求都會發生變化。兒童、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齡段需要都有所不同。因此,很多媒介在錄制和播放節目時,都會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節目制作,并安排在每個年齡相對應的時間段播出 [1]。兒童多喜歡音畫合一的動畫片,并且孩子們還喜歡模仿其中的情節。由于兒童思維還沒有完全成熟,對事物的了解還很模糊,認知能力較差,因此節目中多會選擇一些情節簡單易懂,具有教育意義,不會對兒童造成不良影響的動畫,并且一般會安排在晚上五點到六點時間段播出,這個時間段正是孩子放學做完作業的時間 [2]。青少年心理需求與兒童有著較大區別,這個年齡段的人內心渴望的是得到別人的認同和尊敬,不喜歡說教,需求娛樂性和互動性強的節目。對于老年人來說,內心需求的是安全感和對生命的渴望,因此針對老年人的節目多以健康為主旋律。
2.2 觀眾內心期待對媒介管理的影響
很多節目在播出前都會放出預告,就會令觀眾產生期待。但觀眾內心中對節目產生期待的同時,也無形增加了節目制作的難度。觀眾期待的方向主要分為情感體驗期待、教育期待、娛樂期待等。因此,媒介管理在編排節目之前必須正確把握觀眾期待方向。由于現代社會工作壓力較大,很多人對節目的欣賞及追求多是以放松身心和愉快心情為主,并且更多的觀眾希望娛樂之余夠獲得知識和資訊,彌補自身,這是典型的教育期待 [3]。另外,還有一些人情感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體驗或實現,媒介通過制作電影、電視,讓觀眾釋放情感,就是為了滿足觀眾情感期待。
2.3 觀眾行為動機對媒介管理的影響
每個人做事或思考都有一定的動機和出發點,觀眾觀看媒介節目、聽廣播都是有多個動機支持情況下做出。想要制作出成功的節目,取得理想媒介管理目的,就必須要對觀眾動機進行分析,了解觀眾的出發點是什么,媒介產品的整個制作過程就是對觀眾動機的預估、引導、維持,預估動機就是在節目制作前,預判觀眾觀看動機,迎合觀眾動機進行制作,節目播出就是在引導和維持觀眾的動機。想要做好媒介管理,必須做好預估觀眾動機,判斷觀眾動機方向,把握觀眾動機持久性和有效性,以此判斷節目是否有后續的價值和意義。
3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觀眾心理特征,不論是對媒介或是媒介管理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只有在深入把握觀眾需求、心理特征的情況下,才能知道觀眾的需求,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升媒介節目水平,滿足觀眾需要,降低節目制作風險,受到觀眾歡迎,實現媒介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媒介管理職能,提高媒介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