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對電視新聞受眾心理進行分析,以此為鋪墊,對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提出了新聞內容、新聞評論以及新聞制作方面的建議,并對新聞采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要針對受眾心理進行電視新聞采編,就需要對受眾心理進行深刻的了解,并不斷創新電視新聞采編的工作形式。
在網絡時代,電視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受網絡的影響成逐漸下降之勢,隨之下降的是觀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度和對新聞內容的相信程度。這意味著,提高電視新聞對受眾的影響力成為新聞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針對受眾心理進行電視新聞采編,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方法,是需要每個電視新聞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
1 電視新聞的受眾心理
對于觀眾來說,新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在于新聞的“內容新”和“增加見聞”,觀眾對新聞所播報的社會熱點事件后續發展如何、新聞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總是存在著巨大的好奇心,這是電視新聞的首要受眾心理;另外,當今社會,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之余重視休閑和娛樂,新聞能否帶來娛樂作用,也是受眾的主要心理之一。
2 針對受眾心理進行的電視新聞采編方法
2.1 “走轉改” 講述百姓身邊事
選取新聞內容是進行電視新聞采編的首要步驟。目前,一些地方臺的時政新聞欄目大多以會議新聞或經濟、文化等主題性報道為主,報道手法較為單一,新聞本身與受眾的距離遙遠,收視率遠遠低于民生新聞欄目。要讓時政新聞更“接地氣”,為受眾所喜愛,記者必須扎扎實實走基層,用平實的語言講好百姓故事,或者用體驗式的方法感受百姓生活,把新聞做到受眾的“心坎”里,拉近新聞報道與受眾的距離,從而產生共鳴。
2.2 邀請受眾加入新聞評論的采編
很少有電視新聞的觀眾能清楚地記得并理解大宗數據報告和其中的意義,但是,所有電視新聞觀眾都能夠對某個普通百姓對社會事件的評價形成深刻的認識,從這個角度出發不難理解到,電視新聞采編必須以受觀眾喜愛的方式編制節目,才能使新聞的內容被觀眾所認可,才能展示出電視新聞對社會文化和輿論的引導作用。例如,創新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形式,比如,在每天的新聞節目時間內都關注一件民生大事,將民生大事的起因、發展、結果分幾天安排在統一檔新聞節目里,并邀請關注民生大事的市民進行新聞敘述和評論;又如,對社會市場經濟進行新聞報道,除了對“菜市場蔬菜和肉類的價格走勢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果”進行播報之外,還加上“我們今天采訪了鄰居張奶奶對目前菜市場菜價的評價”。這些采編方式都能使受眾感受到自己在新聞節目中的重要作用,受眾從心理上認可自身的新聞參與作用,對新聞節目的關注度就會更高。
2.3 調整新聞視覺效應的采編
電視新聞節目是語言、文字、畫面等多方面的組合,其中,電視新聞能夠帶給受眾的視覺享受是廣播、報紙無法比擬的,要抓住受眾心理進行新聞采編,也需要從新聞視覺效應調整方面入手。在電視新聞中插入現場畫面無疑是提高新聞真實性、提高受眾關注度的最有效手段。電視新聞視頻編輯在后期視頻制作過程中,要針對現場的真實畫面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運用蒙太奇、雙畫面對比以及動畫演示等必要手段,提高新聞傳播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在廣告時段和電視節目預報時段預告電視新聞節目內容,選取電視新聞中有爭議、能夠引起觀眾注意、能夠展現新聞沖突和矛盾的畫面進行剪輯并播放,提前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這兩種方式都能充分利用和滿足受眾的好奇心理,使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有所提升。另外,新聞節目也并不是一味嚴肅、枯燥的,即使是嚴肅、枯燥的新聞也可以用活潑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模仿公益動畫,將新聞制作成動畫穿插在電視節目中,使受眾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新聞資訊,以滿足受眾的娛樂心理。
3 針對受眾心理進行電視新聞采編要注意的問題
針對受眾心理進行電視新聞采編,所選用的方法要符合新聞制作的基本原則,即要尊重事實,尊重隱私,為了博觀眾眼球而夸大新聞內容,發布脫離事實的新聞會引起受眾對新聞可信度的懷疑,不符合電視新聞制作的本意;而對新聞當事人的隱私泄露則會引起其他不良的社會輿論的產生;此外,在新聞采編工作中要掌握新聞采編方法使用與受眾心理的契合度,如邀請觀眾參與新聞采編能夠極大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但并非所有觀眾提供的新聞內容或者新聞評論都是可取的,這需要新聞工作者根據工作經驗合理剔除無用的內容,保證電視新聞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受眾心理進行電視新聞采編,是解決目前電視新聞發展問題的途徑之一。受眾心理主要指的是由受眾對現實新聞需要而產生的一系列心理與情緒反應,要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電視新聞采編就需要創新新聞內容的選擇、新聞評論的產生、新聞視覺效果的突出等。在電視新聞采編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新聞當事人的隱私,還需要掌握對受眾心理需要滿足的“度”,這樣的新聞采編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