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互聯網等新興傳播媒體正快速融入社會中,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也逐漸打破了廣播電臺以往在電子傳媒領域中的鰲頭地位。另外,廣播電臺尤其是縣級廣播電臺在技術、資金以及人才方面的局限性,使其面臨的競爭形勢十分嚴峻。如何面對信息時代帶來的挑戰,促進廣播電臺的長遠發展,已經成為了擺在各縣級廣播電臺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首先簡要概述了縣級廣播電臺的生存現狀,然后提出了一些促進縣級廣播電臺發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廣播電臺作為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重要橋梁,其作用和歷史貢獻巨大,但是,隨著電視以及互聯網等新興傳播媒體的產生與發展,廣播電臺也成為了一個相對弱勢的媒體,廣播電臺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然而,廣播電臺仍然具有其他媒體所沒有的獨特優勢,如時空無限、信息傳播速度快、擁有一定群眾基礎等 [1]。為此,各縣級廣播電臺要想在日趨白熱化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應充分利用這種比較優勢來擴充自己的發展空間,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而讓廣播電臺事業越走越高、越走越遠。
1 縣級廣播電臺的生存現狀
1.1 重視不足
正確、全面地認識縣級廣播電臺的性質、特征、功能以及重要性是做好廣播電臺工作的第一步。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隨著其他媒體形式的興起,絕大多數廣播人對廣播電臺的重視程度卻呈現出了一個逐年下降的趨勢。不少廣播人認為廣播電臺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而被社會所淘汰;也有部分人甚至是認為廣播電臺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媒體傳播形式。這種多方面的不重視與忽略使得廣播電臺不論是在資金投入、政策扶持,還是在人員調動等環節都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縣級廣播電臺的可持續發展 [2]。
1.2 設施陳舊
廣播節目是為受眾而辦的,節目必須適銷對路,不斷有新鮮、新穎的產品出現,才能不斷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收聽需要。而農民作為縣級廣播電臺的主要受眾群體,也是縣級廣播電臺在制作、撰寫廣播節目時的主要考慮對象,其對廣播的態度將直接決定縣級廣播的收聽率。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保證村民收聽廣播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卻尤為不足,其現狀令人堪憂。許多縣級廣播電臺的機房設備老化,采訪工具也十分落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此外,鄉鎮一級廣播站接受縣電臺調頻信號和信號發送,但其發送時間卻無規律可循,有的甚至是形同虛設 [3]。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使得廣播節目走不進廣大農民生活中,縣級廣播電臺也就走不進廣大農民心中,其生存現狀,十分令人擔憂。這樣的節目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受眾提不起收聽的興趣,那么即使節目花再多的精力,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收聽效果。
1.3 人才缺乏
廣播電臺的線路牽涉到千家萬戶,再加上其傳輸線路具有一定的技術性,給維護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即既要有高超、精湛的業務技能,又要有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職業素養。只有這樣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才能保證廣播電臺工作的有效開展。然而,實際情況則是,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與限制,縣級廣播電臺是一個專業人才十分缺乏的媒體單位。很多鄉鎮往往只有一名技術維修人員,有的較為偏遠的鄉鎮甚至沒有廣播專職維修人員,這很大程度上使得整個縣級的廣播網絡的正常、平穩運行得不到保障,嚴重制約著縣級廣播電臺的發展 [4]。
2 縣級廣播電臺的發展路徑
2.1 加強宣傳力度,提升知名度
廣播電臺作為一個傳媒行業,要想得到受眾及各級各部門的重視與認可,就務必要加強自身的宣傳力度。其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通過多種媒體傳播形式向社會、公眾宣傳自己,讓社會逐漸認識、了解到廣播電臺的性質、功能以及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5]。其次,適當的設置一些固定的欄目,并邀請各行各業的相關學者以及社會的專家來談廣播的宣傳優勢,盡可能地爭取公眾的理解與支持。與此同時,可以主動和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互利互惠的牢固關系,獲得其幫助與扶持。另外,以地方或農村的實際情況為依據,開設一些貼近農民實際生活的廣播節目,讓農民走進廣播、認可廣播,并讓他們在廣播中充分展示智慧與才能。
2.2 營造傳媒企業文化
面對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的新態勢,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日益得以突顯。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能用先進的觀念把員工的心管理好,還能將企業的各個部門及工作人員緊密聯系到一起,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廣播電臺相關領導應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要以‘以人為本’為根本理念,關注每一個員工的成長與發展,并讓其樹立起企業必能騰飛的自尊心、自信心,將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連為一體,共同致力于廣播電臺的創新事業 [6]。
2.3 豐富廣播節目類型,為受眾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聽眾資源的開發與挖掘離不開廣播節目的有效設置,換句話說,只有好聽的、吸引人的、質量高的廣播節目才會被廣大受眾所認可與關注。可見,對廣播節目進行優化設置是促進廣播電臺發展的關鍵所在。相關領導及廣播人應當在充分研究受眾特征以及縣域特色的基礎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節目制作以及播出行情充分定位在聽眾市場上,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廣播欄目進行撰寫與編輯,并盡可能地將節目內容向著多樣化的方向去努力,進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全縣人民的收聽需要。例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駕車人數的數量也與日俱增。縣級廣播電臺應充分關注這類受眾群體的需要,通過開辦交通廣播這類欄目吸引更多相關人士關注節目,并把路況、車行、天氣等交通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給他們,給予他們最為實用的服務。
2.4 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
廣播節目采編人員作為影響廣播電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其綜合素質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廣播電臺工作質量的高低。為此,加強采編隊伍的培養力度則顯得尤為關鍵與重要。首先,縣級廣播電臺可以采用公開考試競聘的方式來選拔播音員及節目主持人,將優秀的播音員及主持人才不斷充入到廣播隊伍中。其次,相關管理人員應在建立健全員工內部規章制度與激勵機制的基礎上,對采編人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以不斷提升其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與此同時,相關領導或管理人員應有意識地在實踐中給采編人員創造鍛煉的機會,以此來建設、培養出一支紀律嚴、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隊伍。再者,為培養隊伍,相關領導人還應注重發揮骨干帶頭作用,注重言傳身教,采用以老帶新的策略,在創優過程中帶出了一批素質高的年輕人。除此之外,鄉鎮廣播站可以采用廣播網絡三級管理責任制,對相關維護員簽訂聘用合同,以利用合同來約束維護員的維修標準及行為準則,真正將制度落到實處。
3 結語
縣級廣播電臺是政策的宣傳員、科技的講解員、致富的信息員、好人好事的報告員,是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村群眾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是其致富的導航。相關縣級廣播電臺應當做好準確定位,并通過加強宣傳力度、營造傳媒企業文化、豐富廣播節目類型以及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等方式,有效改良與創新縣級廣播電臺的運營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讓縣級廣播電臺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發揮和運用其自身所特有的優勢與潛能,進而將廣播電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到最大。