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政新聞播音語言是新聞播音語言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隨著播音主持藝術的發展,以及現代技術的改革發展,時政新聞播音語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即語言運用及表現手法以及審美取向更具時代特色,更貼近受眾,但其根本上仍應遵循時政新聞播音的要求。
在電視播音中,新聞播音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有稿播音的一個表現方法,因此,新聞播音對于語言創作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新聞播音市場需要對實時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播報,所以,需要新聞播報語言用詞要準確,并符合新聞的實際情況。正是由于新聞播音所具有的播報特點,使新聞播音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時政新聞播音包括于新聞播音之中,本文在對新聞播音的基礎上介紹時政新聞播音的語言特征及其審美取向。
1 時政新聞播音的語言特征
新聞播音是廣播電視中有稿播音的一種表現方法,這樣的模式對于播音員的語言創作能力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雖然時政新聞播音具有自身所應有的特點,但時政新聞播音語言特征與播音語言要求從根本上而言是相同與相通的,當然時政新聞播音又具有自身的語言特色。
1.1 符合實際
不管是新聞播音還是時政新聞播音,最顯著的語言特征就是要符合實際,時政新聞在播音過程中要根據新聞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新聞實際的用詞。例如,對近期恐怖襲擊新聞的報道在語言修辭方面和語氣方面就要使用符合新聞事件實際情況的語言,不能使用不符合新聞事件情況的用語。符合新聞事件實際情況的語言不僅可以向觀眾正確的傳達新聞信息,還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1.2 保持語言的新鮮感
雖然是時政新聞播音,但也要注意播音語言及其表現手法的新鮮感,杜絕陳詞濫調。時政新聞播音也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注重時代潮流的走向,只有對當下潮流的了解及理解,才能在進行時政新聞播音時,抓住當下的播音基調,并配合當下的播音狀態以及適當的語言表現方式,才能表現出時政新聞播音的莊重與大氣。可見,時政新聞播音語言要保持一定的新鮮感,緊跟時代潮流,才能在時政新聞播音中更能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吸引觀眾的目光。
2 時政新聞播音的審美取向
2.1 給觀眾帶來樂趣
時政新聞播報不僅要使得觀眾了解到及時準確的時政新聞,也要使觀眾在時政新聞播音中享受到樂趣。因此,結合時政新聞播報的語言特征,時政新聞播報要具有敏感性,在不影響時政新聞播報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使用觀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語言,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此外,時政新聞播報語氣在保持原有的莊重的基礎上,還要通過語氣的變化和起伏來抓住觀眾的興趣點,使觀眾在對新政新聞進行了解的同時產生繼續關注的興趣。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時政新聞播音需要字正腔圓,也需要莊重穩健。但這并不是死教條,還要根據觀眾的喜好和審美進行適當的靈活變化,在進行時政新聞播報時可以添加個人語言色彩,或是利用時政新聞播報時的語氣起伏變化帶來更貼近觀眾的播音感受。相對的,若一味的強調時政新聞播報的硬性要求,會給觀眾造成一種冷酷、疏遠的視覺及聽覺感受,時政新聞播音也難以獲得觀眾的關注和喜愛。
2.2 適當的藝術創作
新聞播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但由于新聞事件本身的實際性,所以新聞播音也并不是純粹的藝術創作過程,但并不能完全否認新聞播音所具有的藝術性。時政新聞播音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但從相反的角度而言,時政新聞播音若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在進行藝術加工的過程中,無可避免會對時政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產生一定的損傷。時政新聞并不只是單純的信息傳遞,時政新聞播音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藝術創作。這里所指的藝術創作,并不會對時政新聞事件本身造成傷害,而是在時政新聞播音過程中,在播音語言和播音語態方面做一些藝術創作,使時政新聞播音可以更加符合觀眾的喜好,對觀眾也更具有吸引力。
3 總結
新聞播音語言是廣播電視新聞中一個無法替代的有聲傳播媒介。近年來在諸多的社會新聞與民生新聞播報中,播音主持人員正順應時代的潮流改變著以往的播報語體,大都采用相互之間談話的方式來爭取和拉近與觀眾距離,隨著新聞播音主持的發展,以及現代技術的進步,時政新聞播音語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其從根本上依舊遵循時政新聞播音的根本要求,只是在語言運用及表現手法上,以及審美取向更具時代特色,更貼近觀眾的視角。
時政新聞播報的語言特征和審美取向,與之聯系最為緊密的就是時政新聞的播音與主持,在進行時政新聞播音時,播音員需要融入對時政新聞的個人理解和態度,才能在時政新聞播報時,真實準確地作出時政新聞事件的表達。介于此,時政新聞播報是具有一定藝術創作特性的,在時政新聞播音過程中要注意聯系新聞事件的實際情況,選擇準確恰當的語言及表現手法,以及對審美取向的考量,從而在不影響時政新聞真實性的情況,對時政新聞播音進行再創作,并以此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從而加深時政新聞播音對觀眾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